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2013-05-22 02:05陈云琴黄闰
教育改革与实践 2013年4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探究

陈云琴 黄闰

摘要: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是该知识的运用与创新。不论是物理知识的运用还是创新,都离不开探究,没有探究,任何学科都会失去灵魂。因此要让那个学生在物理学习要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形成具有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探究 知识运用和创新 解决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的实施就是要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教学过程,这是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学生的探讨学习为主体,以学生素质整体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过程,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在初中物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体会。

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究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探究热情

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又可以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沙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根据教学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要求创设问题情境,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动摇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参与到探究活动之中。比如:在讲《浮力》一课时,教师可以做这样的实验:先拿出三个鸡蛋,分别置于三杯“水”中,这时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个奇特的现象:一个沉在水底,一个浮在水面,一个则悬在水中。当学生大惑不解之时,教师再往杯中分别加进一些“水”,这时,学生又观察到更为奇怪的现象:沉底的鸡蛋慢慢地浮起来了,漂浮在水面上的鸡蛋慢慢地沉入了水底,而那个悬浮水中的鸡蛋可任意摆布,让上就上,让下就下。这几个平平常常的鸡蛋立即成为学生思考和议论的中心,迫切揭开浮力之谜,学习积极性也随之被调动起来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探究热情。

2 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探究信念

教师多用这些语言“老师还没有做,看谁会做。”、“看谁能动脑筋,自己把这个题目做出来。”、“这个同学做得不错。”、“其实很多同学思维比老师都活跃。”等,来鼓励学生。多给自卑而做对的学生提供板演、讲述自己做法的等尝试机会,帮助他们慢慢建立信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树立探究信念。

3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探究兴趣

单一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手段会让学生对学习乏味,也制约着学生的思维,在探究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才能提高探究兴趣及学习效率。如我们在讲自由落体运动和抛体运动,我们可以通过图片或者多媒体来讲解,使整个过程更清晰。如分子结构、行星模型等就要采用模型的方法。而原子的模型,分子的运动、核裂变和核聚变的过程就可以借助电视动画来制作,将复杂的物理内容形式简明地表现出来。这样不仅是问题简单化,还可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探究兴趣。

二 实施探索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灌输的大量权威性事实和结论,而对这些事实和结论的产生与发展并不大了解。即使是传统地验证性实验教学,基本上也是要求学生依葫芦画瓢的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地学习地位,易导致实验重结果,轻过程。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现代教育心理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结果的过程。而探索性实验教学就是主张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掌握科学研究必须具备的科学方法,探究性地获得科学概念,并逐步形成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

三 变动课堂结构,引导学生探究,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动态的教学信息交换、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变动课堂教学的程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自觉、自动、自主地参与探究教学过程。

1、“先学后教”,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

“先学后教”是让学生对教学内容先尝试自我探究,教师在学生自我探究的基础上再进行指导,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将自我探究获得的信息,相互交流,共同讨论,一起完成,提高学生自我探究能力。比如在学《摩擦力》一节时,老师先在黑板上呈现出这一节的知识目标,“什么叫摩擦力?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什么?摩擦力的分类?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是什么?”。然后叫学生自主学习,得出问题的答案,老师再来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在不断地探究中获得新知和能力,注重培养他们试一试的精神,长此以往,便逐步形成了创新精神和能力。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通过实验总结规律”,培养探究过程中动手动脑的能力

“通过实验总结规律”是让学生在已有内容的基础上先进行实验,然后教师再根据实验中的问题排疑解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并、串联电路的规律》这一节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干路上电流和支路电流的关系,这样学生不仅能把知识牢牢的记住,也能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3、“先做后导”,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先做后导” 是教师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教师提供引导的设想,设立探究的台阶,激发学生联想和猜想,学生由百思不得其解,让学生把问题带到实验室,先通过学生自己实验,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组织学生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教师随之给予画龙点睛的讲解,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答案。

总之,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探究,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

参考资料: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马维民 孟令奇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课程教材研究所 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探究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同数连加’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设问引导探究
在数学活动中认识时间解决问题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两只想打架的熊
一道圆锥曲线试题的探究
智珠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