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抗旱造林整地

2013-06-08 09:01:44张海平李生红
防护林科技 2013年4期
关键词:丘陵区鱼鳞坑田面

张海平,李生红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陕西 咸阳 712100;2.宁夏贺兰县金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宁夏 银川 750200)

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是我国人工造林的主要区域。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主要依靠提升降水利用率增加造林成活率,因此发展抗旱造林技术是该区域林业技术发展的重点。目前,抗旱造林技术研究主要从2个方面进行,即增加造林地水分的有效供给和降低无效耗水量。其中增加林地水分的主要措施就是抗旱造林整地。抗旱造林整地主要是通过工程整地措施,拦蓄坡面径流以供给林木生长。同时通过整地可疏松土壤、去除杂草,有效改善水肥气热条件,这都有利于林木的成活。在黄土丘陵区,主要的造林整地技术包括水平沟整地、水平阶整地、鱼鳞坑整地、回字形整地等。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现就黄土丘陵区各种抗旱造林技术做一详细介绍。

1 水平阶整地

水平阶整地(图1)适合于平缓的坡面(坡度<15°),通过整地形成阶梯状,其田面宽度较宽,可有效接收坡面来水。整地时沿等高线开挖宽4~6m,反坡5~6°的水平阶,拍实外埂,埂外坡约60°,高度20~30cm,田间深翻30cm,内侧上方表土铲下拍碎,覆于水平阶上,使埂内侧亦约60°。阶田长度视地形而定,可每隔20~30m筑宽30~50cm高的拦水埂。带间距以造林树种的行距确定。栽植穴靠近水平阶内侧,一般开挖80cm×80cm的栽植穴。整地后主要通过阶田收集并蓄积上部坡面径流,以提高土壤水分。

图1 水平阶整地示意图

2 水平沟整地方式

水平沟整地(图2)是黄土丘陵区最普遍的一种整地方式,类似于水平阶整地,不过整地后形成的田面宽度较窄,呈沟状,同时有较高的外埂拦水。水平沟整地的具体方法是在地形完整,坡度小于25°的坡面进行整地。即沿等高线开挖宽80cm,深80cm的水平沟,用沟内挖出的土拍实外埂,埂顶宽40 cm,埂高50cm,埂侧坡60~70°,将沟内侧上方表土铲下拍碎,填入水平沟内至开挖口上沿10cm处,平整田面宽2m,并做成10~20°的反坡田面,每隔5~10m修筑宽30~50cm的拦水埂,上下相邻带间距5~8m,留自然集水坡面。该整地可有效改善土壤的结构、提升土壤肥力。

3 鱼鳞坑整地

鱼鳞坑整地(图3)主要在在坡度大于25°的荒山、农田地埂、侵蚀沟坡等部位展开。要求沿等高线自上而下交错排列,修筑似鱼鳞一样的植树穴,相邻两行鱼鳞坑要呈“品”字形布设。整地时沿坡面开挖开口直径80cm,深60~80cm的圆形栽植穴,底部直径可小于开口。挖出的土置于栽植穴的下坡位,并修筑高30cm的外埂。栽植时将内埂上方的表土填入坑底,把坑面修整成外高内低的反坡状。鱼鳞坑整地可沿坡面地形随机分布栽植穴,“品”字形配置栽植穴可以有效地拦截坡面径流,达到高效利用水分和减小水土流失的目的。

图2 水平沟整地示意图

图3 鱼鳞坑整地示意图

4 漏斗式集水坑整地

漏斗式整地(图4)主要适用于黄土丘陵区的塬、台、峁顶等平缓地带或道路两侧的荒地及缓坡退耕地。漏斗式整地形成一个较小的积水面,以栽植穴为中心,直径约2m的一个集水面,由于其上开口大,底面积较小,呈漏斗状。漏斗式集水坑的修筑原则是死土拍埂,活土还原,以人工制造微型集水面为目的。整地时开挖直径60~80cm,深60~80cm的栽植穴,挖出的熟土要堆在最外边,挖出的底土用于修筑外围拦水土埂,其宽约20cm,高30~40cm的土埂,筑埂时要踩实拍光。最后把熟土回填至植树穴内,植树穴外围要做成坡度为20°~30°的漏斗式径流面,径流面要外高内低似漏斗状,表面要压实拍光。最后将植树穴修成1.5m×1.5m的田面,并预留一定的土用于苗木栽植。漏斗式整地集水面较小,主要依靠拦水埂以内的区域集水。

图4 漏斗式整地示意图

5 “回”字形整地

“回”字形整地(图5)适合于河谷川道、台塬等平缓地段的造林整地,尤其是道路防护林最为常用的整地方式。“回”字形整地是事先确定栽植穴的位置,栽植穴间距4m左右,然后开挖80cm×80cm的栽植穴,把表面熟土放于一侧田面,底土在栽植穴四周修筑高约40cm的矩形土埂,栽植时把熟土回填入栽植穴。这样,周围的外埂和栽植穴就形成了“回”字形田面,该整地方式也可以形成一个以“回”字形田面为积水面的小型积水区域,利于树木成活。

图5 “回”字形整地示意图

6 小结

黄土丘陵区水分条件差,通过抗旱造林整地技术可有效提高土壤拦蓄降水的能力,增加造林成活率。不同的造林整地方式适应于不同的地形条件,集水效果也有差异。据调查,黄土丘陵区没有整地的土壤含水量只有8%~9%,而进行过工程整地的土壤含水量能达到12%~15%,可见整地技术对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重要作用。

[1]张源润,蔡进军,许畴.宁南半干旱退化山区抗旱造林技术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6):129-131

[2]孙艳华,许扬.宁南黄土丘陵区林草复合退耕还林模式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5):215

猜你喜欢
丘陵区鱼鳞坑田面
长期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与田面水环境的影响
中国稻米(2023年5期)2023-10-22 03:50:20
浅谈丘陵区桥梁高墩施工测控系统应用
太行山区困难立地“五步造林法”
新农民(2021年3期)2021-09-14 03:54:40
晋西黄土丘陵区深挖高填建设中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春耕稻田滞水减排控制面源污染效果研究
不同规格鱼鳞坑坡面侵蚀过程及特征研究
浅山丘陵区核桃周年管理技术
河北果树(2020年2期)2020-05-25 06:58:38
掺混控释肥侧深施对稻田田面水氮素浓度的影响
水稻全程机械化灌溉技术模式应用
新农民(2019年33期)2019-02-20 12:34:20
鱼鳞坑生态恢复措施对宁夏典型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草业科学(2018年9期)2018-09-19 03: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