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农村图书馆式学校探索

2013-06-04 07:09张玉龙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9期
关键词:探索农村建设

【摘 要】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要求学校办学、管理、教学模式要进行适应性调整,为新教材与新型的师生关系下的学习活动打造理想的支持平台,而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与公益性发展必将为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吸收图书馆建设理念,对学校的管理、教学等活动进行改革,打造图书馆式学校,让学生“到图书馆去上学”是一条值得研究探索的发展路径。在图书馆式学校的课堂里,老师不但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其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又成了学生活生生的学习资源。这样的课堂里传统意义上的“教”已经被现代意义上的“学”所取代。图书馆式学校与传统学校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海量学习资料,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外在表现为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图书馆式学校的建设依赖于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现代化高度发展。

【关键词】建设;农村;图书馆式;学校;探索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承担着神圣的历史责任,寄托者每个家庭的美好期盼。”这是胡锦涛在2010年7月13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教育地位的高度概括以及对振兴教育的深切期望。我国人口大部分在农村,农村学校承担着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任。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把“改革创新”放在了总体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各地和学校大胆探索和实验,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可见,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新时期的教育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提倡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三级课程联动,倡导新理念、建设新课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不要再做课堂上的权威与领袖,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研究者;学生不再做被动学习的容器,而是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学习者,教师与学生在共同学习与发现、创造的空间里互助成长。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要求学校办学、管理、教学模式要进行适应性调整,为新教材与新型的师生关系下的学习活动打造理想的支持平台,而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与公益性发展必将为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学校里师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各类的教材文本,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更像是一个“阅读——分析——实践——吸收创新——再阅读”的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一个图书馆,知识在这里不断地被吸收消化、化合生成。教育改革要求学校有更加丰富的学习材料,有更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以往的一个课堂、一本教材、一个教师、以应试为目的的学校教育将逐渐被广泛收集素材、积极探讨合作、个性化的吸收与认识、以个体素质提高为目的的学校教育所取代。

综上,吸收图书馆建设理念,对学校的管理、教学等活动进行改革,打造图书馆式学校,让学生“到图书馆去上学”是一条值得研究探索的发展路径。

1.建设图书馆式学校的构想

从广义上讲,学校和图书馆一样,都是人类终生成长的学校,都在忠实发挥育人为本的基础作用。不同的是,学校更加注重人的思想素质的提高与品德和行为能力的生成,图书馆更具担负人类知识成果的收集和贮藏功能。基于学校与图书馆功能的相同部分,我们汲取学校与图书馆各自的长处,即学校师资力量(我们称之为具有主观影响力的“活图书”)和图书馆的海量知识存储,在学校的建设、教学过程中引入图书馆功能,创新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把学校教育提升到新的高度。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即图书馆,教室即图书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建筑功能创新,建立实物以及数据图书馆以及便捷的信息检索终端及技术,让学生随时可以进行知识查询与研究,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以及答疑解惑;二是教学即阅读与实践,讲学一体。在图书馆式学校的课堂里,老师不但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其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又成了学生活生生的学习资源。这样的课堂里传统意义上的“教”已经被现代意义上的“学”所取代。

2.建设图书馆式学校的理论基础

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逐渐深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图书馆建设方兴未艾,农村基础教育学校的图书室建设力度逐年加大,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对除国家免费发放的教材外的图书资料需求空前高涨,从各中小学校及各个学科教师往往给学生布置到网上通过免费搜索获取教学相关的家庭任务可见一斑,这对当前建设的标准化达标学校图书馆(室)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实也是学校教学资源匮乏与无奈的体现。可目前的现状是,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建设虽然达到相关建设标准,但图书资料更新与添置的速度根本满足不了学生长期学习查阅需求,阅读的场地根本满足不了全校学生同时阅读学习的需求,学校图书馆一座难求的现象比比皆是。相比来看,农村基础教育学校与城市大学相比,其获取知识的途径更为稀少,更加需要丰富的图书资源充实到教学中。

图书馆式学校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朱永新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它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在这个知识碎片化、浅阅读泛滥的网络时代,真正的阅读对精神的传承,对文化的传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以其理论在各农村中小学广泛开展的“书香校园”建设活动正日渐升温,把课堂阅读打造成“真正的阅读”,是“书香校园”建设的中心,也是图书馆式学校建设的根本宗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成功案例都在暗示图书馆式课堂教学的强大生命力,如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模式,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精读教材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践行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其突出的民主性、问提性、主体性与合作性教学原则无不展示通过教材阅读实践的魅力;再如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教学模式,教师集集体智慧广泛搜集材料提炼出精要的教学阅读与实践材料——讲学稿,出色地打造出了高效课堂。一些学校为克服场地不足以及阅读不便建设“走廊图书馆”“开放式图书馆”“流动式图书馆”,无不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大力推进班班通网络工程,为数字图书馆的引入以及开展有组织、有目的、有效地阅读教学活动提供了设施与技术基础。

3.图书馆式学校的新功能

图书馆式学校与传统学校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海量学习资料,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外在表现为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因而,学校的教育教学功能又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更新层次的拓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在图书馆式的课堂里,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与提示自行查找学习资料,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灌输者,而是学生的朋友、支持者和引路人;二是能够克服教师知识经验不足的弊端,教师的知识素养从以往的一桶水升级到现在的长流水,这还不够,在这里教师只是汇入学生知识海洋中的一个主干支流,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学习中自己的知识素养能够得到快速成长;三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有更自由的知识选择空间,学习的需求更具个性化,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四是学生在任务与丰富的学习材料的吸引下,更有利于学习注意力的长久保持,如此课堂纪律更好,学习效率更高。我们经常见到,越是知识枯燥的课堂上教师就越需要消耗精力维持纪律,而图书馆里却没有。

4.图书馆式学校建设的实施策略

图书馆式学校的建设依赖于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现代化高度发展。只有建立大规模的数字馆藏、及时升级的学习资源库、快捷高效的互联检索系统、以及开放稳定的入口及高性能的学生终端,加上科学完善的管理服务与评价系统,图书馆式学校的建设才能成为现实。

首先,学校要建设开放的图书馆,丰富现有馆藏,为学生的课内外阅读与检索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与环境,这是当务之急;其次,基于班班通工程,发展生生通。当前的标准化学校是班班通网络,要在此技术上实现生生通网络,基于互联网技术才能引入教学知识库、素材库、数字图书馆,作为教学活动的物质与知识支撑;再次,建设有“教师——学习内容——互动”与基于新课程标准评价规则与网络技术的教学平台,此平台是教学的基础,是把握学习程度与生成标准的制度的集合,集教学、管理、服务、评价于一身;最后,以现代教育理论与研究成果指导实践,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励成长的“渔”“鱼”兼得的教育体系。

总之,建设图书馆式学校本质是教育现代化,是基于教育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的变革。学校总会变化以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这是历史的必然,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保障力量。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教育新闻网.http://www.jyb.cn/china/gnxw/201009/t20100908_387333.html.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

[3]张玉龙.县域图书管理与新教育模式探索.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3).

[4]张玉龙.用好义务教育图书室促进农业人口素质提升.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6).

[5]杜郎口教学模式.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377302.htm.

[6]朱永新.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861298.htm.

猜你喜欢
探索农村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