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霍芬魂归上海

2013-05-30 01:57路乐
新民周刊 2013年49期
关键词:霍芬李希上海

路乐

李希霍芬创造的丝绸之路一词源自130多年前的上海,今天,上海又重新回到新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上。

由上海历史学会主办的“向李希霍芬致敬——尔冬强丝绸之路万里奔驰计划文献展”日前在上海石龙路345弄27号德必易园尔冬强艺术中心与观众见面。在泛黄的灯光下,丝绸之路的命名者——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的肖像摆放在大厅中央,这位伟大人物在中国采集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和书信被转印成条幅从二楼的栏杆上悬挂下来,紧挨着李希霍芬肖像的是尔冬强的大幅高空摄影作品《上海》,黄浦江与苏州河在画面里流淌,显示着李希霍芬与上海这座城市深厚的渊源。在艺术家尔冬强的作品里,一位被历史尘封百年的重要人物魂归上海。

斐迪南·弗赖赫尔·冯·李希霍芬(1833-1905),1856年毕业于柏林大学,1859年,李希霍芬参加了普鲁士政权派往中国的艾林波使团,开展欧洲以外地区的地理地质田野调查,1861年3月抵达上海,又转赴美国,在西部的加里福尼亚和内华达工作。至今在科罗拉多,有一座3944米高的山峰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而位于中国西部的祁连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被称之为李希霍芬山脉。

1868年李希霍芬再次来到中国。其后四年间以上海为大本营,七次对中国进行地理、地质考察。1869年获上海西商会提供的4年考察经费,交换条件是将考察所见以书信形式寄给上海西商会,发表在《北华捷报》上,此后由北华捷报馆结集出版,名为《李希霍芬男爵书信集》。书信集中大量的经济情报,对云集上海的西方冒险家充满着诱惑。谈到山西煤矿储量时,他认为山西一省的煤矿可供世界几千年的消耗。这份有点夸张的信函寄到上海登报后,引起了社会轰动。此后,李希霍芬又用在华4年考察的全部资料,完成了鸿篇巨著《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作研究的成果》,并于1877年出版。他所创造的“丝绸之路”一词正是首次出现在该书第一卷中。1933年在纪念李希霍芬诞辰一百周年的纪念活动上,斯文赫定称这部著作为“地理学历史上最伟大的里程碑”。

李希霍芬认为地理学是专门研究人类生存空间的科学,土地、水资源、动植物和人类的物质、精神文化,都是他研究的内容,李希霍芬对中国的地质情况更是展开了全面的考察,为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了向这位重要先行者致敬,今年夏天尔冬强和夫人李琳自驾越野车从上海出发,穿越漫长的丝绸之路,途经西安、兰州、若羌、和田、喀什、萨雷塔什、塔什干、撒马尔罕、布哈拉、希瓦、库尔萨利、阿斯特拉罕、索契、特拉布宗、安卡拉、伊斯坦布尔、雅典、罗马、威尼斯等丝绸之路重镇,历时56天行程一万八千公里最终抵达德国汉堡,圆满完成了此行的考察计划。

尔冬强此次欧亚间的穿越不仅走访拍摄了沿途十多个国家的历史人文、自然风貌,更重要的是在中亚和欧洲的一些旧书店找到了一批珍贵的丝绸之路研究文本和文献,其中就有1872年由上海北华捷报馆出版的《李希霍芬男爵书信集》和1912年柏林出版的《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研究的成果》,这批珍贵的文本也将在这次展览上亮相。

当然,李希霍芬作为一名普鲁士人,他的工作带有强烈的政治企图,他在中国的四年考察所搜集的情报,为西方列强,特别是德国的经济势力侵入中国提供了直接帮助。在他眼里舟山群岛和胶州湾都是战略要地,此后德国借口强占胶州湾,将山东纳入其势力范围,以及由此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的浪潮,都与李希霍芬有关。难怪鲁迅先生曾感慨“一文弱之地质家,而眼光足迹间,实涵有无量刚劲善战之军队。盖自利氏(指李希霍芬)以来,胶州早非我有矣。”

李希霍芬创造的丝绸之路一词源自130多年前的上海,今天,上海又重新回到新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上。

猜你喜欢
霍芬李希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之巅
李希霍芬日记中的晚清四川丝绸探略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动画电影《红猪》原型“红男爵”里希特霍芬
他的行走,命名了“丝绸之路”
“我要赢”
大宰相不欺小买主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还债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