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炜 张颖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1]。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造成了血管腔的狭窄或痉挛,心律失常频发,如治疗不及时,往往可能会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或进展为室颤,严重时会威胁患者的生命。本文回顾我科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在我科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4例,其中男49例,女25例,年龄61~79岁,平均(58.3±3.5)岁。心功能按NYHA分级为Ⅱ~Ⅳ,经冠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病变或病史。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悸、胸闷等症状。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房室阻滞、心动过缓等。病程2个月至6年,平均(4.1±0.4)年,其中合并糖尿病9例,合并脑血管疾病7例,合并高血压10例。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200 mg/次,第1周,3次/d,第2周,2次/d,第3周,1次/d,维持治疗2个月。观察各项指标,进行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分析。
1.3 疗效判定[2]显效:室性心律失常数量平均减少 >70%,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或达到心功能Ⅰ级,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有效:室性心律失常数量平均减少>70%,心功能改善达到Ⅰ级,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病情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P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75.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均少见不良反应,如心功能减低、肝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及皮肤、神经异常等。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其主要是由于冠心病导致的心肌缺血而引起心律的变化。而这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还会加重心肌缺血,直接影响冠心病患者的转归和顶后[3]。胺碘酮是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其作用机制复杂,对电生理机制及药理作用包括:①轻度阻断钠离子通道。②非竞争性阻断α和β受体。③阻断钾离子通道。近年来,随着临床对胺碘酮药理作用和药代动力学的广泛了解,胺碘酮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尤其是静脉用药,作用更快更佳[4]。李丽华等[5]对10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首先给予负荷剂量胺碘酮100~150 mg静脉注射,继以1 mg/kg维持6 h后,减量至0.5 mg/kg,维持48 h后停用。静脉胺碘酮治疗24 h后,开始加用口服胺碘酮,0.2 g,3次/d,以观察用药后室性心律失常控制情况及心电图项指标变化。结果显示胺碘酮治疗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控制律达89%。治疗有效组自治疗后心率减慢,QT间期明显缩短、血压、TpPe、TpPe-c及QTc在治疗前后无变化。说明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不影响血压、TpPe,TpPe-c,QTc,安全有效。本组资料显示胺碘酮联合常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说明胺碘酮口服方便,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荐使用。
[1]李曦.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35例.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4):307-308.
[2]何继平.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7):186-187.
[3]蒋文平.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769-774.
[4]李学林.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在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四川医学,2008,29(9):158-161.
[5]李丽华,韩林华,葛晓励,等.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