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的意义

2013-05-30 01:57黎远
新民周刊 2013年49期
关键词:前卫登月艺术节

黎远

嫦娥三号登月成功,中国成为第三个进行月球表面探索的国家。与此同时,网上有若干大V掀起对于登月意义的“反思”,大体意思是这么大投入,花费纳税人那么多钱,这个钱可以让多少山区吃不上饭的孩子吃上饭,可以让多少看不起病的老人看上病,有人开始质问:“我们是要移民月球,还是要在上面建导弹基地,还是卫星基站?还只是为了显摆?登月就是为了养活几个科学家……”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在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每年都会举行一个叫Fringe的前卫艺术节,一开始就是一帮欧洲从事非主流前卫文化的年轻人的艺术集会,然后政府支持把它变成了全欧洲乃至全世界年轻人的节日,而这也成为爱尔兰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很多地方所搞的艺术节和文化活动,每每都在开始前就打好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如意算盘,但却正是因为文化只是搭个台,所以每次文化活动都不那么纯粹地文化,而最后整个活动不伦不类,参与者寥寥,经济自然也没有太多戏好唱——两相比较,还不如一开始去好好地做文化,总是以短期回报为指导思想,往往把事情引向回报不太好的那一端。

同样,如果计算短期现金流,探索宇宙的确没有太多“意义”。解决贫穷和养老等问题,也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唯一目的和动力。一切以现金流回报为转移的决策方式虽然直白,却导致我们走了很多弯路。唯GDP论,土地财政造成的恶果我们至今还在艰难地消化,如果我们的决策机制中多一些这种没有直接“意义”的元素,也许我们的发展从更早的时代起就会更加均衡一些。

任何试图去解释探索宇宙工程的短期利益的尝试,都是对探索宇宙的贬低。1969年登月的美国,1970年登月的苏联,当时也没有完全解决贫困和医疗问题。而现在,强国们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而给其他各国造成的竞争威胁和压力,是其他国家花再多的金钱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去弥补和追赶的。

在“功利主义”框架下,只以直接“效用”多少来决策,我们可能会忘却那些曾经被定义为“正确”的事情到底是什么。

作者邮箱:bigyuanli@hotmail.com

猜你喜欢
前卫登月艺术节
人类最后一次登月
遇见艺术节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我有一个“登月梦”
登月50年:何日与君再相见?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 size and economic growth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海报
2017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
“前卫老头”刘基灿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