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高校招揽人才——双流县赴重点高校招聘专业人才的实践与思考

2013-06-06 06:19黄平
四川劳动保障 2013年6期
关键词:重点高校双流专业人才

■黄平

双流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任忠(右一),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社局局长黄平(右二)与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交谈

双流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任忠(左二),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社局局长黄平(左一)拜见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

在北京大学举办宣讲会

人才蔚,事业兴。处于推进跨越式发展关键时期的双流,各方面人才需求激增,既有人才招聘方式已无法满足本县对专业人才的需要。近年来,双流县通过“走出去”的方式,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集聚了大批优秀人才。近期,我们就如何完善赴国内重点高校公开招聘事业单位专业人才工作,吸纳更多优秀人才,服务县域经济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和思考。

创新人才引进思路

2012年,双流县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创新人才引进思路,共分4 批次,开展了党政人才、教育系统专业人才、卫生系统专业人才赴重点高校招聘工作,为全县引进各类专业人才181人(博士1人,硕士96人),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重点高校84人,专业涉及能源与动力工程、城市区域规划、交通信息工程及教育、卫生等本县急需紧缺专业。赴重点高校公开招聘专业人才,不仅满足了县内对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的需要,也在大力宣传双流的同时打响了双流品牌。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认为,双流县开创了中国西部地区县级党政机关引进高端人才的先河。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吴志攀表示,北京大学有意与双流县进行深度合作,将双流县确定为北大毕业生就业和实习的基地,促进北大学子选择双流。

细化人才招聘方法

双流县通过具体政策支持,确定工作岗位、明确编制身份、落实工资待遇、优化招聘流程、提供热情服务,赢得了各大名牌高校和高校学生的一致认可,增强了他们到双流发展的信心。

提供政策支持,做好前期准备。双流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并力求通过引揽高端人才,打造中西部人才高地,助推双流跨越发展。对赴重点高校招聘工作,县委县政府从政策、资金等层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为确保赴重点高校招聘的高效、严谨、专业,双流县细致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一是明确政策待遇。由县人社部门联合用人单位向县委县政府作出赴重点高校招聘专项工作请示,由县委县政府对引进人才的各项待遇进行明确,增强政策对人才的吸引力。如,县委县政府明确此次赴京招聘引进的党政人才全部纳入党政后备干部库,引进的博士和硕士挂职局长助理,引进的人才从到岗之日起3年内给予一定的租房补贴等三项激励政策。

二是明确牵头部门。赴重点高校招聘程序复杂,涉及面广,县委县政府根据每一次赴重点高校招聘的具体情况确定牵头部门,负责招聘过程中各项组织、协调工作。在赴京招聘党政人才过程中,县人社局作为牵头部门做好了前期组织、招聘实施和后勤保障等工作,确保了招聘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明确招聘计划。县人社部门根据征集到的人才需求信息,报请县委县政府审定后,确定赴重点高校招聘单位、引进人才专业范围和数量。在赴京招聘党政人才过程中,结合双流发展需要,确定县文化旅游管委会、县综保区管委会、县临空管委会、西航港管委会等13个单位参加此次招聘引才活动,拟定招聘人数、学历要求和涉及的专业。

四是明确高校范围。为确保招聘人才的质量,县人社部门根据专业需求,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专业排名靠前的重点高校作为招聘候选高校。如,招聘党政人才,确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作为主要招聘高校; 招聘教育系统专业人才,确定华东师大、北京师大、东北师大、陕西师大、西南大学作为主要招聘高校;招聘卫生系统专业人才,确定重庆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大)作为主要招聘高校。

五是明确招聘程序。县人社部门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有关规定,确定笔试、面试、体检、考察等程序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日程安排、招聘分工等,确保整个赴重点高校招聘过程的有序进行。

做好沟通宣传,规范招聘流程。对全国重点高校及学生而言,到校招聘的单位众多,选择面大。如何从海量的招聘单位中脱颖而出,是提高报名人数的关键;如何通过规范的程序,赢得学校和学生的认可,是提高签约率的保证。在赴京招聘党政人才过程中,双流县人社部门加强了与学校、学生 “两方沟通”,做好校内“一场宣讲”,严格笔试、面试、体检、考察“四项流程”,确保整个赴重点高校招聘的成功。

加强“两方沟通”。一是加强与校方的沟通。招聘的成功离不开校方的大力支持,赴京招聘党政人才过程中,通过前期积极有效的沟通,招聘活动得到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两所高校的大力支持,学校领导积极支持本校学子到西部和基层建功立业。二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通过清华大学就业信息网、北京大学就业信息网、校内邮件、BBS 等方式进行网络宣传,网络访问量超过万人次,在校内组建了校园志愿者队伍,通过桁架、海报、横幅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

做好 “校内宣讲”。由负责全县人事工作的主要领导,代表县委县政府面向高校学生进行现场宣讲,介绍双流的投资环境、居住环境和发展前景,并通过播放双流宣传片,展现双流民风民俗和人文特色,宣传双流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让广大学子认识到,选择双流,就选择了一项事业。这种现场宣讲形式,收到较好成效。

