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分析

2013-06-01 01:38汪应宏张乐勤包婷婷
中国土地科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安徽省耕地状态

张 勇, 汪应宏, 张乐勤 , 包婷婷

(1.中国矿业大学环测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2. 池州学院政法管理系, 安徽 池州 247000;3. 池州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系, 安徽 池州 247000;4.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6)

1 引言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耕地被大量占用。如何处理好保护耕地与保障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1]。关于建设占用耕地和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已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学者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耕地减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3]。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国内部分学者开始引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脱钩指数计算模型和Tapio等划分的脱钩理论定量评价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4-5],陈百明等[6]探讨了中国耕地占用与GDP增长之间的脱钩研究框架;郭琳等[7]探讨了近年来中国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杜红亮等[8]利用3个指标评估经济发展造成的耕地占用是否合理,并利用全国数据对指标进行了验证;胡智超等[9]采用脱钩理论和方法,通过计算脱钩弹性系数分析了中国1999—2006年间建设用地扩张占用耕地与非农GDP变动相互关系。杨克[10]等运用脱钩模型,分析了河北省耕地占用和GDP的脱钩状态及原因;宋伟等[11]利用江苏省常熟市1985—2005年的建设占用耕地和相关经济数据,分析了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之间脱钩的机理和原因。

目前关于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研究大多从宏观尺度出发,对经济加速发展的中部省份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基于脱钩理论和方法,依据脱钩指数模型和Tapio划分的脱钩状态,对中部省份安徽省近10年的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进行定量研究,试图找出研究期内安徽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变化的相关规律,以期指导经济加速发展中的安徽省耕地保护问题,为安徽省建设“两型社会”和建设“美丽安徽”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为中国中部其他省份在正确处理耕地保护和经济发展等方面提供方法和途径。

2 数据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研究数据源于《安徽省统计年鉴》和《中国国土资源年鉴》,考虑建设占用耕地数据不完整性,故选取2002—2011年的数据。衡量经济发展指标的数据采用的是2002—2011年非农GDP即第二、三产业产值之和,并运用GDP平减指数法对现价GDP进行调整以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

2.2 研究方法

2.2.1 脱钩弹性系数 基于脱钩理论和方法[4-7,12-16],参考OECD提出的脱钩指数计算模型[4,14,16],脱钩弹性系数计算公式为:

式1中, I为脱钩指数,CP为建设占用耕地增长指标值, YF为经济发展指标值。

本文中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脱钩模型的构建,参考国外学者Tapio[5]及国内学者陈百明[6]、杨克[10]、李效顺[17]、王莉[18]针对耕地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研究,构建如下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弹性系数模型:

式2中,n为第n个年份;ξn+1为第n+1个年份脱钩弹性系数; CPn+1为第n+1年的建设占用耕地面积;CPn为第n年的建设占用耕地面积;YFn+1为第n+1年的非农GDP值;YFn为第n年的非农GDP值。

2.2.2 脱钩状态类型划分 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脱钩状态类型的划分,本文采用国外学者Tapio等的划分方法[5,11,15],将脱钩弹性系数ξ1=0.8和ξ2=1.2作为划分脱钩状态的临界值,并将脱钩状态划分为以下8种类型:

当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弹性系数在区间(-∞,0]时,若脱钩状态处于Ⅰ区间,脱钩状态类型为强脱钩型,表现为经济在不断增长,而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在不断减少,二者表现为强脱钩关系,该状态为经济发展和建设占用耕地的最佳状态,也是经济发展的最理想状态。若脱钩状态处于Ⅴ区间,经济增长与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反向脱钩,该脱钩状态类型为强负脱钩型,或称之为强负钩型,表现为经济发展指标呈现减少趋势时,而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出现不断增加趋势,这是经济发展中最不理想的状态。

当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弹性系数在区间(0,0.8]时,若脱钩状态处于Ⅷ区间,脱钩状态类型为弱脱钩型,表现为经济发展与建设占用耕地均呈增长状态,且经济增长速度大于建设占用耕地数量的增长速度;若脱钩状态处于Ⅳ区间,脱钩状态类型为弱负脱钩型,表现为经济增长与建设占用耕地均呈减少态势,且经济增长的减少速度小于建设占用耕地数量的减少速度。

