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2年西藏体育研究现状

2013-06-08 10:18王先茂鲁长芬宋忠田
湖北体育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西藏民族

王先茂,鲁长芬,宋忠田

1.P.E.Department,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Hubei,430079;2.Basic Department,Voc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Akesu Xinjiang,843000

在当前体育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由于地理气候环境恶劣、社会经济水平落后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西藏体育整体发展水平落后于其他省市和地区,成为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短板”。本文有针对性的选择西藏体育类核心期刊,简要回顾西藏体育类研究的发展,分析整理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体育产业、群众体育等方面的文献,总结西藏体育研究现状,探讨不足与问题,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为西藏体育发展提供新思路。

1 文献检索结果

1.1 中国期刊网论文检索分析

以“西藏”和“体育”为主题,时间区间设为2000年至2012年,共检索CNKI网络期刊文献63篇,中国期刊网优秀博硕论文文献26篇。分类检索文献统计,西藏体育类研究主要包括民族传统体育、体育产业、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4方面(见表1),未检索到有关竞技体育方面的研究,可见对西藏竞技体育的专门研究十分缺乏,故从上述4个研究方面作出具体分析讨论。

表1 2000年至2012年西藏体育类研究主题及数量表

1.2 主要情况分析

图1可看出民族传统体育类研究占全部研究的53%,比重最大,共23篇,占所有研究的一半。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西藏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处一隅的地理环境造成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特殊价值。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具有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和重要地位,是保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完整性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传统民族体育研究对西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具有极大意义,为西藏传统民族体育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西藏体育产业类研究文献最早来自于2007年,到2012年为止共9篇相关文献,符合体育产业在我国整体的发展情形。西藏学校体育研究的文献仅8篇,占所有文献的18%。群众体育研究的文献4篇,占全部文献的9%,比重都不大。

图1 西藏体育类研究主题比重情况

2 西藏体育研究主要情况

2.1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阎劲在《试论藏族传统体育形成及特征》一文中指出宗教信仰、战争、生产与生活方式等是西藏传统体育形成的基本要素[1]。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射箭、摔跤、藏式围棋、赛马、押加、养生、藏密气功等与藏族文化相适应的体育项目。特定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及宗教等使得西藏传统体育具有传统性、地域性、民俗性、文化娱乐性,为中华体育文化增添了色彩。

安红燕2007年对藏民生活中的体育因素的研究中指出,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来源于生活,是西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西藏人民生产生活的反映,也是西藏人民吃苦耐劳、勇于奋斗精神的反映。它具有教育教养、强身健体的功能,具有传承民族信仰和精神,促进社会发展等文化内涵。由于西藏在中国的特殊地位,发展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关系到民族平等问题,对于维护中国统一、反对分裂活动有着特殊的政治意义,有利促进于民族团结,增强人们的民族自信心[2]。肖怀远认为藏族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不谋而合,强调天人合一,以和为贵,注重修身养生。它对促进西藏社会生产力发展、文化繁荣和民族团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开展,西藏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作用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得到了极大限度的发挥。

丁玲辉指出在现代体育的交融碰撞和不同文化的交流中,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出现了与现代化不适应的内容。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西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新问题,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不够,有些项目甚至濒临消失、失传,如何将其不断发展传承,并发挥其在和谐社会建设、增强民众体质健康等方面的作用是新时期关注的重要话题[4]。

要实现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就要实现其现代化,弘扬其中的优秀部分,同时借鉴外来体育的长处,促进自身的更新生长。同时肖怀远认为对西藏传统体育项目自身要采取“扬弃”的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宗教与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相互渗透,有些体育项目甚至是直接来源于宗教的仪式,以至于西藏的体育项目之中有许多被冠以“巫术”的性质,是迷信的代表。在对西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就要弃其“巫术”之名,还以科学的、积极的价值和作用[3]。

具体的措施,一方面佘静芳认为教育应该承担起西藏传统体育传承中的责任,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西藏传统体育自产生到发展始终与教育有着密切联系并且是作为教育的主要手段和内容一直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现阶段要把西藏传统体育列入学校体育教学之中,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使其在学校这个文化传递的场所得到新的发展。第二个方面,就是要加强其民族文化认同的研究,丁玲辉认为民族文化认同感是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形成的基础,对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认同就是对其在情感上的认可和认识上的深入[6]。第三个方面,卞利敏指出要利用传播民俗扩大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力,即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活动及与宗教结合的形式使其传播具有规模化、系统化并不断深入。利用传播民俗就是要充分考虑民间的风俗习惯、宗教特色从而把握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规律,进而加以弘扬、传承[7]。