严格“四项流程”。县人社部门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做好笔试、面试、体检、考察“四项流程”。对报名的近500余人进行资格审查后,符合条件的332名毕业生在清华、北大的三个考场参加了专业人力资源测评机构主持的笔试考试。笔试成绩公布后,按照笔试成绩从高到低以1:3 的比例确定了78名面试人员并进行了面试测评。按照招聘岗位笔试和面试的总成绩,以1:1 的比例最终确定了进入体检环节的26名学生名单,并在清华大学校医院进行了体检,对体检合格者进行公示后,各用人单位对26名拟聘人员进行了一对一的约谈,就我县的县情和有关政策待遇进行了详细的宣讲和解释,增强了引进人员到双流干事创业的意愿和信心,最终确保拟聘人员均按时签订三方协议。

加强到岗关怀,确保待遇落实。在招聘工作结束后,双流县人社部门向各用人单位通报招聘工作结果,并要求各用人单位确保各项待遇落实,保持与引进人员的密切联系,掌握引进人员的生活、学习情况,给予积极的关怀,确保人员稳定。同时,在充分了解、分析引进人员专业背景、岗位意愿等方面情况后,有针对性的设置工作岗位,确保人尽其才;建立“机关导师”制,用人单位要确定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领导干部对引进人员进行“一对一”导师制培养,使引进人员尽快熟悉双流县情、单位实情,尽快转变角色,上手工作。

人才招聘面临的问题

双流县开展赴重点高校公开招聘专业人才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一些具体问题。

一是与重点高校的联系不够。不能及时掌握毕业生专业信息、人数及就业动态,在外出招聘时不能对专业需求和学生就业意愿做到完全把握、有的放矢,一些单位急需的专业报名人数少,可选择面小,一些专业报名人数过多,造成岗位的报名人数聚集。

二是用人单位招聘条件设置不尽合理。一些用人单位进行学历攀比,本科生即可胜任的岗位设置为研究生学历;有的用人单位设置的招聘条件很空泛,比如“能胜任工作岗位、工作积极性高”等,没有实际操作的途径;还有的用人单位设定的招聘条件理想化,门槛过高,比如“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获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等,导致岗位报名人数偏少。

三是人才引进政策不够完善,可能造成引进人才的流失。一方面,人才到岗后面临的是繁杂的日常工作,需要适应磨合;另一方面,招聘来的专业人才很大一部分家在外地,长期异地工作和生活,容易造成人才的思想负担,如果用人单位缺乏人文关怀,不能从感情、事业、待遇上留住人才,就容易造成流失。

进一步优化完善的思考

——建立县校合作机制,畅通人才供需渠道。应加强对知名高校的联系,建立与国内知名高校在学生就业实习、科研合作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充分利用高校之才、高校之智,搭建人才引进的高速通道。建立全县人才信息库,搭建全县人才信息采集、统计、分析和数据共享平台,畅通高校、政府、企业三方联系机制,依托中国成都人才市场天府新区(双流)分场这一人才服务平台,丰富人才服务工作内容,完善人才服务方式,畅通高校科研机构、专家教授与单位的沟通方式,使用人单位快速找到适合自身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做好招聘条件设定,确保招录满意人才。人社部门要对各用人单位招聘计划的歧视性条件和不合理条件给予指正,对于年龄、性别等不合理的歧视条件一律给予纠正。同时,也要加强对各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给予正确引导,对于专业、任职条件等必要条件给予建议,使得通过招聘条件的限定,用人单位可以招聘到合适的人才。

——完善招聘测评方式,提高人才甄别水平。为避免招聘的人才不适应岗位,减少流失率,同时也降低外出招聘的行政成本,做到人尽其才、人岗相适尤为重要。这需要在招聘方式上,不断创新测评方法,引进专业人力资源测评机构,完善领导小组讨论和半结构化面试相结合的面试方式,提高人才选拔的甄别度。

——设置职业发展空间,事业待遇留住人才。确保引进人员能留得住、用得好,用人单位应为引进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妥善解决引进人员配偶就业等问题,解决其后顾之忧。同时,要为招聘的人才设置好职业发展空间,使他们能定下心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做好本职工作。要对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为人才拓展施才展能的空间和舞台,增强引人留人的能力,建立健全配套措施和激励保障机制,激发人才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猜你喜欢
重点高校双流专业人才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迎春小学
双流板坯侧面鼓肚与边角挂钢原因与对策
双流机场一次低能见度天气过程分析
四川省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
俄罗斯政府向21所重点高校拨款99亿卢布
社会正义视野下我国重点高校学费制度之审视与设计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大学通用英语课程存续的必要性——一项基于西部某重点高校的实证研究
湖南省重点高校研究生教育结构研究———基于结构偏离指数模型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