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义玲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全球有近3亿患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步增加,而生活质量水平的改善与针对哮喘症状药物治疗结果不尽一致。约50%的哮喘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心理因素可进一步加重哮喘发展。此外,农村社区患者对哮喘知识了解较少,也影响了该病的治疗。本研究对社区内部分哮喘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社区内支气管哮喘患者30名,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20名,对照组10名。两组患者病情、年龄、性别、文化层次等无显著差异。
1.2 干预措施
1.2.1 临床治疗 所有患者接受均接受常规的抗哮喘病药物治疗。
1.2.2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对参与研究的相关人员进行心理教育培训,使他们掌握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针对干预组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由受过心理教育培训的护士进行为期2周针对性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情绪应激。由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哮喘知识教育,主要包括:哮喘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常见的并发症、常用治疗药物以及用药注意事项、常伴发的心理问题、疾病过程中的自理与自救、以及促进疾病发展的危险因素(如吸烟)等,使患者了解该病的基本知识,以利于积极配合预防、治疗疾病。对照组患者不接受心理护理以及哮喘知识健康教育。
1.2.2 生活质量评价 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结束后第2天以及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生活质量等评价。采用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哮喘病知识问卷”、以及“哮喘患者生活治疗评价表”,对患者的哮喘知识了解情况、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采用SPSS 11.0,通过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显示,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结束第2天,护理干预组患者心理满足度、自理能力、哮喘症状控制状况、体力活动能力、生活质量总分以及哮喘知识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结束第2个月,护理干预组患者上述评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哮喘患者生活质量。见表1、2。
表1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结束第2天患者生活质量及哮喘知识评分
表2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结束第2个月患者生活质量及哮喘知识评分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疾病的控制要求已经不仅局限于临床症状等的缓解,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越来越受到患者及医务人员的重视。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1],全球大约有3亿患者。研究显示,以患者呼吸系统临床表现为治疗靶点的医疗措施,可以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但是对于患者综合生活质量的提高效果不理想。
随着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发展,心理因素在哮喘疾病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逐步受到医学界重视。约50%的哮喘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慢性疾病[2,3]。此外,研究已证实不良心理因素可以显著增加患者的哮喘病情、增加住院率以及治疗费用等[4]。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农村社区哮喘患者,因为哮喘知识了解少,对于疾病的认识不足,导致配合治疗率较低,疾病控制不佳,而后者又进一步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不利于疾病的控制。
针对农村社区哮喘患者的以上特点,作者选择了本社区内哮喘患者20名,制定了科学、可行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方案。由受过专门培训的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期心理压力;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该病的基本知识,以利于积极配合预防、治疗疾病。采用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哮喘病知识问卷”、以及“哮喘患者生活治疗评价表”,对患者的哮喘知识了解情况、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调查。作者的研究结果显示,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结束第2天以及2个月后,护理干预组患者心理满足度、自理能力、哮喘症状控制状况、体力活动能力、生活质量总分以及哮喘知识得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该结果说明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哮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哮喘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研究经验值得在农村社区推广应用。
[1]张国妍.中医药辨证治疗哮喘证50例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09,4(25):129-130.
[2]宋玉萍,孙宏伟,孙玉英,等.支气管哮喘伴发抑郁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2):226-7.
[3]Yonas MA,Lange NE,Celedón JC.Psychosocialstressandasth-mamorbidity.Curr Opin Allergy Clin Immunol,2012,12(2):202-210.
[4]Urrutia I,Aguirre U,Pascual S,et al.Impact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n disease control and quality of life in asthma patients.J Asthma,2012,49(2):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