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学院 王淑娥
人才引进工作成本是指人才引进工作所消耗的所有费用,包括前期准备活动成本和洽谈活动成本。而人才引进后所享受的待遇,应属于人才使用成本,不包括在此范围内。
(一)有利于合理规划人才队伍建设资金 发展中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一般有两个特点,一是学校发展迫切需要大量人才加盟;二是这类院校大多都办学历史比较短,资金积累有限,如果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其资金实力就更为弱小。这两个特点在人才引进工作方面形成一个矛盾,即学校发展客观上需要及时引进大量人才,但学校资金有限却不能给予人才引进工作较多的资金支持。所以,对人才引进工作成本管理进行研究,可以节约学校资金消耗,提高资金使用效果,使人才队伍建设资金规划不断合理化。
(二)有利于对人才引进工作质量全面评价 人才引进工作质量如何,往往以人才引进的数量作为评价标准,忽视了对人才引进工作资金消耗情况的评价,从而造成资金的浪费。所以,研究人才引进工作成本管理,既可以保证保质保量完成人才引进任务,同时杜绝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使人才引进工作质量的评价更全面。
(三)对人才管理工作向精益化发展有促进作用 对人才引进工作成本进行计算和评价,是人才引进工作精益化管理的开端和象征,对人才管理工作向精益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比如,以前引进人才后,即成为“自己人”,在对其使用中,缺乏全面合理的考核,不能对其起到激励作用,从而导致人才使用资金的浪费,同时也使原有人才感到在待遇上的失落(同工不同酬),滋生跳槽思想。
(一)分析人才引进工作成本驱动因素与各基本成本驱动因素间的关系 一是人才引进工作成本驱动因素分析。分析成本驱动因素是计算和控制人才引进工作成本的基础。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导致资金消耗(即产生成本)的基本驱动因素是前期准备工作和随后进行的洽谈工作。而前期准备工作又包括策划工作和宣传工作(广告发布),其中策划工作主要由召开校内人才引进计划专题会议、外出调研活动等组成;洽谈工作包括应聘者的交通活动、校方对应聘者的通联活动、校方对应聘者的接待活动等。每项活动都会发生资金的消耗,导致成本的增加。二是基本成本驱动因素间的关系及对成本的影响。前期准备活动和洽谈活动是人才引进工作发生成本的基本驱动因素。这两个驱动因素在顺序关系上存在前后继起性,即只有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才能开始随后的洽谈工作。在对成本影响方面,具有相反关系,即前期准备资金越充足,工作越扎实,后期的洽谈活动就越节约资金;反之前期准备工作资金投入越不足,工作越粗疏,后期的洽谈活动资金浪费就越严重。明确此二者的关系,可以使引进工作资金分配计划更科学。
(二)人才引进工作成本管理体系设计 完成人才引进工作成本驱动因素后,可以开始设计人才引进工作成本管理体系。人才引进工作成本管理体系,由人才引进工作成本管理数学模型、人才引进工作建议组成。
(1)建立成本管理数学模型。因为人才引进工作成本管理,分为人才引进成本计算和成本控制效果分析两部分,需要建立成本计算模型、成本控制效果分析模型等两类模型。需要说明的是,人才引进工作成本计算、成本控制分析以1年为时间长度进行。
其中:Cr系人才引进工作前期准备成本(下同)。Si系第i个系部或人事部门策划工作(如专题会议和外出专题调研活动等)费用;a系广告宣传费(广告宣传费用是策划完成后发生,一般是每年发生一次)。
其中:Cn系洽谈成本(下同);ji系第i个面试者交通费用;ti系第i个月的通讯联络费用,因为一年不超过12个月,所以i最大等于12;di系第i次对面试者的接待费用。
成本计算模型三:Cz=Cr+Cn
其中:Cz系人才引进工作总成本(下同)。
其中:k系人才引进工作单位成本增长率;Cb系基期人才引进工作单位成本(可以是往年人才引进工作单位成本,也可以是计划人才引进工作单位成本)。如果k大于零,系成本控制不利差异,表示与基期相比,成本升高,造成资金浪费;如果k小于零,系成本控制有利差异,表示与基期相比,成本降低,资金节约。如果k等于零,表明正好与基期一致。
(2)人才引进工作建议。学院人事部门在利用成本管理核算与控制模型体系完成当年人才引进成本计算、控制效果分析等工作后,即应依据此量化证据,为次年人才工作提出改进建议。
其中:Cm系人才引进工作单位成本(下同),也即人均成本。Q系年成功引进人才数量。
(一)案例情况 Z校位于我国西部,系一所在本世纪初由专科升格的全日制公办二类本科院校,近年来发展较快。该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9000余人,教学单位共10个系,教职员工700余名,目前尚无硕士点。该校的长期目标是发展成万人大学,并逐步申办硕士点。但该校目前的师资力量与学校发展目标的需要尚有较大差距,需要引进大量高级人才。然而,由于该校地处我国经济发展较落后的西部地区,目前学校发展所得到的财力支持较为有限,故人才引进工作成本管理,对合理使用有限的人才引进工作资金、提高人才引进工作质量,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人才引进工作的长期精益化管理也具有启发作用。现以本文所提出的理论和设计的体系,对其2011年人才引进工作成本进行计算并进行控制效果分析,然后提出人才引进工作的改进建议。
