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要】作业是科学中考复习的一项重要环节。然而,学生作业出现的种种问题使作业在复习中失去意义。教师应挖掘作业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优化科学作业,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作业问题;优化作业;措施
作业是科学中考复习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及时查漏补缺,丰富课堂,为科学中考实践打下铺垫。然而在学生的作业中普遍存在敷衍、抄袭、空白、网上搜索答案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正常教学和复习效果,使作业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追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学生对作业的心态不端正,用消极、逃避的态度应付作业;
(2)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时目的不明确,复习目标不能及时落实;
(3)作业布置“一刀切”、量又多,有的人“吃腻了”,有的人“不想吃”;
(4)对学生作业反馈和总结的信息量太少,作业指导性不强。
针对学生在复习中作业里这些常见的问题,教师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优化学生作业,使学生成为作业的真正受益者。
1、加强作业的目的教育,让作业成为学生的“内需”
欲导其行,先攻其心。在整个初三复习的过程中,理科课堂总是以讲练结合为主,课后以辅助性作业加以巩固,自主作业帮助学生自习。整个过程单调、枯燥,如果作业给学生传达的信息仅仅是反复和盲目,而不是真正的理解和正确的态度,学生是很容易厌学的,复习的效率也会随之大大降低。因此,教师要针对作业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处理作业:哪些是用来自学的,哪些是课后拓展提高的,哪些作业应该独立完成,哪些可以和同学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对新颖的思路,不会做的题,容易犯的同一类问题该怎样处理,为什么要做作业等等。当学生明晰了这些细则,明了了作业的复习作用和重要性,就能更好拉动学生对作业的内需,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2、优化学生作业的布置,让作业成为学生的“指南针”
2.1 紧扣考纲,增加作业的“含金量”:科学中考说明是中考复习期问教师授课的主要依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是制定教学目标的根据。在把毕业考试成绩作为升学主要依据的大背景下,学生作业应该紧扣考纲的内容和难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内容,结合教材和任课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备课,课堂上准确有效地落实考点。再根据课堂反馈制定有计划,有重点的作业,把考试说明中的知识点和难度分散在作业中,增加作业的“含金量”。
2.2 精选精练,突出作业的“典型性”:中考复习阶段,时间非常宝贵,学生每项作业布置都需要教师的精心筛选,每节课对作业的处理都需要教师精心安排。无方向、无层次、重复的作业,学生的时间“伤不起”。教师要熟悉考纲和教材,多做当天要给学生布置的相关作业,亲自练习筛选出一系列有代表性的,能起到触类旁通的典型题,让学生多角度审题,当遇到类似问题或同类思路的问题时能得心应手。例如,在一次作业内容中有这么一道中考题:
如图1 为我们实验室所用电流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当接入电路,有电流通过线圈时,线圈带动指针偏转.该电流表的工作原理是。
这道题的考点是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由图示结构可知,线圈处于永磁体的磁场中,当给导体通电时,线圈转动,说明线圈受到力的作用。然而有不少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不能看懂图示,只纠结于该装置到底是怎么工作的,而鲜有学生能直接从图和文字中获得并理解关键词“线圈”、“永磁体”、“指针偏转”,下笔时则无从下手。而诸如此类的知识应用题在中考里出现较多,它考查的是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对事物原理的理解。所以,在讲解时,指导学生找出关键词,理解问题的“因”和“果”,挖掘问题的本质。随后,在课堂练习中让学生尝试说出下面三幅图的工作原理:(图2)
课后作业中穿插同类题型,如:我们经常听到校园里扬声器(喇叭)发出悠扬的声音,如图3所示为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请写出扬声器工作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物理知识(写出两个即可)
这样由“现象”到“本质”,又由“本质”回归“生活实践”的方式,层层递进,意在推进知识点的巩固和方法的延伸。
学生作业不必多,更不能盲目。教师在斟题选题的过程中应当有目的的选择“一题多解”、“一解多题”、“一题多变”、“一原理多形式”的出题方式,多角度刺激学生对知识点的兴奋点,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判错知新,增强作业的“反馈度”
a.制定学生作业反馈表
为提高作业本的“利用价值”,方便学生和教师明了知识掌握情况,作业订正情况以及难题和易错题的分布情况,特制定类似于下表的作业反馈表:
将其附贴在选用的复习辅导书封面,每次教师批改后,学生及时进行表格填写和作业订正,把自己能订正出的的错题题号写在“自查订正”一栏中,交予老师或小组长检查。再将作业本或试卷里的典型题整理在自己的做题本中,供进一步查漏补缺使用。
b.允许作业空缺示问:“一刀切”的作业任务要求每个个性、爱好、智力和接受能力都不同的学生完成相同量、相同程度的作业,达到相同的效果,这样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允许学生将不会做的题目空缺,但为了避免有些同学偷懒,也为了使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原本的错误思路,学生做此类题时可以不写答案,但必须写上对题意的理解和分析(推导到到哪步是哪步),需要老师帮他们解决的问题,甚至可以是从题意中获取的信息。教师批改作业时,认真剖析学生的问题,收集学生原始思路,课堂上有目的地进行教学,课后让他们自我补充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教自己”。
c.再现典型解答过程:作业批改后,教师根据答题情况,有选择地把典型解答过程拍下,制成PPT在课堂上呈现,或指定学生代表阐述答案的具体形成过程。这是暴露学生思维过程和解答正误原因的重要过程。没有倾听就没有了解——在全班同学共同的“倾听”过程中,答题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一览无余,这些错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改错兴趣。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这些错误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方法以促使错误正确的有效转化。例如,有这么一道课堂练习:
师: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是什么反应类型?
生:置换反应
师:为什么?到黑板前演示。
生把方程中的硫酸根和氢氧根圈出,说:“反应前后硫酸根和氢氧根位置换了。
不少同学举手想提出不同的意见
师:请一位同学上前写出一个有硫酸根参与的置换反应。
再让头一位学生对比这两个方程式,找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更正。
3、规范学生作业的科学性答题,让作业成为学生的“塑身衣”
每年科学中考,由于科学用语的表达和解题过程不规范使考生失分的现象十分惊人。科学探究题审题不清,表达前言不搭后语,画图题画蛇添足,化学方程式不配平等等……。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学生作业的规范化。教师在作业和试卷的批改中要总结学生哪些方面存在不规范,分析造成不规范的原因,在课堂上“有意识地犯错”,让学生有针对地改正。同时,教师要做好表率作用,规范板书、语言表达和解题过程和格式。在作业讲评时,多给学生“说”和“写”的机会,引导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然后及时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发散思维”和“严谨答题”之间不断调整,提高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