当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弹性系数在区间(0.8,1.2]时,若脱钩状态处于Ⅶ区间,脱钩状态类型为扩张连接型,表现为经济增长与建设占用耕地数量的增长保持相对同步态势;若脱钩状态处于Ⅲ区间,脱钩状态类型为衰退连接型,表现为经济发展指标的减少与建设占用耕地数量的减少保持相对同步态势。

当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弹性系数在区间(1.2,+∞)时,若脱钩状态处于Ⅵ区间,脱钩状态类型为扩张负脱钩型,表现为经济增长与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均呈增长态势,且经济的增长速度小于建设占用耕地数量的增长速度;若脱钩状态处于Ⅱ区间,脱钩状态类型为衰退脱钩型,表现为经济发展与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均呈减少态势,且经济增长的减少速度要大于建设占用耕地数量的减少速度。

3 结果与分析

3.1 脱钩指标分析

根据安徽省2002—2011年建设占用耕地数据和经济增长的指标数据对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进行脱钩指标分析,具体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分析可得,安徽省建设占用耕地与非农GDP增长的脱钩关系表现为4种类型,即强脱钩型、弱脱钩型、扩张性负脱钩型和扩张连接型。2003—2011年期间,2005、2007和2008年为强脱钩型;2004、2006和2011为弱脱钩型;2003年和2009年为扩张性负脱钩型;2010年为扩张连接型。在以上4种脱钩状态类型中,强脱钩型和弱脱钩型的频率较高,均占统计期数的33.33%,合计占统计期数的66.66%;扩张性负脱钩型占统计期数的22.22%,扩展连接型占统计期数的11.11%,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处于最理想状态的统计年期只占33.33%。从脱钩弹性系数变化曲线图(图1)来看,2003—2011年安徽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状态经历了扩张性负脱钩—弱脱钩—强脱钩—弱脱钩—强脱钩—扩张性负脱钩—扩张连接—弱脱钩的动态变化过程,从总体趋势上来看,二者的脱钩状态不稳定,呈现出“W”型连续变化趋势,大部分年期经济发展处于畸形状态,建设占用耕地压力较大,由此可见安徽省近年来的耕地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表1 2002—2011年安徽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增长脱钩指标分析Tab.1 Decoupling index analysis of cultivated land occupied by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2002 to 2011 in Anhui Province

3.2 脱钩动态变化分析

由表1和图1可以看出近10年来安徽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状态呈动态变化态势,脱钩指标变化过程可大致划分为3个阶段,依据表1和图1,结合安徽省近10年来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的实际情况,对每个阶段的脱钩状态及其发生的原因分析如下。

3.2.1 第一阶段(2003—2005年):波动调整期 该阶段的脱钩关系经历了扩张性负脱钩—弱脱钩—强脱钩的脱钩状态变化过程,波动幅度较大,脱钩弹性系数呈直线下降趋势,由2003年的3.54降至2005年的-2.47,脱钩弹性系数变化率达到169.77%。该时期的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变化显著,建设占用耕地变化量由2003年的3697.00 hm2减少到2005年的-4187.00 hm2;而该时期非农GDP增加值比较平稳,非农GDP增加值由2003年的437.65×108元增加到2005年的574.87×108元(图2)。从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状态来看,该阶段呈现良好的态势,由畸形状态向最理想状态转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2004年以前,安徽省经济处于快速增长时期,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导致大量耕地不断被占用,导致2004年以前耕地面积减少规模逐年加大。加之,该时期安徽省不断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城市不断向外延扩张,建成区规模扩大,直接蚕食了城郊大量耕地。但是自2005年起,建设占用耕地数量显著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2004年修订后的《土地管理法》出台和安徽省颁布实施《安徽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相关政策的滞后效应所造成,且在这之后,从中央政府到安徽省地方各级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加大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力度的政策及措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建设占用耕地的态势,使建设占用耕地保持相对平稳的趋势。

图1 安徽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脱钩弹性系数Fig.1 Decoupling elasticity values changing between cultivated land occupied by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nhui Province

