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境化暗示配置方式对图像意义的影响

2013-06-01 12:30张贯之
关键词:漫画语境符号

张贯之

(西南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绵阳 621212)

浅析语境化暗示配置方式对图像意义的影响

张贯之

(西南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绵阳 621212)

语境/语境化虽是许多学科的常用概念,但迄今鲜有著作能确切地界定它。最近,国外在话语分析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步和共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语境/语境化视作对客观世界在人们心理层面的选择性呈现。这一理论构想引出不少新研究话题,比如对语境化过程中选择性心理呈现具体细节的研究。作为对上述问题的初步探讨,通过分析一幅漫画中的意义语境化过程来说明语境化暗示配置方式对图像意义解读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这种影响对话语分析实践的启示。

语境/语境化;语境化暗示;配置方式;图像意义;话语分析

“语境/语境化”这个概念是哲学、话语分析和语义学等诸多学科的核心概念之一;在这些领域内,很少有关于意义及其相关话题的研究能绕过这一基本概念进行。虽然长期以来国内外学界对“语境/语境化”的研究不少,但基本上没有对这一概念做出过统一的确切界定,因此可以说这个概念是“使用最多界定最少的概念”[1]。归纳而言,学界对“语境/语境化”本质的研究大致有两种思路,一种将“语境/语境化”视作一个“纯心理过程”[2],另一种则将其视作“根植于外部世界的心理过程”[3-5]。近年来,在话语分析领域内采用第二种研究思路的著作较多[6]。其中,Teun A.van Dijk于2228年提出的社会认知模型因为成功地解释了“语境/语境化”过程中心理世界与外部世界间的互动关系而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同,代表了当前该话题研究的新高度。Teun A.van Dijk理论构建的出发点是一个认知科学常识,即只有通过人的主观解读,外部世界的信息才能影响意义解读。因此,Teun A.van Dijk在他的社会认知模型中将“语境/语境化”定义为“人们为了解读意义而在精神层面对外部世界进行的选择性呈现(selective representation)”[7]。也就是说,1)在“语境/语境化”中人们用什么样的外部信息来解读意义完全是主观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对同一个符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2)在“语境/语境化”中人们只会选择一部分外部信息来解读意义,这是由人类认知能力的有限性所决定的。

Teun A.van Dijk的社会认知模型在初步解释“语境/语境化”本质的同时还带来了许多需要回答的问题,比如心理层面的主观呈现如何进行?它的细节过程是什么?无疑这些问题的答案能在当前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深化学界对“语境/语境化”本质的认识。但是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鲜有著作研究过这些问题。正是在这一知识背景下,本文尝试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来分析语境化过程中的语境化暗示配置方式对图像意义的影响,以便能推测语境化过程中选择性呈现的细节。

一、语境化,语境化暗示和图像

鉴于上面提到的一些概念可能存在歧义,特在本部分将它们在本文中的意义界定如下。本文用到的“语境化”指最初由美国社会学家J.J.Gumperz和Cook-Gumperz于1976年提出的“contextualization”,也就是人们在符号交际中利用各种语境信息得出恰当符号意义的过程[3]。自Gumperz的“语境化”提出后,其观点得到了广泛认同,目前学界普遍认为语境是一个动态的认知过程,因此常把“语境(context)”和“语境化(contextualization)”视作同义词[7]。前文提到的“语境化暗示”则指Gumperz提出的“contextualization cue”,即人们在符号交际过程中得出恰当意义所用的各种语境信息。前文提到的“图像”指传统符号学中“image”,即除文字之外的意符。

二、数据及其分析

(一)数据

本文分析的数据是一幅在互联网论坛上流传的三格漫画(见图1)。

图1 漫画《台风警报》Fig.1 Com ic strip titled as Gradrs of Typhoon

本文之所以选择图1作为数据主要是基于研究方法和话语分析研究现状两方面的考虑。如前所述,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个案研究(case study)。作为个案研究的基本要求之一,个案研究的数据必须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能体现该数据类型的整体情况[8];图1是微博上流传甚广的一幅漫画,很显然能满足这一要求。此外,截至目前话语分析研究大多都集中在对语言文本的讨论上,偶尔可见针对话语中图像的研究,即使如此也是将图像“当作语言文本来分析”[9]61。很显然,这一研究现状很难令人满意,因为图像在当代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且学界也普遍认为图像与语言文本有诸多不同[12]。这就是说,当前的话语分析迫切需要更多地关注图像及其相关问题。鉴于此,特选取图像作为分析的对象。

图1中的漫画原本是没有边框的。为了便于分析,本文用虚线将该漫画从左至右分为三帧;这三帧符号组合又被细分为六个“语境化暗示”[3],分别标记作I、II、III和A、B、C,其中拉丁文数字代表非文字意符,英文字母代表文字意符。

