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亲笔信:外交波澜中的“神器”
有话难说?那就走古典路线吧
俗话说,见字如见人。亲笔信若使用得当,甚至能够在敌对国家间“四两拨千斤”,化干戈为玉帛。
1月25日,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将安倍晋三的亲笔信转交习近平
自钓鱼岛争端以来,中日两国领导人已“王不见王”有些时日了。
日本前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曾用“夫妻”形容两国关系,如今“夫妻”不睦,相互间连话都不说了——2010年建立的“中日总理热线”,现在成了谁也不用的“冷线”。
此刻,文字成了最后的沟通方式。2013年1月22日,日本公明党党首山口那津男访华,他带来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亲笔信,并于3天后将其交给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
“日中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信中,安倍用较为谦逊的口吻说,“因为钓鱼岛问题,日本与中国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摩擦。我们希望通过政治对话,向改善两国关系迈出第一步。”
其实,这是安倍晋三在任内致中国领导人的第二封信。2007年3月,他托人向中方转交了欢迎中国领导人访日的亲笔信。2008年,胡锦涛访日成行。
日本自古有“亲书外交”的传统,即便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日本的历任首相仍然热衷于用书信与各国领导人“培养感情”,而最热门的收信人之一则是中国领导人——安倍的这封信,是15年来日本首相给中国领导人的第16封亲笔信。
1998年至2013年,日本换首相如走马花灯,15年内一共轮换了9张面孔,共计13任,但向中国“遣使遗书”一直延续下来。其中,小泉纯一郎在2001年至2005年任内写了整整6封,分别寄给江泽民、温家宝和胡锦涛;唯一一位没给中国领导人写信的是麻生太郎。
无论这些首相们的对华政策是温和还是强硬,他们在亲笔信中纷纷表示要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日本媒体分析,该国传统氛围浓厚,“亲书外交”这种古老的方式能够取得眼球效应;此次安倍致信习近平,除了应对钓鱼岛问题,也向国际社会展现日本的和平形象,也方便他的2月份访美之行“对美国有所交待”。
事实上,安倍似乎对“亲书外交”情有独钟。就在他致信习近平引发关注后不久,他7年前致现韩国总统朴槿惠的亲笔信也被媒体曝光。
据韩国《首尔新闻》报道,2006年5月,时任韩国大国家党党首的朴槿惠在韩国地方选举期间遭不明男子袭击,右脸被裁纸刀割伤,伤口长达11厘米。朴槿惠遇袭1个月后,时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的安倍晋三,以个人名义向她送出了亲笔信,还托人送去了价值20万日元的顶级神户牛肉等慰问礼品。
在信中,安倍说他听到朴槿惠遇袭的消息时,不仅心中深感悲痛,还十分忧心朴女士的伤势;日本人有向病中亲友送牛肉的习俗,希望朴槿惠女士早些康复。
“这点心意(牛肉)希望您能够亲自享用。”安倍说。
俗话说,见字如见人。亲笔信不仅是一种外交礼节,更表达了致信方的诚意。这种诚意往往胜于其他沟通方式,或可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美国的历任总统们就喜欢写信给他们的“宿敌”。老布什、克林顿都曾以亲笔信向已故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联络感情”。2002年1月,时任总统小布什将朝鲜称为“邪恶轴心国”,并毫不客气地称金正日为“最讨厌的人”、“侏儒”、“暴君”等,但在2007年,他致信金正日时却用了一个相当谦逊的抬头:“亲爱的委员长先生”。
这封信其实是给金正日的回信,不过它迟到了近5年——2002年11月,金正日亲笔致信小布什称:“如果美国承认朝鲜的主权并保障不侵犯,我们将根据新世纪的需要,寻求解决核问题的方法。如果美国做出大胆的决定,我们可以做出回应。”
至于小布什写了些什么,朝美双方都未曾完全公开。据白宫发言人表示,小布什在信中承诺:如果朝鲜完全公布核计划,两国关系将有正常化的可能。
事实上,亲笔信若使用得当,甚至能够在敌对国家之间“四两拨千斤”,化干戈为玉帛。
1962年,苏联在临近美国的古巴部署导弹,导致美国全面军事动员,随时准备入侵古巴,苏军也以全面战备回应,史称古巴导弹危机,险些将美苏两国引向核战争。在危机化解的过程中,两国领导人的亲笔密信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时,美军已对古巴全面封锁,载有核弹头的苏联船队被拦截在外。为防止事态升级,该年10月26日晚,时任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透过联合国秘密致信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保证拆除并销毁古巴的导弹基地,并要求美国以解除封锁和不入侵古巴作为交换条件。
肯尼迪收到密信后,于次日回信赫鲁晓夫称愿意与苏联达成协议,前提是苏联保证今后不把类似武器运至古巴,拆除行动要在联合国监督下进行。赫鲁晓夫收到信后,连夜回信表示同意。在双方领导人的沟通与谅解下,两国着手解除对峙态势。
随后,载有苏联导弹的船只驶离古巴,美国也宣布取消封锁。1963年1月3日,美苏要求联合国不再讨论导弹危机问题。至此,古巴导弹危机宣告结束。
2009年12月4日,美国首位总统华盛顿写给侄子布什罗德的一封写于1787年的亲笔信,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拍得321.85万美元。
到了现代社会,领导人亲笔信的形式已有所改变,比如信件一般并非领导人亲笔写下,只是落款由领导人签字,谓之“亲笔”。不过,亲笔信毕竟与官方文书不同,内容多为私人口吻,至于是否由领导人亲自起草,这就无从得知了。
由于不需要亲自书写,“群发”亲笔信便成为可能。1991年,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派特使前往德国和中东等6国访问,这些特使都携带了戈氏亲笔信,内容完全相同,都是希望对方能关注“苏联复杂的经济形势”。
当时国际舆论认为,戈氏亲笔信实质就是“求援信”,广发“求助帖”的行为无异于向世界宣告,这个昔日大国早已奄奄一息。
偶尔,领导人亲笔信也会火药味十足,甚至会在内文玩“高级黑”。
2011年,时任韩国总统李明博登上韩日争议岛屿独岛(日方称竹岛),引发日方的强烈反应。时任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于该年8月17日通过韩国驻日使馆向李明博递去亲笔信,而在信件发出之前,日方已向媒体公开了信件内容:日本对独岛有主权要求,建议将领土争端交由国际解决。
日方此举等于把独岛问题国际化,同时将韩方逼向角落——若韩国收下信函,似乎等于承认独岛存在领土争议,对于实际控制独岛的韩方来说意味着让步;若拒收信函,则属于外交失礼。
此番“高级黑”,让韩国拒绝收信。8月23日,韩国驻日使馆人员前往日本外务省退信时,对方以未提前预约为名而送上“闭门羹”。韩方不依不饶,最后干脆走进邮局,将亲笔信这一“烫手山芋”寄回日本外务省。
有时候,领导人亲笔信也能成为笑料。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以语法和逻辑错误闻名于世,德国《明镜》周刊报道,2010年12月,一封小布什亲笔写下的呼吁公众捐赠的公开信在网上拍卖,其中有大量难以理解的表达错误,例如:“我要给每一位纳税人减税,为了缴税”;“美国人想要一位领导人,他能够抵挡住一天的侵袭”等等。
“看来,布什总统除了与恐怖分子作战外,还要与修辞语法战斗。”《明镜》讽刺道。
(摘自《环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