图2 安徽省建设占用耕地变化量与非农GDP产值变化量Fig.2 Variable quantity of cultivated land occupied by construction and non-agricultural GDP in Anhui Province

3.2.2 第二阶段(2006—2008年):过渡平稳期 该阶段由第一阶段呈“V”字型自2005年向2006年过渡。通过表1和图2可以看出,第二阶段的脱钩关系经历了弱脱钩—强脱钩—强脱钩的平稳变化过程,脱钩状态保持平稳过渡,从2006年的弱脱钩状态过渡到2007年的强脱钩状态,且2008年保持强脱钩状态不变,脱钩弹性系数呈下降趋势,由2006年的0.71下降至2008年的-0.87,脱钩弹性系数变化率达到222.54%。该时期建设占用耕地呈现递减趋势,由2006年的7840.00 hm2减少到2008年度5356.00 hm2,建设占用耕地变化率由2006年的11.57%下降至2008年的-17.95%;同期,非农GDP产值由2006年的5101.47×108元增加到2008年的7433.57×108元,非农GDP产值增长率由2006年的16.37%增加到2008年的20.66%,增加了4.29%。上述结果表明了该阶段,安徽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状态处于过渡平稳期,从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状态来看,该阶段呈现态势良好,其中2007年和2008年均为最理想状态。这说明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安徽省建设占用耕地的趋势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全省的耕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也表明了安徽省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调和。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2006—2008年安徽省正确地处理了保耕地与保发展的关系,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了对耕地的保护力度,尤其是加大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转变之前的以侵占耕地为代价来促进经济增长;加之期间安徽省结合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土地整治和建设用地置换工作,共完成土地整治面积13.47×104hm2,并通过建设用地置换方式累计提供建设用地指标达7000.00 hm2,这也间接地为经济发展中减少占用耕地做了相当大的贡献,从而有效遏制了全省建设占用耕地加快的势头。

3.2.3 第三阶段(2009—2011年):波动调整期 该阶段由第二阶段的过渡平稳期向波动调整期转变。通过表1和图2可以看出,第三阶段的脱钩关系经历了扩张性负脱钩—扩张连接—弱脱钩的动态变化过程,脱钩状态波动性较大。该阶段脱钩弹性系数呈递减趋势,由2009年的2.69下降至2011年的0.28,脱钩弹性系数变化率达-89.60%,其中2010年的脱钩弹性系数为1.03,表明经济增长与建设占用耕地数量的增长速度保持相对同步态势。该时期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呈递增趋势,由2009年的7554.00 hm2增加到2011年的10072.00 hm2,但建设占用耕地增长率在递减,由2009年的41.04%减少为2011年的6.89%;期间非农GDP产值及其增长率均保持递增,其中非农GDP产值由2009年的8567.37×108元增加至2011年的13285.33×108元,增加4717.96×108元;非农GDP产值增长率由2009年的15.25%增加到2011年的24.98%,增加了9.73%(图2)。上述结果表明了安徽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由第二阶段的平稳状态向动态变化状态调整,从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状态来看,该阶段呈现畸形状态,但从变化趋势上来看向着理想的状态转变。分析该阶段脱钩状态波动调整的原因,笔者认为2009年建设占用耕地较前一年大幅增加是因为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年在一揽子扩大内需政策的积极作用和刺激之下,安徽省经济回升步伐超出预期、快于全国,特别是工业生产快速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贷新政促进房地产市场“升温”等直接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由此导致建设占用耕地变化率大幅提升。2010年以来,随着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与此同时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全面实施,安徽省经济增长势头迅猛,特别是2010年后非农GDP产值大幅度增长;在此期间安徽省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2011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4.80%,全省建设占用耕地无法避免,但在此期间安徽省各地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建设用地置换工作,同时坚持走内涵挖潜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之路,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不断提高城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全省建设占用耕地的势头,使得建设占用耕地变化率呈递减趋势,耕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文基于脱钩理论对安徽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安徽省近10年来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弹性系数波动较大,其变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第一阶段(2003—2005年),脱钩弹性系数变化显著,脱钩状态由扩张性负脱钩转变为强脱钩状态,建设占用耕地压力减小;第二阶段(2006—2008年),脱钩弹性系数变化平稳,脱钩状态由弱脱钩转变为强脱钩状态,2007—2008年建设占用耕地压力持续减小;第三阶段(2009—2011年),脱钩弹性系数呈递减态势,脱钩状态由扩张性负脱钩转变为弱脱钩状态,建设占用耕地压力呈递减趋势。(2)安徽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状态经历了波动调整期—过渡平稳期—波动调整期动态变化过程;从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状态来看,第一阶段由畸形状态向最理想状态转变;第二阶段由畸形状态向稳定的最理想状态转变;第三阶段处于经济发展中的畸形状态。(3)安徽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弹性系数曲线呈“W”型变化,且建设占用耕地及变化率曲线和建设占用耕地变化量曲线变化态势和脱钩弹性系数变化态势大致相同,均呈“W”型,期间非农GDP产值变化保持平稳递增趋势,安徽省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脱钩关系主要是由建设占用耕地变化量所决定。

