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有些癌症可能是“吃”出来的(一)

2013-06-09 05:42:25孟拓
食品与生活 2013年6期
关键词:红肉癌变饮食习惯

孟拓

俗话说,病从口入。有些癌症的发生确实与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三个“吃”出来的癌症,和读者解析其发病原因,并告诉大家早期发现的“利器”,以达到更好的预防效果。

癌症种类:大肠癌

致病基因:红肉进食过多

应对策略:早期筛查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最快的肿瘤之一。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大肠癌的发病率日益上升,这与我们当下饮食过盛、红肉进食过多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癌,长期进食红肉,比如牛肉、猪肉、羊肉及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将大大增加罹患大肠癌的风险。因为人体在消化这些高胆固醇食物时,会产生较多的胆酸代谢产物和胆固醇代谢产物,从而造成肠腔内厌氧菌增多,这些因素对大肠黏膜上的腺瘤会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如果一直不改变饮食习惯,经过5~10年的刺激和发展,大肠黏膜上的腺瘤会发生癌变,最终形成大肠癌。

提醒偏好红肉的人,应该逐步逐量地减少红肉的摄入量,多吃各种新鲜蔬菜,特别是豆角类的蔬菜,加大香蕉等含钾高的果胶类水果的摄入比例,这些都有利于抑制致癌物质在体内的停留和形成,而且,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又能加速肠的蠕动,减少致癌物对肠壁的损害。

饮食习惯的改变能极大地降低大肠癌的患病风险。早期的筛查也可防止癌变。肠镜是大肠癌筛查最为有效的一把利器。对于普通人群,建议50岁之后每5年做一次肠镜检查。有大肠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建议40岁左右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平均每3~5年接受1次普查。

癌症种类:胃癌

致病基因:幽门螺杆菌

应对方略:抓住“蛛丝马迹”

全世界胃癌高发区在亚洲,中国的发病率也非常高,占了全世界的40%左右。

许多胃癌患者都是一些慢性的胃炎患者,他们存在三餐不规律、喜欢吃辛辣和腌制熏烤类食物等情况。

其实,慢性胃炎和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幽门螺杆菌和胃癌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幽门螺杆菌是通过唾液传播的,因此,建议分餐制或者使用公筷,这样可以更好地避免感染幽门螺杆菌。一旦在检查时发现幽门螺杆菌是阳性,一定要及时清除幽门螺杆菌,扫清导致癌变的“祸根”。

目前在西方,胃癌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要远高于中国,这就要求我们在改变饮食习惯的同时,增加对胃部普查的意识。虽然大部分早期胃癌病人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仍然有一些“蛛丝马迹”可以提醒我们,凡是有上腹不适症状,又伴有其他高风险因素比如食欲减退等早期胃癌信号,就应该尽早去做胃镜检查。

猜你喜欢
红肉癌变饮食习惯
伊朗红肉月产量增长11%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11-10 01:05:49
加工红肉才是影响健康的“罪魁祸首”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11-30 08:25:27
七种饮食习惯让大脑老得慢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新西兰红肉出口保持强劲态势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远离七种不良饮食习惯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戒除糖瘾先改饮食习惯
6种“败性”饮食习惯
红肉蜜柚在合川引种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现代园艺(2018年1期)2018-03-15 07:56:17
下咽癌的区域癌变现象研究进展及临床意义
癌症进展(2016年9期)2016-08-22 11:33:04
Eag1 在大鼠口腔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