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能的相遇

2013-05-30 21:43孟晖
新民周刊 2013年8期
关键词:缅甸印度世界

孟晖

《中国与印度相会之处》(Where China Meets India)对我来说是一本在香港错买的书。我本来以为这本英文著作会讲述文化史,没料到作者关注的却是时局,甚至试图预测历史趋势。

其实是书的副题“缅甸以及亚洲的新转折”一下吸引了我,毕竟介绍缅甸的专著并不易见。作者吴丹敏(Thant Myint-U)为缅甸外交家、联合国第三任秘书长吴丹之孙,先后就学于哈佛与剑桥,并曾在剑桥三一学院教课,接受到西方学术的良好训练,缅甸史乃是他的主攻专业。生活在欧美,用英语写作,吴丹敏不可避免地为西方世界当前流行的思潮所形塑,同时也力图形塑他所置身其中的思潮。不过,他自幼常被长辈带回缅甸探亲,因此对故国培养起了真心的关切,这使得吴丹敏能将缅甸置于视野的中心,将当地人民的福祉放在首位,“对缅甸意味着什么”这一前提恰恰帮他跳出欧美学者的习惯思路,设问新颖。

《中国与印度相会之处》一书的基本观点是:“地理是时而改变的”,“人也能改变地理”,世界图景并非一成不变,一旦政治、经济形势发生变易,旧的关系网便会消失,新的关系网则会生成,这可能使原本陌生的群体发生密切接触,一向无足轻重的地区跃升为战略敏感地,由此促成地图的重绘。在作者看来,中国与印度的快速现代化可能催生“亚洲的新地图”,这两大实体不久即会在缅甸发生几千年来首度的直接相遇。依书中的夸张说法,缅甸将成为两大古老文明的“新的交界线”。如此的情况一旦发生,必将会给亚洲、给世界、当然尤其给缅甸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

带着这样的想法,吴丹敏自2008年起分别游历中缅边境以及印缅边境,并在书中向西方读者一一介绍他所经各地的前世今生,因此即使就历史知识扫盲来说该书也颇有助益。痛心于缅甸的贫穷落后,他一再批评西方的制裁政策,指出这一策略不仅徒劳无功,并且实际上受损的只是该国的普通民众。仅仅一界之隔,云南的城镇却是各种繁荣,也许正是这种强烈对比造成的冲击让吴丹敏高度肯定中国的经济成就,有时简直到了令我们好笑的程度。在他笔下,北京的国际机场“巨大而高效”,林立的高楼“事事都经过规划,整齐有序”,然而,想一想吴丹敏所熟悉的缅甸的落后景象,便觉得作者的心情也可理解。

显然,吴丹敏希望,中国的发展能够带动缅甸,所谓中印在缅甸“相遇”会使这个长期处于政治地理边缘角落、常被遗忘的国家跃居到世界格局的枢机位置。然而他也不无疑虑:“中国能否成为负责任的邻居,帮助结束(缅甸)数十年的内战,建造基础设施,投资经济,把缅甸带入21世纪?或者仅仅搞乾坤大挪移,拿走能到手的一切,无视环境保护与当地民众的利益?”书中恰恰指出,当他在中国游历期间,所接触到的中国人士都只把缅甸当作商贸对象,只考虑自身的发展,对于吴丹敏关切的问题并无兴趣。

吴丹敏在与缅甸、印度的精英人士沟通时情况相近,尤其是缅甸知识分子,眼光仅仅盯向西方。本书所抛出的自认为重大的命题,在涉及到的三国竟不能激发反响。然而,这样一本书却在2011年于英语世界出版,显示出西方对亚洲的政经局势之敏感,一如书中所说,“虽然仰光还只专注于国内政治,世界上其他地方已经有人开始用另一种眼光打量缅甸了”。

足堪鉴戒的是,早在19世纪下半叶,英国人征服印度并控制缅甸之后,便曾梦想修建穿越缅甸直到清朝边境的铁路,由此打开中国的广大市场。法国人也力图加入竞争,只是当时的工业技术尚无法克服险恶的自然条件,才迫使这一殖民梦失败。

总说世事如棋,但下棋需要预见的眼光。也许现实最终证明《中国与印度相会之处》的设想无效,那倒无妨,因为试错本来就是一切实践的必然手段。

猜你喜欢
缅甸印度世界
今日印度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缅甸记忆
缅甸总统吴廷觉访华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缅甸非常之旅
印度式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