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晓春 闫桂莲 李松艳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专门培养旅游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地处全国著名旅游城市河北承德,是中央国家机关服务接待人员定点培训单位,省级重点建设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多年来,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开放活校”发展战略,立足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培养了大批旅游、管理、农业等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近年来,学院在全过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各专业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集中体现了“校企轮动、实境育人”的办学特色,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国务院关于加开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指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与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相比,截止2009年年底,我国持有导游人员资格证书人数为50万,专职导游从业人员不足18万人,导游员在数量上存在较大的缺口,且高学历、高层次的专业导游人员十分匮乏,这与旅游市场不断繁荣实际情况很不适应。
为此,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导游专业从旅游行业背景分析、人才需求市场调研入手,以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职业岗位(群)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具体要求为依据,确定导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托承德所在环京津冀旅游圈丰富旅游资源,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感知、二互训、三上团、导生制、实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从入学一次经过认知导游服务、演练导游服务、旅游购物服务、旅行社岗位服务、顶岗实习、导游带团综合服务等环节,其服务水平和技能不断提高。
具体而言,“一感知”即第一、二学期,通过基础课学习和短线实践教学,教师和导生(高年级学生)带领学生到旅游景点实地参观考察,从感性上对导游从业情况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知。“二互训”即第三、四学期,在校内仿真环境和校外实景环境中,实行校企互训,特别是对导游业务、模拟导游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导游讲解能力、规范服务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三上团”即第六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使学生能够胜任导游带团工作。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在课程体系构建上,按照基于高职院校培养一线工作者的培养目标,大胆改革,所有专业均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行业企业标准,与行业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构建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课程体系,实现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系统的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在校内外生产或仿真职业氛围的实训基地开设教学做一体的项目或工作过程课程。
在实践教学环节,以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等各个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确保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社会单位顶岗实习,并建立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职业资格鉴定制度。
在课程体系构建和实施过程中,行业、企业全程、深度参与,充分体现高职教育规律和特点。导游专业按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与行业专家、一线导游人员进行深入访谈,分析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参照导游职业资格标准,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建立和实施了新的课程体系,经过几个轮次的教学实践,经逐步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构架。
学院深入开展社会调研,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确定工作任务,归纳典型工作任务。 依据导游岗位的任职要求,每年召开一次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邀请行业专家、企业老总和专任教师一起深入研究课程体系调整,分析导游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参照导游职业资格标准,提炼出接团准备、服务、讲解、旅行生活等典型工作任务,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与企业合作共同构建基于导游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同时,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学院以导游专业面向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设计项目课程,并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承德的丰富旅游资源,开展实境教学,学生边做导游边学习,逐步成为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扎实专业理论知识的高素质导游人员。
此外,学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为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打破原有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重构为六门项目客户层和3个综合专业实训项目,增加实训课时比例,使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比例达到1∶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开设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拓展课程,形成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以实境教学为切入点 注重全过程培养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地处全国著名旅游胜地河北承德,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该院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的实训,校内外培养的有机衔接,保证每个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感受职业氛围,体验岗位工作过程,从而使学生对岗位的特点、工作环境、职业素养产生比较全面的认知,职业综合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例如,导游专业紧密依托避暑山庄、外八庙景区等当地旅游资源,将教学放在旅游景区景点、旅行社、旅游购物中心,实施实景教学,在真实的工作场所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感性认识与理性知识的融合,达到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内容一致、学习情境与工作情境一致、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一致的“三个一致”。
第一、二个学期,实践教学课程大多由我院聘请的兼职教师承担,兼职教师都是个景区、景点内工作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讲解;第三、四、五学期,进行短线实境教学,到旅游景区的土特产旅游购物中心及大型商业中心学习购物技巧;在第四学期暑期,安排为期两周的旅行社顶岗实习,熟悉旅行社营销、旅游接待等岗位工作流程,培养学生组织管理、沟通协调能力;第五学期,安排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长线实境教学;第六学期,用半年时间到旅游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实习岗位、在真实企业环境下工作与学系,将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融合,实现就业的零距离。
以学生课外活动为载体 锻炼提升职业能力
学生课外活动是培养、锻炼职业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河北旅游职业学院针对培养旅游学生特点,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制订了详细的课外培养计划,包括校园文化活动、综合实践训练和职业素质养成等环节,从专业知识的实践运用到自身综合素质的锻炼提升都安排了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的实践内容。学生在校期间,学院通过组织开展演讲辩论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专题的职业素质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兴趣小组、协会等,引导开展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实践活动,实现专业技能培养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具体来说,第一、二学期以入学教育、专题讲座和各种形式的演讲、辩论活动为主,由学生自发组织或系组织进行,注重学生的理想信念和基础素质养成教育;第3、4学期以科技创新、礼仪大赛等为主,由学生社团或系统一组织,强化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第五、六学期以就业教育、职业资格考试培训为主,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就业意向,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取得任职资格,提高就业能力。
多年来,该专业不断强化课程建设和实训条件建设力度,把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水平作为标准,在多年实践教学积淀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了具体实效。建成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该专业被确定为河北省高职高专示范专业。在2010年全国旅游院校导游服务技能大赛中获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承办了河北省第三届“未来导游之星”大赛和历届承德市导游大赛,在河北省第三届“未来导游之星”大赛中,该专业3名参赛选手全部晋级决赛,获得“十佳导游”称号。同时,在承德市创建国际旅游城市等活动中,充分发挥智力、师资优势,培训各类服务人员1.2万多人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