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职工培训风险评估及对策

2013-06-21 06:53刘胜先上海铁路局办公室同济大学
上海铁道增刊 2013年3期
关键词:培训基地准则高铁

刘胜先 上海铁路局办公室(同济大学)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速。上海铁路局管内已有10条高铁,其营业里程达到2 323.2 km,占全国高铁营业里程的23.7%。高铁的快速发展,使新技术新装备大量投入运用,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职工素质的要求更高,这使职工培训工作面临新的课题和新的任务。深入分析当前职工培训存在的不足,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对于提高职工培训质量、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适应高铁运营管理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运用风险管理理论[1],评估影响职工培训能力形成的风险因素,并提出对策。

2 风险评估

2.1 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

本文拟运用层次分析法[2]对职工培训风险进行评估。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它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总目标分解为多个子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此外,在评估过程中,还将用到聚类分析法理论[3]。

2.2 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

根据上海铁路局职工培训管理要素,按层次分析法建立三层次模型,用于风险评估。一是目标层。本模型的目标层表示上海铁路局职工培训能力。二是准则层。设培训网络、基础能力、保障机制等3个准则。这3个准则是否与新的培训要求相适应,将直接影响职工培训能力的形成。三是方案层。3个准则共有12个因素。属于培训网络准则的共有职工培训基地、站段实训基地、社会培训机构3个因素。属于基础能力的共有培训制度、培训教材、师资队伍、培训手段4个因素。属于保障机制的共有质量评估机制、培训考核机制、激励约束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经费保障机制5个因素。各个因素是否适应新形势下的培训要求,将分别对相应的准则造成影响,最终对培训能力的形成带来影响。按照目标到方案,自上而下地将各类因素之间的直接关系分不同层次排列出来,构成直观的层次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职工培训风险评估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2.3 风险评估值的计算

通过建立两两比较矩阵,运算得出准则层、方案层各指标的权重,并结合运用聚类法理论,最后计算出职工培训风险的综合评价值。

(1)准则层权重值计算

根据咨询专家意见,对培训网络不适应、基础能力不适应、保障机制不适应3个准则按照严重程度进行两两比较,建立矩阵Z:利用和法,运算矩阵得:

三个准则的权重:B=(0.629,0.259,0.112)T。检验一致性计算,CR=0.036<0.1。因为CR<0.1,所以上述的计算结果符合一致性要求。

(2)方案层权重值计算

根据咨询专家意见,对方案层12个因素,按照对相应的准则造成影响的严重程度进行两两比较,建立矩阵Z1、Z2、Z3:

同理,通过和法运算,得出三类方案12个因素的权重值:B1=(0.581,0.309,0.110)T;CR=0.003<0.1。

B2=(0.558,0.057,0.263,0.122)T;CR=0.044<0.1。

B3=(0.134,0.260,0.503,0.068,0.035)T;CR=0.054<0.1。

由于CR<0.1,所以上述计算结果均符合一致性要求。

(3)目标层综合权重值计算

根据方案层的权重计算结果,得到矩阵A,它是一个12行3列的矩阵。已知准则层权重列向量为B=(0.629,0.259,0.112)T,它是一个 3行 1列的列向量。则 12个风险因素的权重列向量为G=A×B,G是一个12行1列的列向量。

按照定量评价的需求,建立职工风险评价集和评价尺度[4],评价集和尺度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体现“两头小、中间大”,成正态分布。

表1 评价集与尺度集对应关系表

根据聚类法理论,以及方案层权重计算结果得到的矩阵A数据,确定数值在0.16以下者为风险低;0.17~0.199者为风险一般,0.20以上者为风险高。这样风险高者得93分,风险一般者得62分,风险低者得20分。由此,风险因素及其得分(U)如表2所示。

表2 风险因素及其风险得分表

由此,职工培训风险的综合评价值是:R=U×G。其中,G为12个风险因素的权重列向量,U为20个风险因素的得分行向量。计算:

即:职工培训风险的综合评价值为82.6。

(4)职工培训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根据计算,上海铁路局职工培训风险的综合评价值为82.6,对照表1分析,可知职工培训风险处于一般水平,属于可接受的范畴;但由于分值较高,表明职工培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应采取应对措施。

3 应对措施

根据各风险因素的权重计算和风险评估结果,应采取以下对策:

