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
摘要:研究生教育与知识创新密切相关,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是研究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发展自身能力的前提。因此,研究生应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以及不同的学习与研究过程,选择不同的策略和技术工具实施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以促进自身各种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个人竞争力。
关键词: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策略;工具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2-080-0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Web2.0社会性软件的广泛应用,个人知识管理的含义已经拓宽到包括管理个体的信息与知识、发展社会网络、参与协作、相互交流与共享知识等一系列以社会化为特征的知识活动。个人知识管理对满足个人自身的知识与社交需求、提高学习与工作的效率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发展终身学习能力和提升个人竞争力的基础。
一、个人知识管理对研究生能力发展的作用
顾明远(1998)认为,在研究生能力结构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是重点,这一能力使研究生能够持续有效地更新知识,以适应科技发展和实际工作的需要。顾明远教授还指出,创新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也是研究生能力结构的组成部分。孟万金(2001)在对全国15个省126位研究生导师进行调查研究后提出,在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结构中,创新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资料搜集和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占据重要地位。笔者认为,研究生的能力结构主要包括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组织能力、协作能力、社交能力等。
王孙禺等人(2007)就“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问题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组织协调能力等外部适应能力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促进研究生的能力发展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最终目的,也是研究生适应未来学习与工作需要的基础。
Ricky和Eric(2010)根据Avery等人提出的个人知识管理流程框架,把检索、评价、组织、分析、合作、表达作为个人知识管理的基本技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个人知识管理技能对个人能力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不同的个人知识管理技能可以促进不同的个人能力发展。检索、评价、组织、分析等技能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学习/自我发展能力;评价、组织、分析和合作技能都有利于提高个人的问题解决能力;评价、组织、分析等技能有助于提高思维的敏捷能力、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评价、分析、合作、表达等技能对创造能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合作、表达技能则有利于提高沟通能力。
学习/自我发展能力本质上是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即创新能力,沟通能力与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密切相关。个人知识管理技能所促进的个人能力范畴包含研究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换句话说,个人知识管理技能对研究生的能力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杨金勇等人(2008)也认为,在信息时代,研究生的个人知识管理能力与学习能力密切相关,并伴随研究生的学习—科研过程。研究生只有进行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学习,才能在研究中有所创新。
二、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
(一)对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管理