4.2 建议

鉴于上述结论,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笔者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今后需进一步严格管理建设占用耕地,继续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通过实施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一方面以补充有效耕地面积,另一方面将整理节约出来的农村建设用地用以保障建设,间接遏制占用耕地态势,确保全省到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耕地保有量目标不减少。(2)在推进皖江城市带、省会经济圈和皖北城市群“一带一圈一群”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秉承理性发展和精明增长理念,严格执行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始终坚持用高效集约的工业化模式推进工业化进程,用科学的城市(镇)总体规划引导城市化发展,严格控制工矿企业、城市扩张占用耕地规模,不断完善节约集约用地机制,进一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防止因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而占有大量耕地。(3)进一步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技术进步贡献率,加快安徽省经济结构向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型转变,充分发挥安徽省的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及现代服务产业,最大限度降低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加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促进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增长的脱钩。

(References):

[1]李永乐,吴群. 经济增长与耕地非农化的Kuznets曲线验证——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J]. 资源科学,2008,30(5):667-672.

[2]郑海霞,童菊儿,徐杨. 发达地区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实证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7,23(4):75-78.

[3]王琳,吴业,杨桂山,等. 基于STIRPAT模型的耕地面积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2):196-200.

[4]OECD. Decoupling: A Conceptual Overview[Z]. Pairs, 2001.

[5]Petri Tapio. Towards a theory of decoupling: degrees of decoupling in the EU and case of road traffic in Finland between 1970 and 2001 [J]. Transport Policy,2005,(12):137-151.

[6]陈百明,杜红亮. 试论耕地占用与GDP增长的脱钩研究[J]. 资源科学,2006,28(5):36-42.

[7]郭琳,严金明. 中国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增长的退耦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17(5):48-53.

[8]杜红亮,陈百明. 基于脱钩分析方法的建设占用耕地合理性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7,23(4):52-58.

[9]胡智超,邹健,龙花楼. 中国耕地资源变动与非农经济发展的脱钩研究[A]. 2010年全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C]. 昆明, 2010.

[10]杨克,陈百明,宋伟. 河北省耕地占用与GDP增长的脱钩分析[J]. 资源科学, 2009,31(11):1940-1946.

[11]宋伟,陈百明,陈曦炜. 常熟市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的脱钩评价[J].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9):1532-1540.

[12]仇方道,沈正平,张敬,等. 基于脱钩模型的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动态分析:以徐州市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30(3):67-72.

[13]Carter A P. The economic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Scientific American, 1966, 214:25-31.

[14]OECD. Analysis of the Links Between Transport and Economics Growth[R]. Paris: OECD, 2003.

[15]钟太洋,黄贤金,王柏源. 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 2010,25(1):18-31.

[16]OECD. Indicators to measure decoupling of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for economic growth [R]. Paris Oecd, 2002:4.

[17]李效顺,曲福田,郭忠兴,等. 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脱钩研究[J].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08,18(5):179-184.

[18]王莉,陈浮,陈海燕,等. 低碳经济和土地集约利用的脱钩分析体系研究:以江苏省昆山经济开发区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4):218-222.

猜你喜欢
安徽省耕地状态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成长相册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状态联想
耕地时节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