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星 周雨可
学科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既是时代精神孕育的结果,又总是处于变化和发展状态。人类对它的认识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优化学科体系的过程。所谓职业教育学科体系是指由职业教育个体学科构成的职业教育群体学科的范畴与框架。[1]职业教育学科体系优化首先需对职业教育学科群族中的经度与纬度,以及各个素学科①之间的关系予以区分,亦即职业教育学科体系划分。随着人们的认识程度不同,先后出现过不同层次的框架。前期是经验层次的框架,它来源于人们对职业教育知识的直观认识,来源于对实践活动的总结,它的提出以促进实践为主要目的;后期是范畴水平的框架,它来源于人们对职业教育学科的深入研究,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以知识的发展为主要目的。基于前期经验水平的框架大体可为两类:横向上以内容分类为基础划分为工、农、商、家政等,纵向上则以教育层次划分为初、中、高等层级。而基于范畴水平职业教育学科体系框架,我们尝试运用情景划分理论、结构划分理论和层级划分理论,呈现出三种不同的学科框架。
自1916年米景宽编著《职业教育论》至今,我国相继出现了二百多种职业教育相关的理论著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构建了一个由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职业教育学科人才培养体系:2001年,全国已有29所高校开展了“职业硕士”教育,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一个补充;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06年11月公布的第十次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来看,我国职业教育学博士点由过去的4个增加到10个,硕士点由过去的26个增加到48个,职业教育学科不断完善和丰满。[2]纵观职业教育学科拓展事实,主要体现在职业教育的研究论文、研究著作和研究方向方面。
从职业教育研究论文来看,我们以课程、教学、职业指导、社会学、教育学、比较、心理学、教育史、农村研究等为提名词,在中国知网内进行检索。属于职业教育学科内的论文数,分别为课程1659篇、教学1303篇、职业与职业指导763篇、职业教育社会学9篇、职业教育教师学24篇、比较职业教育学7篇、职业教育心理学6篇、职业教育史学6篇、农村职业教育学9778篇、高等职业教育学1348篇等。
从职业教育的研究著作来看,到目前为止大约产生了137本理论著述。其中职业教育原理类55本编著,占比例约为40%;课程与教学类13本编著,占比例约为9%;职业指导类22本编著,占比例约为17%;职业教育社会学2本编著,占比例约为1.4%;职业教育经济学2本编著,占比例约为1.4%;职业教育管理学4本编著,占比例约为2.8%;职业教育教师学4本编著,占比例约为2.9%;比较职业教育13本编著,占比例约为9%;职业教育心理学6本编著,占比例约为4.3%;职业教育史3本编著,占比例约为2%;农村职业教育学6本编著,占比例约为4.3%;高等职业教育学6本编著,占比例约为4.3%;特教职业教育学1本编著,占比例约为0.7%。已形成了14个学科研究领域,已初步构成一个丰富的学科关注族群。
从职业教育的研究方向来看,以2010年招生的35个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学科点为统计对象,共计有95个研究方向,其中21所学校设有“职业技术教育原理”方向,占比例约为22%;15所学校设有“比较职业教育”方向,占比例约为16%;13所学校设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方向,占比例约为14%;12所学校设有“职业培训”和“职业指导”方向,占比例约为13%;11所院校设有“职业技术教育经济与管理”方向,占比例约为12%;4所学校设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方向,占比例约为4%;另有18个其他方向。
综上,在以上职业教育事实基础上,可以发现在职业教育学科关注的领域或者说“素学科”有:职业教育学原理、初等职业教育学、中等职业教育学、高等职业教育学、元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史学、比较职业教育学、职业指导学、农村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心理学、民族职业教育学、军事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政策学、职业教育行政学、工业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职业教育课程论、职业教育教学论、职业教育方法论、职业教育教师学、职业教育社会学、职业教育法学、职业教育伦理学、职业教育哲学、职业教育经济学、职业教育文化学、职业教育管理学、职业教育政策学、职业教育统计学、职业培训学、特殊职业教育学等总共31个,这些素学科成为职业教育学科框架体系的基本元素。
无疑,上述素学科成为职业教育学科体系划分的事实依据;而其他领域较为成熟的学科划分理论则是职业教育学科体系划分的理论依据。目前,总的趋势是学科综合划分理论,具体包括学科情景划分理论、学科结构划分理论和学科类型划分理论。
当代科学体系与近代科学体系沿着学科分化为主的道路发展不同,它是以学科综合的道路发展的。这一时期学者们站在综合的角度对学科进行划分,分为:综合学科、横向学科、交叉学科和分支学科。
综合学科是指综合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对以某种主题为对象的事物进行系统综合研究,揭示其运动规律的学科;横向学科研究客观世界中的一些普遍关系,探索各学科中带有共性的事物或问题,具有明显的横向性质;交叉学科亦称边缘学科,同一层次学科和不同层次学科的交叉渗透形成交叉学科,或用一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去观察、研究另一种学科对象时也会产生交叉学科;分支学科,既可以从原有的学科母体中分化而成,也可以是不同学科的综合、杂交产物等。
我国教育学者受法国史学家米亚拉雷理论影响[3],把教育学科根据教育情景进行划分,分为研究教育与社会相联系的学科、直接研究教育活动的学科两类。
