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外交第一牌

2013-06-11 17:26方亮
南风窗 2013年8期
关键词:金砖外交天然气

方亮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履新仅8天后即展开首轮出访,客观上与正进行中东之旅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形成了对比关系。两者都试图在事关本国核心利益的国际问题上夯实阵地,相比于奥巴马“补课”式的“中东4日游”,习近平密集的访问日程所受到的关注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排在首位的俄罗斯和被寄予厚望的“金砖五国”峰会自然引人关注,但中国新领导人频频提及的“中国梦”及其所传递出的信号显然意义更加深远。因为,所有人都期盼早日看到“习时代”的中国将拥有怎样的国际视角及其建构国际体系的方式。

中俄继续锱铢必较

选择俄罗斯作为此轮出访的首站极为顺理成章,对于中国这个正在一个极为复杂的地缘环境下逆势崛起的大国来说,俄罗斯在背后所提供的战略缓冲空间及其全球事务伙伴加潜在最大能源来源国的角色,远非双边关系中的杂音、在第三国的竞争因素所能撼动。环顾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无论从哪个角度讲,俄罗斯都是首访的最佳选择。这也被近10多年来的外交实践所印证。习近平如今做此选择显然并非“萧规曹随”,而是中国自苏东巨变后整体国际环境虽大幅“变脸”却未有结构性改善这一现实的反映。

每当中国领导人访问俄罗斯,能源、武器的买卖合同以及其他大额投资合作总会成为关注重点。此次访问更是如此,中方对每年3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进口合同自是极为重视,而石油进口翻番协议同样让北京望眼欲穿。如今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分别接近60%和30%,加上众所周知的“马六甲困局”、其他石油来源国局势的动荡,这些都让中国有着极大的冲动从“后院”获得能源补给。当然,不同于国内石油产业的成熟,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的落后、中国城镇天然气化率不高、本土天然气生产带来的竞争因素,都让国内虽热盼海外气源却难以给出高价。中石油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长期倒挂赔钱即为先例。这一背景下,中俄达成第二轮“石油换贷款”协议让原油进口翻番的同时,却再次在热盼中放弃达成天然气买卖合同的事实也就并不让人意外。可以想见,天然气合同上,双方分歧仍集中在价格上,“俄气”总裁米勒虽预言双方将在年底前达成协议,但这么多年的数次反复已让人不敢对其轻易乐观。在这点上,中俄具体合作上的锱铢必较被凸显了出来。这固然让乐见两国合作的人们感到着急,但将其放到两国频频在重大战略问题上频频联手表态的背景下来看,双方能将双边合作与战略携手分割开来看是难得的好事。

另外,武器买卖合作上双方此轮互动居然爆出冷门,中方媒体高调曝出两国签署俄现役最先进战机苏-35及“拉达”级潜艇买卖合同,俄方表示惊讶,因为此前对此未有任何预热。

“鞋子论”的外交宣示

此次访问中,习近平参观俄国防部及同俄方一同就反导问题进行联合宣示的举措凸显了这两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意欲在战略问题上携手下去的决心。不但如此,这两个颇具军事色彩的动作,连同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那句“鞋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的名言,一齐起到了为“习时代”的中国外交预热的作用。

就像国际媒体评价的那样,习近平的这番表态是普京喜欢听到的。联想到普京的“慕尼黑讲话”和在“5日战争”、“颜色革命”中的种种铁腕与决绝,此种色彩的外交宣示确实为其乐闻。对比俄格“5日战争”后中方的态度,这一次,虽只是几句简单的表态,却透露出不同以往的方向性考量。

从中俄双边角度看,这似是中俄国力及国际地位对比发生逆转后正式互换角色的开始。如果说过去中国习惯于在外交上采取追随路线,那么今后的中国外交恐怕将更多主动承担义务,采取更加主动的动作。在“5日战争”及“天安舰”事件中俄罗斯展现了果决与老练的手腕,已然走入国际外交舞台中心位置的中国则不可避免地要学会自己出牌。在莫斯科的此番高调,很有种为更大的外交设计进行预热的意思。

