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理论模型建构的健康教育对促进高血压病患者戒烟的影响

2013-06-12 00:19罗利清程芳洲陈旭嘉郭春江
实用临床医学 2013年8期
关键词:支数戒烟病患者

罗利清,程芳洲,陈旭嘉,郭春江

(深圳市罗湖区a.人民医院健康教育科;b.人民医院心内科;c.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d.慢性病防治院慢性病管理科,广东 深圳 518001)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脑卒中等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不良生活方式与高血压发病密切相关,如吸烟。 由于烟草中的尼古丁和CO 可对人类心血管系统产生明显损害,并与高血压发病率密切相关[1-2]。因此,戒烟已成为高血压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3]。另外,吸烟不仅增加高血压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4],而且可降低降压药物的疗效[5]。 因此,戒烟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尤为重要。 有研究[6]表明,使用跨理论模型架构的健康教育已被证明更易促进患者的行为改变。 本研究选取在深圳市罗湖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的49 例高血压病患者,对其采用跨理论模型建构的健康教育干预,探讨其对促进高血压病患者戒烟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条件

1)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高血压的诊断标准[7],即140 mmHg≤SBP<180 mmHg 和(或)90 mmHg≤DBP<110 mmHg(1 mmHg=0.133 kPa)。2)每日吸烟或几乎每日吸烟(平均每周有5 d 及以上吸烟)、烟龄有1 年以上的患者。 3)意识清楚、能进行口头及书面交流的患者。

1.2 排除条件

1)继发性高血压、明确的冠心病史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史及糖、脂代谢异常和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 2)失聪或失语等影响交流的患者。 3)有乙醇成瘾及其他人格障碍的患者。

1.3 研究对象

选取2012 年1 月至2013 年1 月在深圳市罗湖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的高血压病患者97 例,均符合以上入选、排除条件。

将97 例患者按健康教育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49 例,均为男性,年龄40~55(47.3±4.3)岁,病程5~16(10.2±5.3)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5 例,初中15 例,高中20 例,大专及以上9 例;高血压分期:Ⅰ期23 例,Ⅱ期16 例,Ⅲ期10 例;<5年烟龄6 例,5~20 年烟龄21 例,>20 年烟龄22例;吸烟少量的有3 例(1~10 支·d-1),吸烟中量的有29 例(11~20 支·d-1),吸烟大量的有17 例(>20支·d-1)。对照组48 例,均为男性,年龄45~60(52.3±5.8)岁,病程4~17(10.8±3.7)年。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6 例,初中13 例,高中22 例,大专及以上7例;高血压分期:Ⅰ期25 例,Ⅱ期14 例,Ⅲ期9 例;<5年烟龄7 例,5~20 年烟龄23 例,>20 年烟 龄18例;吸烟少量的有5 例(1~10 支·d-1),吸烟中量的有25 例(11~20 支·d-1),吸烟大量的有18 例(>20支·d-1)。 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和文化程度、高血压分期、烟龄及吸烟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清晨口服氨氯地平5 mg,1 次·d-1,并采用低盐、低脂饮食。

1.4.2 护理干预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跨理论模型建构的健康教育,其方法是:1)接受与改变阶段相匹配的干预方案。护理人员应对患者一对一面授课程教育。 发放戒烟手册,其内容与面授课程一致,内容[7-9]包括:介绍烟草及其烟雾的有害作用,介绍吸烟对高血压病的起因、发展和疗效的影响,介绍吸烟对周围人、物和环境的影响及吸烟造成的家庭经济负担。30 min·次-1,干预1~5 次。 2)与所处行为阶段相匹配的干预方案。 ①处于前意向阶段的患者,当前没有戒烟意愿。此阶段需要询问患者对吸烟的感受,吸烟给他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包括生理和心理2 个方面),如有短期戒烟史的患者,需要询问其以前戒烟的经历和复吸的原因。 在干预过程中,应逐步将吸烟与目前所存在健康问题联系起来。 利用各种图片和视频资料分析、讲解烟草中各种成分对身体的危害,提醒患者吸烟带来的问题和戒烟的好处。 提高患者的风险意识,让其认识到吸烟的危害,激发其产生戒烟的动机。干预5 次。②处于意向阶段的患者,有戒烟意愿,但无明确计划。 此阶段主要帮助患者分析对于戒烟的顾虑及讲解解决的方法,增强其戒烟的信心。 同时,使用通俗易懂的图表及科学依据强调吸烟对血管和心脏造成的危害,以及戒烟后身体恢复的状况,鼓励患者权衡利弊。 必要时,介绍其认识戒烟成功的患者,坚定其戒烟的决心。干预4 次。③处于准备阶段的患者,已有较强的戒烟欲望,打算在未来1 个月内戒烟。 此阶段要帮助患者找到合适的时机,如每月的第1 天、特殊的和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生日、节日)等,开始戒烟,并通知周围亲友,支持并监督戒烟者的行动。 同时,注意患者的戒烟计划制定要合理,应循序渐进、切实可行。 干预3 次。④处于行动阶段的患者,已经戒烟,但未超过6 个月。 此阶段主要肯定患者的戒烟行为,对其付出的努力给予鼓励,并引导其感受戒烟对其带来的溢处,如体味、咽喉状况及居室空气等的改善。 同时,对患者需要告知戒烟引起的戒断症状及应对技巧,尽量避免容易诱惑吸烟的情境,并丢弃家中用于吸烟的器具等。 开展有益身心的户外活动,种植花草、下棋及跳舞等。 转移注意力,防止复吸,并列举戒烟成功的事例来鼓励患者坚持戒烟行为。 干预2 次。⑤处于维持阶段的患者,戒烟已超过5 个月。 此阶段需要告知患者一些容易引起复吸的情况,使其避免复吸。 干预1~2 次。 连续6 个月。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 给予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处方,处方中说明吸烟的危害及戒烟建议。 连续6 个月。