研究教育与社会相联系的学科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社会学、教育民族学、教育人口学、教育经济学、教育规划、比较教育等学科;直接研究教育活动的学科包括:教育生理学、教育心理学、小群体社会心理学、传播科学、学校课程理论、教育方法和技术科学、评价科学等。
在属于社会科学的职业教育学科建立以来,其研究大体上沿着两条脉络发展,即职业教育学科的两种蕴意,以建立学科、构建学科体系为重点的理论研究;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研究为重点的应用研究。学科建设的不同时期,两种研究投入各有所侧重。创生时期,职业教育理论界明确地意识到,如果不去接触职业教育实践,就会使理论脱离实践,职业教育学科难以走向独立。发展时期,职业教育实践界也明确意识到,如果没有职业教育理论的指导,实践脱离理论,职业教育学科也难以走向成熟。两种思想的碰撞,则出现了职业教育实践和职业教育理论的分野。反过来说,职业教育学科的蕴意分别存于理论与实践之中。由此,便产生了实践性的职业教育学科和理论性的职业教育学科。实践上主要指学问分类、学研领域和学科平台的整合;理论上主要指其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范式、理论体系和研究学派的集合。[4]
在教育学科的体系划分过程中,有学者们参考科学研究层次的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学科、技术学科、应用学科。[5]基础学科指学科研究指向教育学理论本身,如教育哲学、教育原理等;技术学科指学科研究指向教育研究技术的学科,如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学、教育评价学、教育测量学等;应用学科是学科研究指向直接教育实践的学科,如教育政策学、教育行为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
上述学科划分理论虽然为我们指明构建学科体系框架路径,但是不管运用哪种理论划分,均应
遵循下列规则:各子项间是全异关系;各子项要穷尽母项;每项划分不能越级。
表1 职业教育学科情景式体系表
表2 职业教育学科结构式体系表
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总结分析,我们认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仅靠单维的标准难以划分职业教育学科体系,只有借助多种学科划分理论,同时遵循事实性、科学性、发展性的原则,才能构建职业教育学科多元化的体系与框架。
基于职业教育学科群中各个素学科的研究情景划分三类学科群:以学科自身为研究情景的学科群、以人本身为研究情景的学科群、以职业教育社会关系为研究情景的学科群。
以科学结构体系为参考系,对职业教育学科体系进行分类,一般将职业教育学科视为科学的门类结构下位的学科结构,把门类结构中的每一门类加以分解,梳理出学科和分支学科构成的类型及层级,将职业教育学科分为职业教育基础研究、职业教育应用研究与职业教育技术研究。其学科结构式体系如上表所示。
职业教育学科按其研究理念发生的对象可以区分为不同的层次。根据研究理念的不同层次,我们可以大致描绘出整个职业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构架。
第一层级,元学科。即关于职业教育自身的理论体系,它包括我们通常称之为本体论和形态论等内容。元学科是整个职业教育学科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它决定着整个学科的基本立场、方法和发展方向。它贯穿于其它层次的学科中,类学科和科学科都是在元学科的基础上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具体表现。它主要包括职业教育哲学、职业教育原理、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方法论、职业教育史学、比较职业教育学等素学科。
第二层级,类学科。类学科作为职业教育学科的第二层次,是元学科和科学科的中介系统。它一方面是其元学科的贯彻和应用,另一方面对科学科起着理论指导和区域背景提供以及概括科学科成果的作用。它可以分为纵横两类。纵类职业教育学科包括初等职业教育学、中等职业教育学和高等职业教育学。而横类职业教育学科主要是和产业相联系的,主要包括农村职业教育学、工业职业教育学、商业职业教育学等素学科。
第三层级,科学科。科学科作为职业教育学科的第三层次,是职业教育学科和具体现实生活的中介系统。它是职业教育学科的显示体现,是最具体的职业教育学科。它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和各门具体学科相关的“职业教育学科”,它包括职业教育法学、职业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经济学、职业教育社会学、职业教育统计学、职业教育行政学、职业教育文化学等。另一类是和现实具体领域或实际操作行为相关的具体“职业教育学科”,包括职业教育管理学、职业指导学、职业教育课程论、职业教育教学论、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职业教育政策学等等。
图1 职业教育学科层级式体系图
综上,面对中国职业教育学这一年轻充满生命力的学科,很难用一种或几种固定的标准、维度来分析。我们尝试性地对中国职业教育学科体系与框架进行分类,每一种分法尚存在不足,旨在抛砖引玉,随着职业教育学科的不断生长与发展,其体系与框架研究也会越来越活跃。
注释:
①“素学科”:是指不能再分的、具有元素特征的学科。
[1]周明星.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43.
[2]周明星,刘晓.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科建设:使命与方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8(03):62.
[3][法]G·米亚拉雷.教育科学导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1.
[4]周明星,唐林伟.职业教育学科论初探[J].教育研究,2006(09):66.
[5][英]穆尔.教育理论的结构[A].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5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