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微博从它诞生那一天起,就比《人民日报》更有幽默感。它知道,要在网络上争取话语权,就得跟《人民日报》有一点错位。《人民日报》庄,人民日报微博谐,联袂出场,就更幽默了。至于征集“你最反感的官话套话”之举,就幽默得像《人民日报》的“超级黑”。
“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完成没有不圆满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人民日报微博把这一社会上广泛流传的段子拿来作征文的“引言”。它不用说这个段子讽刺的对象是否包括《人民日报》,而《人民日报》还把调查结果发表出来,这种幽默显得异常亲切。
人民日报微博说,“官话套话空洞无物,多年来相沿成习,会议中官话套话至今不绝于耳。”由于官话的漫长历史,使官民双方都同意“官话”是一个贬意词,甚至是“人话”的反义词。“全国人民都知道”,官话是讲政治的,而不是讲实际的。用官话“讲理”,令人畏惧。用官话叙事,会远离事实。领导干部在亲民的时候会表示,要说“人话”,不说“官话”。
但是,官话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官话运行不出体制之外,它的正确性由官话担保。如果你向“官话”讨承诺,“官话”就可以对付你。你只能落荒而逃,而官话之树常青。如果遇到倔强的人民,他就该上访去了,因为最正确的官话,是上面传递下来的。说官话即便“没踩准”党中央的节拍,也不会犯“严重错误”。官话的这一“优越性”,使官员们宁愿牺牲他们的智商,也要显得举止呆板,面无表情——只说官话。
官话还是与时俱进的。《人民日报》发表的调查结果,名列前茅的是“高度重视”、“亲自过问”、“现场指挥”以及“积极、及时、立即、确保”等。这无非表明,当前是一个事故频发的年代,而官员们常常用这几个词向老百姓施以“口惠”,遂使这些词受株连。
官话用为一种“成熟的会话”,也有一般的辨识特征。我们列出如下一些词:高举,努力,继续,深入,落实,坚持,高潮,推进……你一定会联想到一篇官样宏文,这是一个公式,一种习惯的政治动员口号。
当然,实际上这些词本身不是坏词,在它们受官话株连之前。而人们真正反感的,是这些词的主语——官员们的行为方式。语言的陈词滥调透露观念的陈腐,也意味着组织的异化,令有革命意识的领导人很不满意。毛泽东终其一生都在反对“党八股”,在延安,血雨腥风的革命征程刚获得一会儿喘息的时间,就开始了。毛泽东把“党风”和“文风”联系起来,他向空洞的文风发出了强烈的谴责,称“面目可憎”。这说明毛泽东悟透了语言在政治和社会运动中的“所指”和“能指”。
然而,“官话和套话”之所以具有持续的生命力,是因为它可以从“反对官话和套话”的过程中成长壮大。“落实”,在长期落空之后,变成了“落到实处”,而后者则是更空的空话。“实干”说多了,就有“真抓实干”……许多汉语词汇随着时事演化被败坏。
不过,官话并非空话。“官话”既然在体制内有秩序地运行,一定会获得相应的表达功能。当你看到一个重要文件由空话和套话组成,等于已经告诉我们,一切正在传统惯性的轨道上,稳定地运行。而当一个政治人物放出一个新词,你可以想到,他动了新的脑筋,虽然不一定有新的动向,而只是一个新的套话。这就是为什么一个组织在上升的时候,语言总是活泼的。
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正是在反对官话的过程中发展的。自从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以来,这一过程就没有断绝过。翻开过去的报纸,每过一些时候,我们领导干部都在批评“官话”,使批评官话的话,也成了空话和套话。新的话语的获得,必须是在表达新的行为模式,新的行为模式需要新的体制支持,新的体制只能在改革中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