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思品课“真”教学的思考

2013-06-04 03:33王美娟
学习与研究 2013年4期

王美娟

【摘要】从“为父母洗脚”活动案例人手,反思目前初中思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发思品教学求真思考。思品教师要追求真目标,开展真研究,进行真体验,让思品课堂绽放育人光彩。

【关键词】真目标;真研究;真体验

1、问题的源起

曾有一则电视广告展示的宣传内容是小孩的妈妈为家中老人洗脚,在细微处为孩子树立了孝敬长辈的榜样;也听闻杭州某地区发起过为父母洗脚的孝亲尊长的活动。就着初中思品教材中“孝敬父母长辈”课题内容,思品教师也在践行环节布置学生在家中完成“为父母洗脚”的一项思品作业,作为感恩行动的一个内容纳入德育教育。满心期待会产生较大成效,但反馈结果令人深思。反馈结果是,很少有同学完成了这项任务。

2、问题的追踪

寻找原因:一是学生层面,学生对思品实践类作业重视不够,认为完成与不完成对其影响不大。这一方面说明思品课践行评价机制还没较好落实,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思品学科设置的活动内容针对性不强,没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与热情;二是在家长方面,有的孩子回家提出要求后,家长觉得这仅仅是一种形式,意义不大,还是督促孩子赶紧完成其它书面作业为重。这反映出部分学生家长在应试教育下对孩子德性养成教育的忽视,也说明思品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没有到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一定断档;第三点是思品教师本身造成的,教师对现实生活缺乏细致的了解。事实是:年级中有些孩子的父母离异,常年不在孩子身边,为爸爸、妈妈的洗脚任务成了孩子的心病;还有的家长腿脚为残疾者,脚都没有了,怎样洗脚?这不是让孩子经历一次伤心痛苦的过程吗?

3、问题的思考

这次作业的失败引发了我们对如何求真务实地展开思品课教学的思考。在新课改背景下,目前初中思品课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已走出“远、大、空”的状况,正走向学生,回归于生活。但思品教学离“近、小、实”的要求还有距离,就如上述案例中“为父母洗脚”活动本意很好,不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布置仅是浮于表面,没有深入了解学生和家庭,缺少了求“真”精神。怎样确定学生品德发展目标,针对学生思想实际,真实地研究学生,有实效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应该成为思品教师关注的重点。为此,我想从思品教学的求“真”方面谈一些思考。

3.1 追求“真目标”: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是很完整全面的,它涵盖了很多内容,不仅包括品德、心理、法制、国情教育目标,还有理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最终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面对这样一个很大、很全的目标,我的疑惑是我们初中三年思品教学是否一定能培养出这样一种完美的人来?我的设想是我们的目标是否可以更具体些,更真实些?思想品德新课标指出:思品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既然初中思品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那么我们的目标就应该面向学生的生活与生命过程,我认为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良好公民素养的合格公民应是初中思品教学的着力点,对学生作为公民必须具备的素养,如:文明素养、责任意识、规则守法意识、健康心理等加强教育,这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真目标。

在“为父母洗脚”案例中,教师首先不能把它作为一项简单的作业放任自流,应该有一种目标引导。在真实的德性目标引领下,思品教师与学生及家长进行交流沟通,让学生与家长认识到孝敬的方式可以有许多,洗脚仅是孝敬养成教育的一个载体,让他们感知孝亲尊长这一德性养成教育的重要,才会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产生自觉行为。当学生达成了一个个小目标,才能成就品德发展大目标,真正地完善自我,向负责任的公民迈近。

3.2 开展“真研究”:我们常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后的说服力才是强大的。如果说我们的思品教学真要产生教育意义的话,是否应该面对学生生活实际,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面对学生真实的道德需求,在掌握第一手资料,在真实研究、调查的基础上才能展开教学呢?比如在布置“为父母洗脚”作业之前,对目前学生在“孝敬父母长辈”方面已有的道德状况如何,是否可通过设计这方面的问卷调查来对学生摸摸底,在家长那儿也了解真实情况,知道现在的孩子身上主要缺失的是什么等。开展诸如此类的调查工作,这样的教学准备才是真准备。

记得江苏省教研室曾展开公民教育实践活动项目的研究工作,这是思品教学中德育教育体现和实践课程改革精神的积极尝试和探索,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中一项意义深远的研究。当时我校围绕初三思品教材中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确立了《农民文化娱乐生活的现状与对策》这一项目研究,我们进行了扎实细致的研究工作,组织学生查阅资料、问卷调查、随机访谈,发现存在的问题,整理交流,提出改进措施,在模拟听证会上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制定出相应的公共政策。整个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过程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者、发现者、研究者和问题的解决者,关注学生公民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一项目研究体现了思品教学的真研究。

与此同时,教师自身的社会经验特别是生活体验丰富程度也直接关乎着思品教学中求真的层次,教师必须具备研究的功底与素养,这样才会增强思品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3 进行“真体验”:思想品德新课标指出: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新课程的基本原则。良好品德修养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教师的正面引导,也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在思品教学中知行统一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我们教学中的体验更多的还是对“知”的体验,真正“行”的体验少之又少,实际上在“行”的过程中才能真正落实对学生道德思维,道德情感和道德行动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要实施一种真体验,大胆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真知,提高能力,发展品德。我在教学中就享受过让学生真体验后的成功:当时我结合七年级的《热爱生活》单元相关内容,从学生实际内需出发设定了一次生命教育活动。这项教育活动主要通过让学生参与对植物、动物的成长过程的观察,撰写“生命日记”,感受组成自然与社会生命体的重要,感悟生命的可爱。在活动中,学生们选择的题材可为广泛:鸽子、小狗、金鱼、八哥、海棠花、太阳花……学生记录“生命日记”的过程是一个体悟生命的过程。在总结汇报会上,孩子们撰写的“生命日记”引导着学生领悟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让人生过得有意义。活动加强了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教育力度,这种收获远远超过了思品课的一般说教。

如果我们思品教师在思品教学中能带领学生追求真目标,开展真研究,进行真体验活动,坚持不懈地展开道德认知、道德体验、道德行动,我们的思品课堂一定能绽放育人的光彩,我们也一定能真切、真实地看到孩子们道德素养的提升和人格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