2.2 西藏体育产业研究

西藏具有得天独厚原生态自然资源和独具高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雪山冰川、河流湖泊、沟壑峡谷、高原草甸为西藏体育旅游提供了独特的自然资源,为人们登山、徒步、探险、越野、漂流、科考及亲临大自然、感受自然奇观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产品。各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彩的民俗节日庆典组成了藏文化的独特魅力。自从青藏铁路打通以后,涌向西藏旅游的人逐年增加,瞬间刮起一股西藏热,来自西藏经济工作会议的信息显示,2007年西藏接待游客数量比2006年增加15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将达到4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73.3%;创汇1.32亿美元[8]。

王兴怀根据目前西藏自治区体育产业资源分布和优势状况,提出西藏体育产业应该重点发展登山业,登山业是西藏自治区体育产业的特色产业之一,西藏素来被称为“山的海洋”,山峰资源丰富。加上西藏具有登山方面的专业队伍和培养登山人才的专门学校,为登山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吸纳了大量的登山爱好者到西藏开展登山活动。发展登山业推动了西藏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在帮助农牧区人民致富、发展特色经济、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9]。

左琨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指出西藏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的壮大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和优惠,20世纪80年代以后,党中央把西藏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并制定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大批的援藏干部和技术人员走进西藏,相继有15个省市启动了对西藏的对口支持的工作,为西藏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10]。

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西藏的体育产业发展目前依旧存在许多阻碍因素。谭镜明认为西藏旅游业的“行政区经济”现象严重阻碍了体育旅游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导致西藏体育产业管理体制不顺、政企不分。其次,李英指出西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还是属于“一流资源,三流服务”的粗放式,严重影响了西藏体育旅游产品的档次,缺少“精品”产品,从而制约了西藏体育旅游产业品质的提升[12]。这一方面是由于其自身管理不科学。另一方面就是因为资金的缺乏,国家以及其他对口支援省市每年向西藏提供数十亿的资金支援,但是真正用到体育事业上的微乎其微,很难满足“西藏热”之下大量的旅游产品需求。限制西藏体育旅游发展的还有一方面就是来自其“瓶颈”——交通,虽然开通了青藏线,铁路通向了高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藏区经济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但是这一条铁线的运载能力远远不能满足每年巨大的人流[11]。

耿献伟在《西藏体育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出西藏体育旅游的最大威胁(Threats)就是政治因素,政治稳定是西藏经济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兴旺的保障。2008年“3·14”事件严重影响了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全年旅游人数与2007年下降44.2%,外汇收入下降77.0%。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在两会讨论时说:“西藏每一次骚乱,经济就会倒退一大步,绝大多数老百姓都不愿再折腾了”。这足以说明社会的动乱对经济造成的巨大影响[13]。

2.3 西藏学校体育研究

李立通过西藏中小学学校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西藏中小学体育整体水平滞后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并且在区内还呈现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即农牧地区远比城市地区的学校体育水平低。消除义务教育的不平衡,保障所有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必须要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教育投资建立健全人才管理机制,克服西藏恶劣的地理环境,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扎根西藏、服务西藏,保证充足的师资力量。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实施的主体,依靠优秀的教师队伍就有可能将学校体育的水平提高上去,所以要加强对于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14]。田志军指出高校体育教育也应该着眼于教师专业的发展,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三个方面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且充分利用全国援藏的大好时机,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15]。

西藏具有极为浓重的民族风情,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在西藏人民的生活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加上海拔高、环境恶劣等,这使得西藏的体育课具有强烈的地域性。这是西藏学校体育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也是开发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不可比拟的优势。张鹏海认为将西藏传统体育项目与学校体育教学相结合,发挥地方民族院校的地域和资源优势进行课程改革,将民族传统体育引入课堂即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促进身心发展,又是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振兴民族体育事业的重要举措[16]。

另外西藏体育课的地域性也对体育课堂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周蓉晖的研究得出,西藏体育课的生理负荷平均强度明显高于内地平均水平,呈现出地理海拔平行增长的趋势。因此在体育课程中有必要寻求具有高原特点的体育教学内容与形式,把握人体机能对于高原环境的适应规律及合适的生理负荷量,科学的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是西藏学校体育开展过程中要考虑的特殊的问题[17]。