3.1 完善职工培训网络

根据提高职工素质的需要,应按照分工明确、布局合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推进职工培训基地专业化建设,建立“1+5+X”的培训网络格局。“1”,就是以目前的上海职工培训基地为依托,建成1个路局级高铁综合培训基地,开展高铁移动设备和基础设施专业化培训。“5”,就是以同步现场、资源共享为目标,采用实物设备、模拟设备、仿真设备,分专业配强徐州、蚌埠、南京、无锡、杭州等其他5个职工培训基地的演练设备设施,满足各专业培训需要。“X”,就是完善若干个站段实训演练场所,按照与路局职工培训基地功能错位、资源共享的原则,分系统分工种完善设施设备,满足站段实作培训和日常学技练功需要。同时,应坚持“以我为主、内外结合、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选择地方院校、设备制造厂家和供应商作为委外培训基地,主要承担高素质骨干人才培训和后备人才培养等任务。应深化校企沟通,密切与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开展战略合作,通过送培等有效形式,满足人员引进和职工培训的需要。

3.2 增强培训基础能力

按照当前基础能力现状,应采取四项措施:一是落实培训制度。严格按照培训管理制度组织教育培训,努力克服“有章不循”的现象。全面落实《铁路职业技能培训规范》、《高速铁路岗位培训规范》等,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培训。二是改进培训教材。针对80个铁路特有工种,应编制各技能等级的实施性培训计划和大纲,明确各工种培训项目和课程内容。加快开发涵盖安全、技术、操作、案例、应急等方面的模块化教材及题库,形成满足全局各岗位培训需求的模块化教材和电子音像(多媒体)教材。基层站段以应知应会为重点,开发易学易练、实际实用的模块型、案例型教材。三是建好师资队伍。鉴于高铁运营实践性强的特点,应把扩大兼职师资队伍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来抓。可以在全局范围内选聘专业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善于教学授课的优秀人才作为兼职师资。关键的措施是,应实施兼职师资激励约束制度,建立“首培任教”机制,优先推荐兼职师资首批参加重点培训,承担相关课程普及培训任务;建立专业管理人员任教机制,优先从路局、站段业务部门选拔人员担任兼职师资;实施政策倾斜,在职称评审、职务晋升、评先表彰、学术交流等方面,实行兼职师资优先;提高兼职师资待遇和授课费标准,做到“谁授课、谁得益”。四是优化培训手段。充分应用模块化教学考试系统,打造覆盖到班组的网络学习平台,有效缓解工学矛盾,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依托职工培训基地和站段实训设备设施,打造仿真实训平台,开展模拟演练,增强培训现场感。

3.3 健全培训保障机制

通过完善质量评估、培训考核、责任追究、经费保障机制,提高职工培训质量。一是健全质量评估机制。根据高铁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修订《职工培训质量评估办法》,对各个培训环节进行全过程监控,并形成总体评估结论。在高铁岗位和主要行车工种推行“培考分离”制度,整肃考风考纪,严格考试考核,以考试成绩检验培训质量。实行岗位跟踪办法,对职工培训前后岗位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由送培单位反馈培训质量。二是健全培训考核机制。铁路局应加强对职工培训基地、运输站段培训项目的动态督导,并以半年或一年为周期,实行教育培训工作绩效考核。对评为培训工作先进单位的,铁路局应给予一次性奖励和一次性增拨职教经费。三是健全责任追究机制。按照“谁培训、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级各类培训的责任主体,凡降低培训标准、弄虚作假,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单位负责人、培训部门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特别是在发生安全和质量事故后,应追究职工培训管理责任。四是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应提足用好职教经费,铁路局和站段每年均应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职教经费,重点向高铁岗位、行车主要工种人员及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倾斜。加大设备设施投入,为职工培训基地配备与现场同步的演练设备。

3.4 强化激励约束制度

以提升职工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和提高培训质量为目标,强化激励措施。一是推行培训考核与使用待遇一体化机制。将职工技能素质作为重要的考核因素,纳入内部分配的考核内容,形成以素质决定岗位、以岗位和业绩决定收入的激励机制。二是持续开展全局职业技能大赛。每年或每两年组织一次全局职业技能大赛,对获得路局级以上的技能人才,给予一次性奖励。各站段应持续开展岗位技能比武,表彰奖励优秀人才。三是实行职工有偿培训制度。对铁路局、基层站段组织的各类培训,因考试不合格需重复培训的,可分项目类型、按一定比例由个人支付费用。对专业学历教育,签订培训协议,先由个人支付学费,再凭学年成绩合格单、毕业证书,按规定予以补助。通过机制引导,激发职工学技练功、爱岗敬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 结束语

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职工培训风险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风险监控。因为当旧的风险消除后,可能又会出现新的风险,因此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环节应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形成有效的风险监控机制。建议在一段时间后,对风险进行再分析,确保风险应对方案能够切实有效地进行。另外,应注意总结经验,为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培训基地准则高铁
国外住院医师培训基地认证实践的特点与启示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对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证的启示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与认证一体化实施的思考
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具非线性中立项的二阶延迟微分方程的Philos型准则
高铁会飞吗
人地百米建高铁
基于Canny振荡抑制准则的改进匹配滤波器
一图读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