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巧不成书

2013-06-14 05:08刘园
中华手工 2013年1期
关键词:团队图画书实验

刘园

微博上流行一个视频,内容是一本书在流水线上的诞生过程。大家惊讶地发现,一本最常见的书的制作,除了排版、印刷和裁切,其他所有步骤竟然都由手工完成。

爱书的人在买到新书的时候,总会先闻一闻上面的油墨味道,他们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在电子书大行其道的时代里,依然会对纸质书恋恋不舍。答案林林总总,但“手工”应该是一个常被忽略的原因。

被我们忽略的除了一本书的手工制作环节,还有那些热衷于制作手工书的人。和流水线相比,手工书的全部环节均由手工完成,更显艺术化、个性化,每本书都可以说是一件独一无二的作品。

致力于手工书制作的,有图画书实验团队,有书籍装帧专业的学生,有卖手工本的夫妻搭档,还有迷恋纸艺的设计师等;从书的材质来看,有棉麻布、各种类型的纸、木板等;书的制作方法包括刺绣、拼贴、手绘等。这些书或独立成册,或系列呈现,有的送给朋友当生日礼物,有的用来表达瞬间的感悟,有的记录自己每天的小情绪……无论如何,每本手工书都在讲故事。

如果你想表达什么,可以以书的名义,开始一段DIY之旅。

达人:陈粉丸

活跃地:广州美术学院及附近

第一本书:《Cat's story》

关键词:布书、小清新、情绪烙印

做书感言:手工书的快乐在于从无到有的过程

看陈粉丸的手工书,很容易进入一种情绪。这情绪中,有小女生的小烦恼,有生活的小美好,还有很多让人会心一笑的小故事。

从前有一座山坡,光秃秃的,上面什么都没有;后来,有了一个又一个坑;一个星期过去了,坑里渐渐出现了一些“小黑”:又一个星期过去了,小黑们发现来了一个“大红子”;又一个星期过去,大红子和小黑发现“小白”到来,大家成为好朋友,热热闹闹……原来,叮叮用放大镜发现,在不爱洗脸的哥哥的鼻子上,同时住着小黑(黑头)、大红子(痘痘)和小白(粉刺)!这是一本手工缝制的布书,从前看到后,恍然大悟,同时不得不为精心缝制手工书的陈粉丸表示钦佩。

陈粉丸是广东美术学院版画系的学生,大二上选修课时第一次接触手工书。“那时候我的手工处于只会缝纽扣的阶段。”陈粉丸腼腆地笑道:“第一本手工书是关于猫的,用比较冷幽默的方式记录猫的习性。”

那是一本可爱的小书,20cm×25cm开本,6页,线装,材料是各种布料、纸片和麻线,全部手工缝制。做书之前,陈粉丸画了很多草图,但是究竟用什么布料,她心里也没谱。来到学校附近的辅料市场,先是在一匹一匹布料前徘徊、斟酌,后来见到一群阿姨围在一个角落,凑上去一看,发现全是边角料。“那时候我的眼睛大概在发光,那些看似没用的东西,其实就是很好的材料!”

回来之后裁剪、拼贴、缝缀,一个月后,一本名为《Cat's story》的手工书清新出炉。以这本书为起点,陈粉丸在两年时间内,前后做了14本手工书。其中,《太阳的环球旅行》是单册布书,刺绣讲述太阳一天的历程;《每天都赖床的人寄给晚上都做奇怪梦的人的信》是一本颇像套装明信片的手绘拼贴书,内容大抵是梦境;《鸟》是一本形式活泼的拼贴书,内容是趣味鸟百科,其中第一次用到了立体架构……

最有趣的是《晚安集》,“有段时间不开心,晚上总失眠,于是待在床上涂涂画画,记录每天的一些琐事,越积越多,就想到做一个叫做《晚安集》的小书。”一开始陈粉丸没想做系列,但是做完第一本后似乎找到了治愈不快乐的办法,所以就一直做下去了,目前已经做到了第7本。

因为多愁善感,动手能力又强,陈粉丸的手工书已经颇具个人的艺术风格,有了一定的辨识度。在和网友的交流中,陈粉丸也意识到手工书的价值,对制作手工书有了一种别样的自觉。“我很享受做手工书的过程,虽然在构思和观念融入的时候会很伤神,有时候甚至会为自己想不出好点子而躲起来默默地哭,可是最后的成品也总是让我感到这一切是很值得的。从只有一堆布一叠纸到有一本完整的书,要说快乐在哪里的话,可能就是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吧。”

