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彪 時评人
如果不是黄岩岛事件和钓鱼岛主权之争的持续发酵,相信绝大多数国人的海洋意识依然处于沉睡状态,对我国东南海域那一片辽阔无垠的蔚蓝也许还停留在教科书上的抽象数字或电视画面的感性认知。海洋知识的匮乏和海洋意识的淡薄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短板,尽管历史上我们有过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但却没有开启一个民族通向蔚蓝、开拓蔚蓝的强大之道,反而在“片帆不得下海”的锁国政策下自外于浩浩荡荡的世界发展潮流,最终走向了海权零落、被动挨打的悲惨境地。
海洋,一个农耕民族曾经赖以平安生存的天然屏障,反过来成为自身致命的软肋,是先人们无法预知的噩梦,对此我们这些后人除了深感遗憾外,能做的就是毅然决然地走出梦境,迎头赶上世界发展潮流,开拓中华民族的海洋新世纪。感谢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使我们的海防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当我们的“辽宁舰”劈波斩浪于潜流汹涌的东海,当我们的海监船扬帆于暗礁四布的南海,当我们的核潜艇自由游弋于广袤幽深的太平洋……意味着辽阔的蔚蓝离我们不再遥远、让我们不再陌生,也意味着我们的海权重新回归。我们有理由为我们的进步强大而欢欣鼓舞,但我们必须保持冷静和理性,因为海防事业的强大,不仅要有器物的先进,更取决于一个民族海洋意识的觉醒。
冷静地反思一下,国人的海洋意识有几何呢?我真的不敢作出乐观的评估。试问:我国的海岸线有多长?海洋领土面积有多大?海洋渔业、矿业、石油、天然气资源存量有多丰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内容知多少?何为九段线、U型线?何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一般常识和专有名词,有几人说得清道得明?
海洋意识是从国家到个人对海洋价值与重要性的基本认识和判断,它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开发和利用海洋方向上投入力度的大小。倘若连一般的海洋知识都不具备,何来海洋意识?何来浓烈的海权意识?令人遗憾的是数十年来我们的海洋知识、海洋意识教育基本处于缺位状态,大学教育中缺少专门的海洋教育板块,中小学地理知识教材中只有零星的海洋知识,全社会缺少系统的海洋科普常识读物,13亿人口中只有极少数专业人士对海洋有一定深度的研究。这般背景下,又怎能培养国人尤其是青少年对海洋的热情、兴趣、向往和研究呢?
唯在海洋意识的启蒙上重视起来,我们才有可能在21世纪海洋的开发与利用上迎头赶上先进国家,在海权的维护与伸张上立于不败之地。
笔者曾举报过一起教师对学生性侵害事件,甚至作为“内参”转到有关部门了,但不了了之。很多人似乎已经麻木,根本没想过举报揭露,都在当看客。一些教师对学生性侵害案件往往小道消息人尽皆知,但只有受害者家人知道真相后才被公开揭露。可个别受害者家人出于各种原因,如怕丢人,或者贪图经济利益,或者受威胁,私了了事。
更糟的是,某些政府部门及执法部门要么奉行“民不告,官不究”的准则,要么可能出于见不得人的理由暗箱操作。在我身边就有例证。其一,某中学教师诱奸女生,事发后,花钱消灾,受害人撤诉,该教师换个地方还教学,仍旧经常猥亵女生。其二,一教师强奸弱智女生,事发后,对受害者一家威逼利诱,受害人撤诉告终。其三,一教师数次猥亵奸污女生,事发后,该校领导觉得闹大了不利于学校的声誉,竟也帮助捂盖子,“消除影响”。执法机关已经知道情况了,甚至已经把犯罪嫌疑人抓了,可因为所谓的“撤诉”、“私了”,最终都不了了之。对学生性侵害除了一点点经济成本,似乎对那些衣冠禽兽并没有什么影响,他会收敛吗?这样的“榜样”同样也很有力。
——河南唐河县第七小学 马长军(读第11期《性侵幼女的“食物链”》)
“安居乐业”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这对于“后地震时代”的四川雅安灾民而言,恐怕感受更为深切一些。面对一地瓦砾的曾经相依为命的家园,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重建与否,成了一个纠结的问题。他们心惧于地震的“后遗症”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会再次蹂躏脚下这片土地。这个时候,如何给他们信心,给他们“从头再来”的信心,给他们乐观生活下去的信心,“让无力者有力”,显然是政府亟待解决的命题。重建家园,不应该是“自我救赎”,政府应有所作为,在关注社会“大项目”的同时别忽略了民生“小项目”,请把帮扶、援助的阳光洒向他们现时灰暗的心吧,这个支点,对他们而言真的很重要。
——河南工人日报社 耿宝文(读第10期《灾区,村民,未来》)
孔子的弟子子路救了一落水儿童,小孩子的父母为表感激将家中一头牛赠予子路。子路是否应该接受这份厚谢礼?或许很多人觉得做好事不应收礼、留名。从小灌输的雷锋形象让我们对做善事者抱有太完美和高尚的要求,其实这反而扼杀了人们做善事的积极性,出现诸如“小悦悦事件”般的社会冷漠。对于做坏事者我们要考究其作案动机,对于做善事者我们不应过多地揣摩其“不良的动机”,尔后加以谴责。如果“伪善”能为人间带来美好,那这就是真善美。
——江苏苏州 魏录(读第10期《争议“标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