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原型人物张绪同志主要事迹

2013-06-09 06:16
戏剧之家 2013年1期
关键词:报告团信仰报告

张绪,男,空军武昌上马庄干休所离休干部,山西省平遥县人,1921年7月出生,1937年2月参加红军,1938年2月入党,历任班长、指导员、干事、教导员、营长、团长、副师长、师长、副军长(武汉市革委会副主任)、武汉军区空军副参谋长等职,1983年4月离休。2008年5月1日因病逝世。离休20多年来,他始终牢记使命责任,自觉学习、信仰、传播和践行党的先进思想理论,去世前留下遗嘱将遗体捐给医学科研机构,把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和人民。

一、坚定理想信念,做党的事业的忠实追随者

张绪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自入党那天起,他就时刻牢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誓词,视党的事业高于一切。张绪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身经百战,九死一生。1938年3月,在山西太原黄楼口与日寇的激战中,张绪被敌人子弹击中右眼,他顾不得多想,一手按着不住流血的眼睛,一手提着枪,带领战士突出重围。1948年11月,时任教导员的张绪在陕西澄县良石城战斗中,被国民党军队的一颗子弹打穿脖颈,经后方医院一个多月的抢救才清醒过来。1953年4月,身为志愿军团长的张绪,在朝鲜临津老秃山前沿阵地侦察敌情时,被美军手雷炸伤腰部,身中4块弹片,但他仍坚持继续观察地形,直到完成任务才返回指挥所。每当张绪回忆起这些往事,总是显得从容平静。他说:“敌人的子弹可以击伤我的身体,但击不垮我跟党走的信念和勇气”。

离休后,张绪始终不忘使命责任,对党的信仰历久弥坚。1983年离休当天,他在日记中写道:“当干部可以退居‘二线,是党员就永远没有‘二线。只要心脏还在跳动,就要为党和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反动思潮,作为老红军、老党员的张绪坐不住了。他和马国昌等10名离退休老干部自发成立“老战士报告团”,被推举为团长。多年来,他以捍卫和传播党的先进思想理论为己任,奔走在大江南北,用亲身经历和学习实践,关心教育下一代。直到弥留之际,还叮嘱子女:“没有党,没有人民,就没有我自己。死后最大的愿望就是党能确认我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二、与时俱进学到老,做党的先进思想理论的坚定捍卫者

张绪常讲:“要跟上时代步伐,就得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他把学习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受伤病影响,尚存的左眼视力退化到0.3,用眼比较吃力,但他拿着放大镜,坚持不懈看书读报和写日记。几十年来,他勤学不辍,撰写日记、心得体会74本。离休后,正处在国家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党和国家不断有新的改革政策出台。他带领“老战士报告团”紧跟党的创新理论和创新实践步伐,以极大的政治热情投入到学习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工作之中。每当党中央重要文件出台、部队开展大项教育活动,他总要把报告团成员召集起来,学习讨论,统一思想,撰写讲稿,积极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甚嚣尘上,一些人公然否定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张绪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强忍着右眼手术后的疼痛,认真备课,主动为空军汉口医院的医护人员作了一场坚信党的领导、维护稳定大局的专题报告。手术痊愈后,他顾不上休息,又带领报告团走进学校、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理直气壮地宣讲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一个朴素的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他们的报告引起强烈反响,军内外邀请他们作报告的单位络绎不绝。

每当党的理想信念受到冲击时,张绪总是义无反顾地冲锋在前。1999年,从媒体上得知少数老干部被“法轮功”迷惑,张绪痛心疾首,代表“老战士报告团”致函解放军报社,就“坚持革命气节,保持革命晚节”等畅谈心得,表明老同志的坚定政治信念,呼吁离退休干部“活到老,改造到老,为党分忧,永葆革命本色不动摇。”之后,他又率报告团深入武汉部队和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革命气节教育,勉励大家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抵制邪教。

三、甘当红烛照来人,做党的先进思想理论的真情传播者

张绪常讲“要想红旗飘万代,必须教育好下一代。”“老战士报告团”成立22年来,先后到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作报告2700多场、听众达200多万人次。报告团被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和“全国老有所为先进集体”称号,张绪个人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全军“先进离休干部”,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张绪经常主动深入部队、学校等青少年集中的地方义务作报告。抗洪英雄高建成生前所在连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市工读学校等单位的青少年,都与张绪结下了深厚友谊。1997年张绪到都江堰疗养,恰逢建军节,他主动给疗养院官兵讲光荣传统课,成空领导看到媒体报道后,又特邀他到成都作了3场报告。2004年张绪到甘肃永登看望老部队,他不顾旅途疲劳和高原反应,顶着寒风,在操场为1000多名官兵作了革命传统报告。