2.4 西藏群众体育研究

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拉开了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序幕。立足于贯彻落实党的号召以及西藏发展的大背景,具有独特的地域特点和鲜明的民族特征的西藏群众体育也在有声有色的开展。霍红指出西藏群众体育由于其地域特点和鲜明的民族特征使其具有了强烈的代表性。西藏群众体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其民族传统和风俗,这个既是一个体育领域需要研究的问题,另外也关系到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政治问题。作者还认为我国藏学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藏族体育学也属于藏学的学科群之中。西藏大量的藏学研究对西藏群众体育的理论研究提供相当的学术基础。但是由于西藏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状况的限制,加上藏族群众对于科学锻炼的方法掌握不足,致使群众体育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困难[18]。

聂啸虎指出针对西藏的特殊性,群众体育的开展实施务必要结合西藏的现实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全面健身纲要》作灵活的处理安排。要充分利用藏族群众好歌舞,合理利用节日、民俗活动,投其所好、因地制宜地开展西藏群众体育活动[19]。

3 特点与不足

3.1 特点

纵观十几年来的研究可以发现西藏体育研究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首先,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是西藏体育研究的主体部分,许多学者对其产生、发展及传承等许多方面做了详细研究。在面临新世纪的同时要继续发扬民族传统体育需要对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创新,甚至与现代体育项目融合。其次,学校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几方面的研究都大量涉及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学校体育突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等;群众体育围绕西藏的特殊性对群众体育的开展策略进行分析,注重把握西藏的特殊地理、文化环境,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研究主要集中于体育旅游产业,强调体育产业可以结合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及其他民族元素打造出极具西藏特色的“精品”旅游产品。

3.2 不足

1)西藏体育研究的研究成果产出少,分析不深入,研究方法单一,主要以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为研究基础,现有成果缺乏实践证明。原因在于西藏缺少体育方面的专业人才,涉足西藏体育研究的学者大部分来自内地,由于各种原因缺少对西藏体育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机会与条件。2)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偏重于对文献研究、理论研究,缺少实践和调查,缺少批判性和反思性的研究。只有传承发扬的优秀成果,没有或缺少摒弃和批判老旧思想的观点;只有传统体育在体育产业或者学校、群众体育中的生存发展,少有涉及传统体育给体育产业和学校体育等方面带来的推动作用。3)体育产业研究集中于体育旅游,又以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主,发挥了西藏的最佳优势。研究多偏向于资源开发和发展现状,忽视产业政策等方面研究,有关数据资料也是通过一些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得来,不具有时效性和说服力。4)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研究数量少,内容缺乏,完全不能满足学校体育发展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实际需要。5)2000到2012年间西藏竞技体育研究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发展现状都没有可观的成果。

4 重要意义及展望

4.1 意义

体育强国,不只是强竞技体育,也不是奥运会金牌拿多少名次排第几,而是要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及其他体育事业的协调发展。体育强国也不能是某些城市或地区体育发展快速,另外省市地区却呈现体育发展的“营养缺乏”。西藏现在是一个需要及时补充营养的初生婴儿,西藏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建设的一块“短板”,大力扶持西藏的体育事业和体育研究与实践,加强西藏体育研究成为促进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塑造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体育强国的当务之急。

4.2 展望

近年来国家对西藏加大扶持力度,全国各省市也对西藏对口支援,支持西藏发展。由此,西藏在社会、经济、教育等各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体质健康状况好转。援藏计划取得了飞跃性的成绩,创造了西藏发展的奇迹。但是西藏的体育尤其是学术研究一定程度上依处于落后状态,没有研究就没有指导实践的理论基础,也就不可能有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学术援藏”成为西藏体育发展进程中必要的措施,完善西藏人事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引进专业学术人才等为西藏体育的不断前进提供不竭动力。

西藏藏学具有深厚底蕴和大量研究人员,从藏学角度入手研究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将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纳入到藏学体系之中既是对西藏文化的保护,也是对西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发展。但在西藏这个特殊的地方,宗教已经成为普遍的文化现象,对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影响。不论文化艺术、民俗节日中的舞蹈,还是藏族群众特有的生活习惯,各种身体活动形式都含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作为体育研究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本质,本着摒弃、保护与弘扬并举的原则,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批判的发展。