(二)研究问题及分析步骤

如图1所示,III是一片空白。如果孤立地看,这片空白的意义有无数种可能的解读;但当读者把这片空白和其它语境化暗示按照恰当的方式配置到一起,完成其语境化之后,它在这幅漫画中的意义就是唯一的了(即“漫画动物被强台风吹走了,留下一片空白”)。这也就是说,III的意义在语境化前后经历了一个窄化的过程。本文分析的目标就是研究语境化暗示配置方式对这一意义窄化过程的影响。

一般而言,语境化是相对短暂、存在于潜意识层面的认知,因此人们很难察觉到这是一个分阶段的心理过程,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学界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把语境视作一个静态的名义范畴(nom inal category)。只有当语境化进程遇到困难或者出现问题时,人们才能在意识层面反思这一进程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说,语境化中的问题和困难似乎更能说明其运行机理,Gumperz在最初就是通过集中分析这类困难和问题来研究语境化的[3]。受此启发,本文的分析重点就是那些无法让III表现出其真实意义(即“漫画动物被强台风吹走了,留下一片空白”)的语境化暗示配置方式,其步骤如下:1)将语境化暗示I、II、III和A、B、C按照排列组合的规律组合到一起;2)逐一观察这些组合方式是否能使III表现出其真实意义,若不能,则将它标记出来;3)从语境化暗示排列顺序和选择性呈现两方面分析标记出来的数据。

三、数据分析结果及讨论

本文按照上述步骤分析了多类语境化暗示配置方式,在此囿于篇幅仅详细讨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类,如图2所示。

图2 一类被标记的语境化暗示配置方式Fig.2 A marked case of the configuration of contextualization cues

图2中展示的语境化配置方式有两个特征:在语境化暗示排列顺序方面,III被放到I和II中间;在语境化暗示选择性呈现方面,C的文字被省略掉了。显然这种语境化暗示配置方式给III的语境化带来了困难,读者很难得出III的真实意义。尽管如此,这些困难却为理解本文的研究问题提供了宝贵的信息,现分述如下。

(一)语境化暗示间的线性关系与图像意义

分析结果显示,语境化暗示间存在一种线性关系(linear relationship),这种关系是理解图1、图2中空白处(III)正确意义的必要条件之一。从逻辑上看,这种线性关系一旦被破坏,III的意义就不可能被正确解读。上文所指的线性关系,是指语境化暗示间类似于一条直线的逻辑关系。例如,图1中I和A之间的联系就是线性关系,因为它们存在一种说明(A)与被说明(I)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不需绕过第三方,很显然类似于一条直线。但是图1中A“黄色警报”和C“红色警报”间的联系就不是线性关系,因为从逻辑上说A和C两级警报间还有“橙色警报”一级,A和C的关系相当于绕过了这一级,也就不是线性关系了。显然,只有当图1中的语境化暗示按照这种线性关系组合起来的时候({IA}→{II-B}→{III-C}),III的意义才能正确地得以理解。然而,如果这种线性关系被打乱,III的意义就不能被恰当地理解。图2中,II和C的位置作了很明显的调整;这样就破坏了几个语境化暗示之间原本存在的线性关系(如{I-A}与{II-B}间原本存在的线性关系就因为{III-C}的插入被破坏),直接导致图2中III的确切意义变得难以理解。综上所述,不难看出语境化暗示间的逻辑关系是线性的,而且这种线性关系是理解图像意义的必要条件。

以上分析结果能为当前构建分析图像意义理论框架的努力带来不少启示。众所周知,当代已经是一个“读图时代”;因此,包括话语分析在内的诸多领域都在尝试构建一个连贯的框架,以便分析无处不在的图像信息。作为目前较为流行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Kress和van Leeuven的“图像语法”[12]将系统功能语法应用到图像分析中,主张图像系统与语言系统一样,都可以从三个元功能来分析。尽管这套框架目前比较流行,但却不能解释一些图像系统,如宣传海报等[11]。究其原因,这主要是因为Kress和van Leeuven受功能语言学影响更多地考虑图像组合的社会功能[12]16-45,而不重视图像符号之间的结构关系对意义解读的影响,以致非常遗憾地将一些非常有益的历史经验置之脑后。一条与上述结果相呼应的历史经验就是索绪尔所提的“横向组合关系(syntagmatic relation)”,即符号系统内部同一系列构成单位(如词、词组等)间的结构关系,主要体现在构成单位间的不可替代性上。通过比较索绪尔的定义与本文的分析结果,很快就会发现syntagmatic relation与语境化暗示间的线性关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考虑到索绪尔与本文的研究分属两个不同的研究传统,这一惊人的相似性似乎更说明上述分析结果不应在构建图像分析系统的努力中被遗忘。