迈克尔·波兰尼在其代表作《个人知识》一书中,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类。显性知识是指能够使用规范的语言符号(如文字、图表、公式等)清晰表达的知识,易于存储与传播。而隐性知识则是与个体的价值观念、实践经验和思维方式等密切相关的知识,类似直觉,高度个人化且难以表达和交流,常常被潜意识地理解和使用。个人的实践经验、解决问题的技巧与策略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等都是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区分并非绝对,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1.对显性知识的管理。研究生的显性知识管理,主要涉及检索、评价、组织和分析等技能和过程。对知识的检索是个人知识管理的开始。在互联网时代,搜索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学习开始于搜索。对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而言,收集大量相关的信息与知识是前提条件。因此,研究生必须学习常用的搜索工具,掌握有效的检索技能,以便在较短的时间内检索到所需的知识,而不至于淹没在知识的海洋中。
对检索到的显性知识,研究生需要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评价和分析,对有用的知识进行合理的组织与整理并分类保存,包括对当前问题解决有用的知识和对相关领域后继研究有用的知识。很多人只是不停地保存显性知识,需要时却无法快速而准确地查询到相关知识。对于大量需要保存的显性知识,研究生应该根据个人的知识需求和通用的索引标准,形成个人保存知识的分类和命名规则,让所保存的知识能够在日后发挥作用。
2.对隐性知识的管理。由于隐性知识高度个人化,因此,研究生对其管理主要是通过合作、交流、表达等技能和过程实现的。合作与交流是共享隐性知识的有效途径。研究生和导师的师徒式学习、面对面交流以及科研合作,都有助于研究生从导师身上获取隐性知识。研究生把个人的想法写出来,或者通过言语向其他人表达出来,都是一种对隐性知识的整理和组织过程。在此过程中,研究生不断地思考,把内隐的东西尽可能地外显化,在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同时,也有助于进发知识创新的火花。
当然,在个人管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时,其技能不是绝对区分使用的。比如,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也可以通过合作与交流进行获取和共享,从而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在通过口头表达或写作的方式把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中,也会用到组织、评价和分析等技能。
(二)学习与研究过程中的个人知识管理
研究生既要传承知识,又要创新知识。学习知识和科学研究是研究生的两项重要任务。赵蒙成等人(2010)认为,研究生学习的心理过程不仅仅是记忆,更重要的是分析、综合、概括、质疑、发现问题和创新。也就是说,研究生的学习不以课堂授课为主。在阅读导师推荐资料的基础之上深入思考、积极参与项目研究和问题的解决、主动通过各种场合的人际互动来交流知识等过程,贯穿研究生的整个学习与研究生涯。
1.反思式学习过程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生学习的自主性很高,他们常常需要反复思考、对某些问题和已有的观点进行反思、质疑,有时候还需要进行假设论证。这种反思式学习有助于诱发研究生的深度学习,提高其批评性思维和自我反省能力,也常常会进发出知识创新的火花。研究生在反思式学习过程中综合使用了评价、组织、分析、表达等个人知识管理技能,其中以分析和表达技能为主。
写作是表达技能的一种重要形式。写作能够梳理反思的内容,使之明确化和条理化,并诱发更深度的思考。反思一写作一反思,不断循环,个人内隐的知识逻辑逐渐清晰,知识积累不断螺旋上升。这一过程包含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和不断提升。
因此,在反思式学习中,一方面,研究生要注重把反思过程所想到的知识片段通过写作的方式组织起来,并做好索引和保存,以便查找;另一方面,研究生要不定时地整理已经保存好的这些反思知识,寻找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一过程常常伴随着知识创新,也是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重要来源。
2.项目研究过程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生参与项目研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研究生在导师或项目组其他成员的指导下,解决项目研究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以此完成知识的积累和创新。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研究生主要使用了检索、组织、分析和合作等个人知识管理技能。
完善项目研发日志、组织和保存项目研究中创造的新知识,是科研项目知识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生需要及时、系统地组织和保存在项目研究中所学到的知识,如项目的基本信息,包括申请材料和验收材料、假设论证过程、具体研究案例、所用到的理论及其出处、项目组成员之间的不同观点等。这个过程既是研究生获取和内化新知识、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也是建构规范化、易于查询的科研项目知识库的过程。
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研究生经常需要和项目组其他成员进行合作与协调。王孙禺等人(2007)的抽样调查表明,我国研究生在职场环境中的合作与协调能力都比较低。而在项目研究中,合作是研究生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另一项重要技能。因此,研究生要和项目组其他成员积极开展合作与交流、善于总结合作与沟通的技巧,同时还要细心观察其他人的合作过程,借鉴其成功的经验,逐步提高自身的合作与协调能力。这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体现了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与提升。而且,研究生在项目研究中通过合作,还可以建立个人的专业研究社交网络。为将来新的研究合作打下基础。