Z校2011年计划引进硕士及其以上人才20位。对引进人才学历、能力、职称、专业的限定,一是由学校各系及职能部门参加学科发展学术交流会议,根据学科发展趋势确定需要引进何种人才;二是调查企事业单位对人才培养意见,由其意见确定学校需要引进何种类型的师资来完成培养目标。直至2011年底,成功引进18位所需人才,引进工作发生各类费用共118643元。
(二)2011年人才引进工作成本管理 具体如下:
(1)在按成本驱动因素对费用进行分类的前提下计算并分析成本控制情况。Z校2011年人才引进工作发生各类费用共118643元。在按成本驱动因素对费用进行分类后(限于篇幅,在此略去费用分类的琐碎过程),完成人才引进成本计算,并对人才引进成本控制效果予以分析。
一是前期准备成本计算。将2011年总费用中用于人才引进策划活动和广告宣传活动的费用予以归集,并利用成本计算模型一计算前期准备成本,见表1。
表1 2011年人才引进工作前期准备成本计算表
二是洽谈成本计算。将总费用中用于应聘者交通活动、通联活动、接待活动的费用予以归集,并利用成本计算模型二计算洽谈成本,见表2。
表2 2011年人才引进工作洽谈成本计算表
三是人才引进工作总成本及单位成本计算。在完成前期准备成本计算与洽谈成本计算后,即可将表1、表2数字代入成本计算模型三、成本计算模型四,计算人才引进工作总成本,见表3。
表3 人才引进工作总成本及人均成本计算表
通过表3发现,引进一位人才竟然需要6591.29元,这个运算结果令许多管理人员感到意外,这是因为以前对人才引进工作成本缺乏科学地、精细地计算,忽视了前期准备工作中所发生的成本,没有将这些费用纳入进人才引进工作成本,但这些费用的确应该纳入人才引进工作成本核算范围。
四是成本控制效果分析。在完成2011年人才引进工作成本计算后,即可进行2011年人才引进工作成本控制效果分析。利用本文成本核算思路对2010年人才引进工作成本进行复算后,发现2010年该学院平均成功引进一位人才需7213.35元。现利用成本控制效果评价模型,对成本控制效果进行分析,见表4。
表4 2011年人才引进工作成本控制效果分析表
通过表4发现,发现2011年人均人才引进工作成本降低了8.6%(成本增长率—8.6%),表明成本控制效果较好,主要原因在于前期准备工作较好,从而提高了洽谈成功率,降低了洽谈成本,最终导致单位成本降低。在进行资料分析时,也印证了这一点。但是,前期准备工作仍然存在效率较低的问题,从而导致成功引进的人数比预计人数少2人,否则,单位成本还会进一步降低。
(2)对Z校次年人才引进工作建议。完成2011年人才引进工作成本计算和控制效果分析后,即可根据2011年人才引进工作成本管理得失,为次年人才引进工作成本管理提出建议。
一是强化前期准备工作绩效。首先,前期准备工作要扎实。要求拟引进人才的系部,应事前编制前期准备计划书(尤其是将对应聘者的学历、能力、业绩等核心条件表述清楚,使应聘者提高判断力,决定是否应聘),交给人事处审核,通过后方可执行,从而降低准备工作的盲目性。这项工作完成好,会降低洽谈活动中的无效工作量,从而提高洽谈成功率,降低洽谈成本。其次,有效控制前期准备工作成本。要求拟引进人才的系部(单位),尽量不要以系部为单位(甚至以专业为单位),而是各系部选派代表,组成联合的调研团队,完成人才需求调研工作,从而节约差费。最后,在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基础上,提高应聘者洽谈过程待遇(如无论成功与否,均可报往返路费),从而提高应聘者网上报名的积极性,以增加人事处筛选基数,进而挑选出更为符合的人选予以通知洽谈,这样降低了洽谈人员基数(如以前3:1录取,以后改为2:1),提高了洽谈成功率,降低了洽谈成本,最终有利于人才引进工作成本的降低。同时,即使应聘失败的人员,也对学校的印象是正面的。
二是学院成立人才引进工作策划小组。人才引进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院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工作成本,学校可以成立由校领导牵头、有关部门负责人及校内有关专家组成的人才引进工作策划小组,以优质的策划活动,提高人才引进工作质量,控制人才引进工作成本。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单位,自身首先应具备优秀的人才队伍,就此而言,高校人才引进工作的重要性比其他行业更突出。人才引进工作质量,包括引进需要的人才和人才引进工作成本管理两个维度。有效控制人才引进成本可使人才引进资金更为宽裕,进而为挑选优秀人才提供更强的物质支持,从而挑选更为优秀的人才,这是良性的人才引进工作思路。可见,有效控制人才引进工作成本,不是为了控制而控制,而是为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从而为人才引进工作积累更多的资金,最终目的仍是建设优秀的人才队伍以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
[1]郭艳峥、付荣霞、周晓娜:《高校二级核算体系下教育成本核算探讨》,《财会通讯》2010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