外交格局之辨

习近平将下一站选在了非洲,将能源、发展中国家关系、亚非拉等数个中国外交关键词涵盖其中,显然意在夯实中国传统外交范围,并谋求加大与这片大陆的联系。也正因此,坦赞铁路等富含历史资源的话题被习近平频频提及,包括对援非中国专家墓的探访。

此番姿态自然是为了反击国际上对中国在非存在的种种非难。习近平从历史资源中寻求帮助,从感情上拉近与目标国的距离,消解上述论调的负面影响。这同此番对俄外交中所使用的方法异曲同工。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习近平讲述了中国一对母子为苏联国际主义战士库里申科守墓半个世纪的故事,正中俄罗斯人泪点,取得良好效果。他对苏俄文学的如数家珍被与会俄专家记在心中,促使后者在很具影响力的俄《独立报》上撰文感叹,中国已经多年未有熟知俄罗斯文化的领导人了。除了这些,习近平对家父习仲勋昔日访苏历程和“文化大革命”中遭遇的回忆,也都极易产生共鸣。

无论对非洲国家还是俄罗斯,诉诸历史回忆来唤醒昔日感情都是整合中国传统外交资源的妙招,加上习近平身上特有的平实、朴素的行事与表达风格,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那场招待非洲各国元首的早餐会上,习近平拿着笔记本一一记下非洲领袖们的想法与要求,这些标志着习近平平实外交风格的姿态极易拉近与对方的关系。

中俄也好,中非也罢,在这些关系中都存在着中国整体实力越发强大而对方被落在后面时所形成的国际视角偏差。陷入复杂地缘环境中的中国,必须找到向昔日同盟和伙伴们正确表达自己的方式。习近平如今显示出的平易和对历史资源的诉诸自是妙棋。

峰会的问号

“金砖五国”峰会是此轮访问另一出重头大戏。

若没有这5个国家英文名称首字母的巧合,这个由5个最大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多边组织或许拥有的将是另外一个名字,而非“金砖”。总之,是先有了发展中国家的集体崛起,然后才有这个组织的成型。而这一事实本身就是这个变化了的世界为滞后的国际事务治理结构所做的补充。经历了5年的酝酿,5国终于决定在高峰会议之外做出更加实质性的决定:建立应急储备基金并成立金砖国家银行。加上中国与巴西间缔结的双边货币协议,这个组织迈出的这重要一步充满了金元意味。

这或许是这个组织的宿命,因为就像上文所言,它的诞生本来就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崛起,而这种崛起本来就反映在经济上。而国际治理未曾因应这种变化做出改变的地方也集中于经济领域,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里的份额问题。除此之外,即便5国在政治上和国际事务中有其他诉求,恐怕在可预见的将来内也不会诉诸金砖组织。

作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金砖五国”这个在“原创性”上仅次于上合组织的诉求自然不仅限于经济事务,因为从多种角度来分析,中国当下仍是一个整体上富而不强的大国。用“富”换取“强”是它极为自然的诉求。在联合国,中国与俄罗斯联手抵御地缘压力,但当下以民族国家为主要行为主体的国际体系中,联合国这个“世界政府理想的现代体现”所能解决的国际事务极为有限。面对北约、东盟及“亚洲北约”等或显性或隐形的地区组织的压力,仅在俄罗斯和中亚方向上略感松弛的中国急需由自己占据主导地位的多边外交平台作为立身依仗。

“金砖五国”组织当然承载着中国的这种期望,但从成立动机到组织内容都只凸显经济属性的这个组织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中国的需求呢?最新的这次峰会尚未给出答案。

中国新主席的这次吸引广泛关注的出访,确实展现了中国新领导层不同以往的外交思路:更加平易、灵活,更多的可触摸感,更敢于宣示立场,更主动地塑造国际面貌。只是在此之外,一直困扰中国外交的诸多根本性矛盾尚未找到解决之道。这固然不是习近平一次访问所能解决的,但或许更因为这些问题与矛盾并不只局限于外交领域。

猜你喜欢
金砖外交天然气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El nuevo mundo de los BRICS
窑里金砖的演绎
迎金砖会议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金砖”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