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红
【摘 要】随着高职课程建设的不断改革,选修课作为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高职院校选修课的开设现状,以我院为例分析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科学化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选修课;科学化管理
公共选修课是指除了必修课之外开设的若干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类的课程,是提供给学生自由选修的非专业性课程,目的在于开拓学生视野、完善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信息时代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设结构合理的公共选修课有助于培养适应社会与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并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
一、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开设现状
20世纪90年代末,公共选修课开始成为我国大学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公选课建设是否完善,实施是否得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公选课建设,探索科学的公选课实施与管理体制,对于高校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选修课设置的基本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人才培养目标又是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优化的。我院遵循合理设置、量力而行、动态调整的选修课设置原则不断优化选修课课程体系,逐步建立起选修课师资库,根据师资、实习实训等教学条件开设选修课,注重选修课的课时占教学计划总学时的比重合理,各门选修课在教学计划的时间安排上较合理,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我院选修课课程数逐年增加,并形成了深受学生喜欢的选修课程体系,如创新能力、国防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交礼仪、实用口才训练、文学作品欣赏、音乐欣赏、信息检索、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影视鉴赏、形体训练、瑜伽、交谊舞等。
二、我院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开设制度执行缺乏规范性
学院教务处规定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由计划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教师提出申请,本教研室审查课程大纲、内容等;审核通过后交由所属系部二次审核,最后报教务处第三次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开设。在三级审核中,教研室起到核心作用。系部以及教务处进行的审核是建立在教研室审核基础上的相关程序方面的工作。但由于部分教师对公共选修课教学的热情不高,教研室和系部的审核常常流于形式,这样造成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中的科学性、严谨性就很难得到保证[2]。
(二)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连贯性
由于公共选修课的特点决定了其开设不能依靠教务部门的行政性指令,而只能完全出于教师个人的意愿,这样就造成几乎所有的公共选修课之间缺乏联系。公共选修课程的内容与必修课程之间的关系也不大。此外,由于课程申报是教师的个人行为,而且每学期都要重新申报,所以有很多教师的公共选修课时有时无,课程的稳定性、连贯性较差。
(三)公共选修课程评价考核缺乏科学性
一方面,公共选修课程开始后,由于学生分属不同系部,教务管理部门、课堂教学的进行与管理,只能依赖系部及教研室,对教学过程的监督难以达到应有力度,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少数教师教学不负责任的现象。监管的欠缺造成了对教师评价的欠缺,形成了一种公共选修课“教好教坏一个样,教多教少一个样”的氛围。另一方面,公共选修课考试由教师自主命题、自行批改,成绩评定难免有主观色彩;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督措施,考核质量很难保证。
三、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科学化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课程建设,丰富课程资源
学校可根据教学计划制定公共选修课课程发展规划,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教授尤其是学科带头人开设一些有创新性、有前瞻性的公共选修课,尽快形成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艺术体育类、教育学科类四大模块的公共选修课。在制订公共选修课教学计划和开课前,先在学生中进行“民意测验”,摸清学生的倾向,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既能尊重学生意愿,得到学生拥护,也可以有效避免“冷门”频出的情况。
(二)科学评优,打造精品课程
对已开设的40余门公共选修课,学校定时组织专家进行考核,可以组织专家现场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及进行教学效果测评等;精品课程可以优先申请学校的课程建设基金和教材出版基金,打造优质选修课程,提升选修课整体水平。同时,对那些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喜爱的精品课程,不论教师的职称高低,可以根据选课人数适当调整教学班规模,增开平行班,课酬也应予以相应提升。同时,经过考核,内容不适合或教学质量不合格的课程,则予以淘汰。
(三)端正教师与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态度
为了促使学生重视公共选修课,最根本的是要引导学生端正对公共选修课的态度。一方面是修学分的需要,而更重要的是,公共选修课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学习不同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及增强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个机会、一个平台。大学生应该认识到公共选修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要轻易受外部因素所影响,放弃自己的兴趣,动摇自己学好公共选修课的信心,努力坚持自己的原则,甚至感染身边的同学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公共选修课。
(四)规范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凡申请新开的课程,均应配备较强的师资力量,有完备的教学大纲、课程安排及教材(或讲义)。对已开设课程,教学管理部门每2年评估一次,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决定是否继续开设。每学期对开设的公共选修课进行教学质量检查,对效果不好、教师态度不端正、学生评价较差的课程予以调整,或暂停开课[3]。这样可以督促教师增强教学责任心,精心备课;同时也可以有效遏制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放任自流、疏于管理的现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过程监督,组织校教学督导组、学院教务处对选修课教学工作进行督导、监督、评价。采用随堂听课的方式了解教学情况,并于每学期末召开学生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意见,将结果反馈给教学管理部门和任课教师,以进行相应调整。
(五)改革公共选修课考核方式
鼓励教师采用多种考核形式,期末考核与平时考察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如采取期中作业、课程小论文、命题作业、项目自行研究等,通过提高平时成绩在考核中所的比重,强调日常教学的重要性。公选课考核不仅仅要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应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4]。因此,如何通过灵活的考核方式来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的能力,是改革、改进公选课考核方式和方法的主旨。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灵活运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撰写调查报告或实际操作能力考核等形式,如实践性强的课程通过学生作品,理论性强的课程通过撰写论文等方法,既全面考核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又可提高学生的期末考核热情。
参考文献:
[1] 张茜. 如何使公共选修课成为高校教学的亮点[J]. 科学大众, 2007(2): 145-146.
[2] 靳娟, 司扬. 高校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1(1): 103-107.
[3] 吴海华. 医学高职院校选修课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 科技资讯, 2010(31): 154-155.
[4] 郑亮,郭燕伶. 高职院校选修课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 职业技术教育, 2009(17):76-78.
项目:
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