3.非正式学习过程的个人知识管理。由施乐公司捐助在加州帕洛奥图成立的学习研究学院发现,学习是一种社交行为。除了课程学习和项目研究等正式的学习与研究形式,研究生还经常参加诸如研讨会、学术沙龙、网络社区交互等各种非正式学习。而研讨会、学术沙龙和网络社区交互等非正式学习实质上都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交与互动过程,研究生在与其他人交流观点、提供知识服务的过程中,获取、分析、组织和表达知识。
据Bres]in的估计,70%~80%的学习是非正式学习,40%~50%的员工通过社会媒体网站获取信息和知识。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不再局限于校园和导师的狭小圈子,而是拓展到整个互联网世界所能到达的每一个角落。跨越地区与跨越专业的知识交流、知识共享逐渐成为研究生个人知识活动的发展趋势,也成为信息时代下研究生发展个人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研究生在网络社区交互过程中的个人知识管理显得愈加重要。
在非正式学习过程中,个人需要及时整理、总结每次交流的内容,存储新获取的知识。对于与自身知识体系有差异的观点,应做好标识,以便做进一步思考。由于非正式学习大多数是由某个主题引发,因此,可以按不同的主题分类组织知识。此外,还需要保存非正式学习过程中新建立的人际关系,把人际关系和知识网络一一对应起来,日后需要继续研究某个知识领域时,就可以快捷连接到对应的研究者。这是除了项目研究之外,建立专业研究社交网络的又一种途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研究生对自身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以及在不同学习与研究过程中的个人知识管理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的。因为,在反思式学习、项目研究、非正式学习过程中,所管理的知识都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具体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也都可以依据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特点来实施。
三、研究生个人知识管理的有效工具
(一)搜索引擎工具——查找知识
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与知识以数字化形式传播,互联网成为人类重要的知识库,在互联网上搜索信息与知识成为学习的开端。研究生的个人知识管理也应该从掌握相关搜索引擎和其他类似工具的使用技能开始。其中比较常用的有Google(谷歌)和百度等搜索引擎,而Goog]e搜索又分别提供了网页搜索、学术搜索、图书搜索等更加细化的服务。人立方关系搜索(http://renllfang.msra.on/)是一个搜索人际关系、人与知识关系的网站,对于研究生建立个人的专业研究社交网络应该会有所帮助。
(二)Blog(博客)和Wild(维基)—表达、交流和共享知识
从实用的角度看,Blog就是一种表达个人观点、转载内容或网络链接的信息出版方式。对于创建者来说,Blog是一种活动日志。他也可以利用Blog发布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Blog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利用Blog整理自己的思考过程等。Blog在纵向上可以按时间排序,在横向上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分类排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很多大型的门户网站都提供了免费的Blog空间,如Coogle Blogger、新浪博客、网易博客等。研究生可以通过Blog整理和共享知识,并通过其他人的评价留言来交流知识。写作是梳理知识、使之明确化的有效途径,而交流则有利于发生思想碰撞。基于Blog的“写作一交流一反思一写作”的循环过程,恰恰是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非常有利于研究生表达知识和创造知识。
Wild技术是一种多人协作的编辑工具,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如果Blog是一种个人创作的话,那么,Wiki就是一种团队创作、一个社区平台。研究生可以利用Wild搜索知识、共享知识。维基百科(http://www.wikipedia.org)是一个由全世界网民协作创作的多语言网络百科全书;百度百科(hap://baike.baidu.COin)和互动百科(http://www.hudong.tom)是两个常用的中文百科网站。
(三)网络收藏夹—一保存互联网知识并建立知识网络
网络收藏夹也叫网络书签,是针对浏览器收藏夹的不足而开发的网络链接存储工具。用户可以在连入互联网的任何一台计算机上使用自己的网络收藏夹,也可以和其他人分享自己所收藏的内容。常用的网络收藏夹有“美味书签”(http://delicious.com)、Coogle网络收藏夹(hap://www.bookmark.com)、百度搜藏(http:Ncang.baidu.com)等。研究生申请网络收藏夹账号后,可以随时随地保存互联网上有用的知识,并在需要使用时访问。网络收藏夹还提供了互联网共享的功能。只要用户同意,那么,他的网络收藏夹就可以在互联网上共享。通过共享网络收藏夹,收藏了相同或相似网页、网站等内容的用户就可以聚集在一起。也就是说,用户通过共享网络收藏夹可以寻找到志趣相投的人。研究生可以利用网络收藏夹拓展自己的人际网络,建立专业研究的社交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