现有研究中体育产业与民族传统体育有着良好结合,民族传统体育是体育产业(旅游)最大的特色和卖点;体育产业(旅游)是西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和资源发掘的良好路径。西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借鉴体育产业“体育搭台,经济唱戏”这一发展思路,在西藏“搭民族传统之台,唱体育旅游之戏”,因地制宜的推进西藏体育产业发展。

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研究都与西藏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紧密结合,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西藏人民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提高,对于接受外来事物的能力和兴趣有所增强。因此,融现代体育项目于西藏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之中的具体研究还有待于加强和深入。发展西藏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还需更多学者的参与及实践,尤其是西藏体育教育一线的教师和相关领导,他们更为熟悉西藏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实际需求,更了解西藏的风俗民情,更容易发现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西藏的竞技体育应结合区位特色开展传统项目的竞技化道路。西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总共有125项,其中竞技性项目占62.4%。在竞技性项目中,登山、藏式摔跤、射击、射箭、长跑等项目与现代体育项目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都是发展西藏竞技体育的优势和特色资源。在藏历年、望果节、国庆节、雪顿节等期间都要举办传统体育项目竞赛,包括赛马术、赛牦牛、射箭、赛跑、下藏棋、摔跤等,既是比赛又是娱乐,为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融竞赛与娱乐为一体的特点成为西藏竞技体育发展的一大亮点。总之,西藏竞技体育必须要走一条“突出特色,缩小范围,重点发展”的道路,结合西藏的经济条件、地理位置和民族传统与优势,选择性的发展竞技体育项目。

[1] 阎 劲.试论藏族传统体育形成及特征[J].青海民族研究,2006(3):130-132.

[2] 安红燕,田志军.藏民生活中独具魅力的体育因素分析[J].体育丈化导刊,2007(3):92-94.

[3] 肖怀远.积极地科学地创造性地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西藏传统养生体育文化》代序[J].中国藏学,2001(2):20-26.

[4] 丁玲辉.略论现代化进程中西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中国藏学,2009(3):30-33.

[5] 佘静芳.教育在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中国藏学,2010(2):107-111.

[6] 丁玲辉.文化认同与藏族体育的传承[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10):26-30.

[7] 卞丽敏.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传播民俗分析[J].新闻爱好者,2011(8):34-35.

[8] 夏一川.西藏传统节日庆典文化中的体育旅游人文资源内涵探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6):54-57.

[9] 王兴怀.西藏体育产业发展战略探讨[J].商业时代,2009(26):123-124.

[10]左 琨.西藏体育旅游发展问题研究[D].陕西:西藏民族学院,2011.

[11]谭镜明.西藏旅游业人力资源问题及对策[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07.

[12]李 英,王兴怀.发展西藏体育旅游产业的思考[J].特区经济,2009(7):146-149.

[13]耿献伟.西藏体育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1(21):172-173.

[14]李 立.西藏中小学学校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S1):103-104.

[15]田志军.西藏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成人教育,2010(2):68-69.

[16]张鹏海.藏民族体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0):131-132.

[17]周蓉晖,潭泽芹,蔚奇志.西藏高校体育课的地域性特点与生物学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4):86-88.

[18]霍 红,孙淑惠.西藏自治区群众体育研究论纲[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12-15.

[19]聂啸虎,霍 红,孙淑惠,等.西藏自治区群众体育发展的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3):3-6.

[20]杨海航.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在构建和谐西藏社会中的作用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2009(9):23-26.

[21]李 英.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和面临的机遇[J].西藏研究,2009(2):114-120.

[22]丁玲辉.略论文化学视域下的藏族传统体育[J].中国藏学,2011(1):137-144.

[23]邓军平,杨建军.青藏铁路开通后藏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利用研究[J].特区经济,2008(9):206-208.

[24]李侠功,耿献伟.藏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中国商贸,2011(8):183-184.

[25]李 杰,张鹏海.西藏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与展望[J].前沿,2011(24):236-238.

[26]孙淑惠,霍 红,王广虎,等.西藏自治区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6-8.

[27]霍 红,孙淑惠,聂啸虎,等.西藏自治区群众体育的现状调查及发展规划[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6):5-9.

[28]次旦晋美,扎西卓玛.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J].西藏研究,2007(2):113-120.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西藏民族
都是西藏的“错”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神奇瑰丽的西藏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一个人的西藏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