张绪是一个不向困难低头的人。2004年3月,中国地质大学邀请报告团作科学发展观报告。由于报告对象主要是专家教授和研究生,能否讲好这课,报告团的同志心里没有底。张绪毅然接受这一任务,结合自己戎马一生的亲身体验和国家不断发展进步历程,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阐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原本只能坐200人的阶梯教室最后来了300多人。2005年春节刚过,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邀请报告团的单位接连不断。当时,张绪已84岁高龄,多种疾病缠身,但他坚持逢请必到,先后到军内外20多个单位作报告。

张绪作为报告团团长,不仅自己带头传播党的先进思想理论,而且注意做好报告团的组织领导工作。2004年后,几名报告团成员相继去世,一些健在的同志因为身体或家庭困难,想打退堂鼓。张绪召集报告团成员开会,他说:“报告团一定要坚持下去,党这么信任我们,散了对不起党,对不起组织。只要我们这些老革命往那里一站,即使不说话,对年轻人就是一种教育。”看到张绪年纪比自己大,伤病也比自己多,家庭困难不比自己少,仍然坚持奔走在第一线,这几名同志都打消了退出的念头,更加积极地参加报告团活动。十七大召开期间,他带着氧气瓶看现场直播,拿着放大镜学十七大报告。之后组织报告团到军地作了30多场报告,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媒体作了报道。张绪同志的事迹,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和中宣部刘云山部长、中央军委徐才厚副主席、总政治部李继耐主任的高度肯定。

四、知行统一作表率,做党员先进性的模范践行者

张绪认为,作报告有鲜明新活的思想,才能使人听之受益;做人有言行一致的可敬人格,才能使人见之服气。张绪深爱自己的子女,但认为他们应该“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从不向组织伸手要照顾。他的4个儿子先后参军服役,都在部队立功受奖,三儿子还参加了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作为高级领导干部,张绪从来没有为孩子进步的事向组织开过口。3个儿子先后退伍,只有小儿子张佑军靠自己努力提了干。前些年,由于地方企业单位改制,二儿子、二儿媳和三儿子、三儿媳先后下岗,渐渐对父亲产生了一些怨气。不少好心人对张绪说:“你在武汉工作几十年,现在湖北省、武汉市很多领导都是你的老部下,只要你打个电话,孩子们的工作问题不难解决,你怎么不为他们讲句话呢?”张绪考虑再三,还是没有为儿女的事找组织。他给子女解释说:“不能因为家事破坏了党性原则,你们要靠自己去闯。要相信党相信政府,困难总会解决的。”

张绪一直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习惯。这些年,尽管家庭并不宽裕,还要接济两个下岗的儿子,但干休所每次捐款,他总是500、1000元地捐。2006年6月,张绪渐感体力不支,就专门请老战友毛兰成给自己录像,讲述自己的革命生涯。他将这段录像刻成光盘留给4个儿子作遗产,并叮嘱道:“我参加革命工作几十年,没有给你们留下金和银,留给你们的就是这张光盘。里面是我的革命经历和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做人准则。你们要经常看一看,不要忘记你们是红军的后人。”

张绪一生坚持以党性标准要求自己,不仅生前为党当标兵,而且死后为民做标本。病逝后,遵照他的遗嘱,遗体捐给武汉市红十字会供医学研究。当他长子张晓军接受红十字会赠送的“生命之光”纪念杯时,在场者无不为之落泪。红十字会会长谢江红饱含热泪地说:“张老是我遇到的第一个捐献遗体的老红军、老将军,我们将永远不会忘记他的高风亮节。”华中科技大学的孙超同学,目睹这一场面后,感动得泣不成声:“张老生前为新中国的诞生浴血奋战,死后还把遗体献给医学。什么叫一个纯粹的人?怎样活着才有意义?我从张老这里找到了答案。”

猜你喜欢
报告团信仰报告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一图看懂十九大报告
深受青少年欢迎的老教授报告团
情真意切劲足老战士报告团的老同志共话关心下一代
长期坚持学习雷锋 弘扬雷锋精神的大连市沙河口区老战士报告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