(二)图像与语言

数据分析的另一个结果揭示了图像意义与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图像意义一般是不确定的;其确切意义只有通过语言符号来界定。如图1所示,如果将III处的空白孤立出来看,它可以表达无数种可能的意义,包括但不局限于下面一些:一片白雾;提示读者补充内容等等。然而,正如每一个读者都能理解的,这些都不是III处的真实意义。毫无疑问,这说明图像意义需要文字的配合才能确定下来。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原理,图2将C处的文字去除了。很明显,一旦没有C处的文字,读者就不知道III处的空白到底是什么意思,进而无法理解整个漫画所要表达的意义。

上述结论与符号学家Roland Barthes的观点不谋而合。在一篇题为Rhetoric of the Image的文章中,他说:“图像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依附于语言文本的”[12]34。Roland Barthes认为一个图像可能表达很多意思(polysemous),只有与语言文字共同使用,才能得出一个确切的意义。一旦放到当前构建图像意义分析框架的知识背景下,这条看似简单又通俗易懂的结论同样能为当前构建分析图像意义理论框架的努力带来不少启示。如前所述,尽管Kress和van Leeuven的“图像语法”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图像分析框架,它也有自己的缺陷。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在于Kress和van Leeuven出于理论构建的需要,完全不承认图像意义对文字符号的依附关系;通过分析一组可以挑选的儿童绘画,他们认为:可以绕过Barthes的符号学理论,“用韩礼德的社会符号学阐释来描述视觉符号系统”[12]19。如果仅仅看那些挑选出来的绘画样本,兴许Kress和van Leeuven的观点是站得住脚的。但是,一旦考虑到本研究中这类生活中常见的图像(如图1、图2中的III),很显然不可能存在独立于文字的、确切的图像意义。鉴于此,要构建一套连贯的、能分析最一般图像系统的分析框架,就必须要考虑图像与语言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四、小结

本研究立足于交际社会语言学关于语境化的基本理论,利用个案研究的方法探寻了图像意义解读过程中的语境化暗示配置方式的特点及其对图像意义解读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改进目前图像分析框架的建议。接下来的研究可以从本文讨论的图像意义解读中的语境化暗示配置特点出发,建立一套分析特定符号模式的图像分析方法,以期为解决语言研究(特别是话语分析研究)中分析图像信息的问题做出贡献。

[1]Akman V.Rethinking context as a social construct[J]. Journal of Pragmatics,2222,32(6):743-759.

[2]Sperber D,W ilson 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2nd ed.Oxford:Blackwell,1995.

[3]Gumperz J.Discourse Strategi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4]Fezter A.Recontextualizing Context:Grammaticality Meets Appropriateness[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224.

[5]van Dijk T.Discourse and Context:A Sociocognitive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228.

[6]Chen Y X.An Interlingual Perspective on Contextualization[D].Singapore: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2211.

[7]van Dijk T.Discourse and Context:A Sociocognitive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228.

[8]Yin R.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M].London:Sage Publications,2228.

[9]Jorgensen M,Phillips L.Discourse Analysis as Theory and Method[M].London:Sage Publications,2224.

[12]Kress G,van Leeuven T.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Routledge,2226.

[11]Chen Y X.How do Images Persuade in Political Posters[C].The 2nd Graduate Conference of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Singapore,2211.

[12]Barthes R.Image-Music-Text[M].Translated by Heath S.Paris:Hill and Wang,1978.

Configuration of Contextualization Cues and Interpretation of Image:An Initial Exp loration

Zhang Guanzhi
(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and Exchange,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anyang 621010,China)

Context/contextualization has been a frequently used yet least examined concept till recent time.In one of the latest fruitful endeavours to pin down this concept,it is conceived that context/ contextualization is intrinsically a selective ment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physical world.While this proposal is w idely received as a break-through in research,it also begets new research questions,including,among other things,question on the exact specifications of the selective presentation.As an endeavour to explore this question,this paper,through analyzing the contextualization of a comic strip,explicates how configuration of contextualization cues can influence semantic interpretation of images,and on this basis,discusses implications of this influence for discourse analysis,particularly the analysis of images in discourse.

context/contextualization;contextualization cues;sequential configuration;meaning of images;analyzing images in discourse

H 232

A

1229-895X(2213)22-2131-26

2213-24-18

四川省社科规划办资助项目(SC12XK226)

张贯之(1972-),男,副教授。研究方向:话语分析、符号学。E-mail:guanzhizhang@163.com

猜你喜欢
漫画语境符号
学符号,比多少
“+”“-”符号的由来
变符号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