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维莉
暑期实践我只能一人上路吗?
记者 赵维莉
在同一个班级里,有的同学“混”得不错,老师喜欢,同学欣赏,有的却形单影只。为什么在同样的环境里,有人人缘好得不得了、一呼百应,有的人只能“享受”孤独?为什么我有了困难却没人伸援手,你想过这其中的道理吗?
快到暑假了,班主任孙老师分配起新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家以家近为原则,自由组队,每队4~6人帮助家附近的空巢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孙老师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同学们更关注社会,关心他人,在学习之余有更多的人生体验。到组队截止的时候,她发现班里的宋鹤似乎还是“孤家寡人”。
孙老师在了解情况时发现,与她住的很近的同学们早就组好了两支小队,一支四人,一支五人,可是哪一支似乎都不愿意接纳宋鹤。同学们表示并不是他们排外,而是平时和宋鹤就没什么往来,在大家眼中宋鹤就是娇娇女,柔弱不说还不愿意与大家交流,所以组队的时候,谁也没“想到她”。
了解到这儿情况后,孙老师找到宋鹤委婉地表达了同学们的意见,宋鹤却觉得自己也很无奈。作为独生女的她,从小就被家人“关”在屋子里,没人陪的时间里她只能一个人看电视、写作业、玩玩具,甚至自言自语,她也希望和同学们一起玩,可是却不知道如何开口,宋鹤不禁要问,我的人缘怎么这么差?
听了孙老师和宋鹤的讲述,青少年心理专家禹春老师指出,其实平日里看似简单的交朋友其实里面也有许多学问,对于正在成长的中学生来说,也需要花时间去学习,同时在与人交往中还要懂得去经营和维系这种情感。“由于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占绝大多数,很多孩子已经习惯了‘孤独’生活,这就使得他们会出现人际交往障碍,而形成的原因往往也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大致可分为自身性格特质和后天环境两个方面。”
从自身性格角度来说,这是影响人际交往关系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那些性格偏内向、容易害羞的孩子,他们在与人交流时容易紧张、缺乏自信。“青少年在与人交往时,更渴望得到肯定、赞扬,但是他们本身不了解自己身上有哪些优点,所以在与人交往时会容易出现冲动、强势的态度,故意表现自己反而适得其反,造成交往误会,这些对人际交往都是不利的。”禹老师指出很多同学比较自我,不习惯去观察他人,所以“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让人不开心的事”,常常无形中成为人缘不好的孩子。
而“后天环境”主要是指很多青少年面临“缺乏交友环境”的窘境,“现代家庭结构简单,加上亲邻关系日渐淡漠,所以孩子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使得他们无处学习如何与人交往,更不善与人分享。”同时,她也指出,“缺乏共同的话题”也是人际疏离的原因。每个人生长的环境、受的教育都不尽相同,那么大家想要表达或接受的内容也肯定是千差万别,所以在交流时容易产生分歧,但孩子在求学阶段最需要的就是同伴肯定,最怕有“朋友会的我不会”、“朋友说的我不懂”的疏离感,这样的疏离,或多或少会造成人际关系的障碍。
在了解到为什么自己会缺少朋友、与大家合不来的原因后,和宋鹤一样有人际交往困扰的同学们就可以对症下药了。“人际交往是我们在这个社会上赖以生存的法则之一,没朋友的人是孤独的,同时有可能引发其他心理问题,所以在发现自己在同学中人缘一般的时候,大家一定要积极起来,毕竟十几岁的年龄是最容易交到朋友的好时候。”禹老师鼓励道。
她鼓励宋鹤同学先走出自己的小环境,融入班集体的大环境,多多主动参与班集体活动,为自己营造一个更健康的交友环境。“这一次的暑假活动就是个好机会,宋鹤可以主动提出与同学们合作,可能开始的磨合期会有一些困难,但这样的经历会让她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学习待人接物,同时还可以享受到与他人共同完成一个目标的团队精神。”
在与同学们初步交流顺利后,禹老师建议宋鹤要一鼓作气,利用以后的课余时间多于同学们进行交流,“可以在周末与同学们一起去公园踏青、逛逛书店,或是在一起聚餐,组织一些集体类项目的体育活动,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把这样的聚会范围扩大到彼此之间的家庭,这样不但可以与同学们多交流,还可以积累与长辈相处的经验,这些对于孩子来说都是难得的收益。”
当同学们发觉自己的生活圈有些狭小的时候,不妨与家长先交流、沟通,毕竟他们的人生经验要更丰富,从他们那里我们可以获得帮助,把自己在与同学交流时遇到的问题、不解说给他们,听听他们的意见,这时的家长不再是带有威严的“长官”,而是同学们的大朋友,这样的方法也能弥补同学们社交环境不足的缺憾。
最后禹春老师要告诉所有的同学,只有先打开自己心里的那扇窗户,才能迎接更多的阳光,想要别人了解你、与你交朋友,那么你就要主动迈出第一步,被动人永远都只能躲在角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