达人:苔藓大叔

活跃地:重庆四川美术学院及附近

第一本书:《无名书》

关键词:豆瓣手工书小组

做书感言:手工书中有真诚的手作人的温度

苔藓大叔做第一本手工书的时候还是个懵懂少年。发小要过生日,赶巧又在网上看到一个手工书的教程,就琢磨着送朋友一本自己做的书。当时是高三备考阶段,老妈时刻监视,少年苔藓大叔就只能抽周末和晚上的时间秘密进行。

很多年后,关于那本书的回忆依然鲜活。“自己当时只想用不同的材料拼出‘Happy birthday to JS这些字母,在操作的过程中,将游戏王卡片、相片、麻纤维、植物标本、朋友小学时给我的签名等材料拼贴在一起。因为不懂美术,做得很粗糙。”苔藓大叔说,当时随便用了家里仅有的蓝色缝纫线,内页是白色速写纸,扉页是废旧金色包装纸,封皮则是故意弄皱的牛皮纸,上面还歪歪斜斜地用麻线缀了一颗纽扣……

“后来觉得光是这些有点单薄,就在书里面抄了尼尔·盖曼的一首诗,一页一句。”苔藓大叔现在已经想不起诗句的内容,但是做书的每个细节都历历在目。试想,一个17岁的少年,认真地在家里进行地毯式搜查,找到尽可能多的可利用的材料,拼缀成一本书,然后送给另外一个少年,这是多么纯粹的友情故事

苔藓大叔长大后,为了和更多的人交流手工书,建了豆瓣手工书小组,向大家推荐相关书籍和达人。他所学的专业和手工书不搭边,和艺术的距离都相去甚远,但是这丝毫不影响苔藓大叔对手工书的热爱。他在淘宝上找材料,然后尝试不同的装订方式、表现形式,做成书或者本子,有些送人,有些珍藏,有些卖给喜欢的人。

说到做手工书的理由,苔藓大叔说:“就跟喜欢做手工一样,可以让得到礼物的人开心,而且用手工书可以很好地记录自己的生活片段。还有就是温度,手工书里有真诚的手作人的温度!”

团队:葫芦湖原创图画书

活跃地:北京

第一本书:《挤》

关键词:实验、图画书、团队

做书感言:在没有固定的预期目的和具体要求的框架中去实现未知的可能

黄虫和肚子是插画师;鸡蛋研究手作书,同时也写童话;青蛙和炸蛋是儿童美术老师,五个人都对图画书有兴趣。2011年7月,几个人组织了一个绘本研习会,以此为发端,交流、学习和实践成为这个圈子的必修课。

因为图画书互相认识,对图画书的可能性也有一些共同的期待,“大家利用业余时间说说最近的新想法,用实验的方式对某些可能性进行实践,在没有固定的预期目的和具体要求的框架中去实现未知的可能。”凑在一起,做就要做好,所以有了一个番号——葫芦湖。

具体操作一本书之前,大家会有一次预备沟通,讨论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可能是一个概念、一种材质,或者一首歌、一个感觉,然后大家分头去思考和搜集资料。”肚子介绍,“《挤》这本书在最初讨论的时候,我提出用单幅图像重复递进去呈现‘挤这个词,黄虫希望用翻页的人物数量变化来表现挤的车厢,炸蛋则从纸面空间的角度,希望通过画格的缩小来表现一种心理的变化,产生‘挤的感觉。”

《挤》整体色调是白色和蓝色,层层递进、逐层缩小的蓝色边框,在书页打开的时候,出现一种逼仄的,让人不安的视觉冲击,越来越密集的人物也增加着主题的紧张情绪。紧接着,大家又共同完成了《手风林》,用各式各样的媒材印制、拼贴出一个复杂的彩色森林。这时,大家发现书里面缺少一些生气,所以决定每个人加入一两个小人物,从背后插入,这样,表情丰富的小人儿成功缓解了茂密森林给人的压抑感,甚至还带来一丝奇异、活泼的感觉。

这种实验性很强的图画书实践,充满“探索”和“做”的乐趣。肚子介绍:“做《挤》的时候,把书竖起来,把没用上的素材作为另外的角色加入书中时,感觉这本书又可以演绎出新的故事,这样很有趣!”或许,所有的艺术形式只要有实验性存在,就会在某种程度上有推陈出新的可能性。只是,葫芦湖的“书友”们并没有想过怎样把这些实践转化为量产,“大概处于一种发烧友的状态,我们把从这个活动受到的启发带入自己的工作中,就已经是最好的影响了。”

猜你喜欢
团队图画书实验
图画书
神奇的图画书
低年级写话,不妨从图画书入手
做个怪怪长实验
政校行企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篮球训练活动
宜春学院教学团队的构建和影响因素分析
打造团队促建设坚持创新彰显专业特色
花是一本图画书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