1.5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后每日吸烟数和血压(SBP、DB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组干预前每日吸烟支数为<10、≥10~<20、≥20 支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干预后每日吸烟支数为<10 支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 观察组干预后每日吸烟支数为≥10~<20、≥20 支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均P<0.05),对照组干预后每日吸烟支数为≥10~<20、≥20 支所占比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观察组干预后每日吸烟支数为<10 支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10~<20、≥20 支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 见表1。

2组干预前SBP、DBP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干预后SBP、DBP 水平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SBP、DBP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 见表2。

观察组干预后Fib、hs-CRP 水平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干预后Fib、hs-CRP水平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1 2组干预前后每日吸烟支数比例的比较

表2 2组干预前后SBP、DBP 水平的比较 ,p/kPa

表3 2组干预前后Fib、hs-CRP 水平的比较

3 讨论

我国是世界上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增加1 000 万例高血压患者[10]。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较低,分别为30.2%、24.7%及6.1%[7]。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任何高血压患者(包括正常高值血压),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降低血压,控制危险因素和临床症状[7]。因此,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采用。 目前,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存在以下2 种情况:一种是完全依赖医生,而不关心自己的危险行为,希望通过药物来控制血压;另一种是漠视高血压的危害,而不去努力改变自己的危险行为,对病情采取放任的态度。 近年来,随着高血压病相关知识在患者中的逐渐普及,行为改变在社区高血压病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患者的行为改变被认为是衡量高血压病健康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志[11]。 吸烟与高血压关系密切,它不仅可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而且可降低降压药物的疗效。 因此,戒烟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尤为重要。

跨理论模型把人的行为改变过程分为5 个阶段,包括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处于不同行为阶段的个体有不同的心理特点[12]。 因此,健康教育措施需与各行为阶段相匹配。 另外,跨理论模型现已被广泛用于多种慢性病的不良生活行为干预中,且被证明卓有成效[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每日吸烟支数为<10 支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10~<20、≥20 支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干预后每日吸烟支数为≥10~<20、≥20支所占比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观察组干预后SBP、DBP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 提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戒烟意愿得以提高,每日吸烟支数所占比例也明显降低,有助于血压的控制。

临床上已经证实,Fib、hs-CRP 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14]。 Fib 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血浆蛋白,正常血浆浓度为2~4 g·L-1。 Fib 升高,提示机体纤溶活性降低。Fib 的过度升高,可增加血液黏稠度,促进血小板的聚集。 hs-CRP 是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标志物之一,其参与血栓形成,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hs-CRP 水平降低,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Fib、hs-CRP 水平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Fib、hs-CRP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 表明,戒烟和(或)控烟可降低高血压病吸烟患者Fib、hs-CRP 水平。

总之,跨理论模型建构的健康教育对促进高血压病患者戒烟是有效的,并可降低高血压病患者血浆Fib、hs-CRP 水平。有助于血压的控制,降低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风险。

[1]Unverdorben M,von Holt K,Winkelmann B R.Smoking and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partⅡ:role of cigarettesmokingincardiovasculardiseasedevelopment[M].Biomark Med,2009,3(5):617-653.

[2]向全永,潘晓群,吕淑荣,等.吸烟与高血压相关关系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0,11(11):1129-1131.

[3]Parikh N I,Pencina M J,Wang T J,et al.A risk score for predicting near-term incidence of hypertension: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J].Ann Intern Med,2008,148(2):102-110.

[4]Fagard R H.Smoking amplifies cardiovascular risk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9,32(S 2):S429-S431.

[5]汪小华,惠杰.心血管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86.

[6]Drevenhorn E,Bengtson A,Allen J K,et al.Counselling on lifestyle factors in hypertension care after training on the stages of change model[J].Eur J Cardiovasc Nurs,2007,6(1):46-53.

[7]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08.

[8]丁立群,姜玲,范洁.吸烟加重高血压病患者大中动脉硬化[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1):26-28.

[9]王兆禹,张溪,王敏,等.长期吸烟对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J].高血压杂志,2003,11(1):42-46.

[10]唐一玉.高血压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4):231-233.

[11]张爱先,王明英,霍爱霞.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2011,17(4):116-117.

[12]尹博.健康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3):194-199.

[13]Kim C J,Kim D J,Park H R.Effects of a cardiovascular risk reduction intervention with psychobehavioral strategies for Korean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metabolic syndrome[J].J Cardiovasc Nurs,2011,26(2):117-128.

[14]夏曙光,杨玉香,张桂新.吸烟对中老年人群血清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和临床意义[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2):224-225.

猜你喜欢
支数戒烟病患者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心电图U波倒置深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关联性分析
戒烟文
降低A牌号细支卷烟含梗签烟支数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戒烟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量观察方法探讨
血小板活化因子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