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rticle / 图 Pictures_乔 桥 孙 亚
月山寺位于太行山南麓的博爱县境内,始建于金正隆三年(公元1158年),因建于月山之上而得名。“读道藏于天坛,读佛藏于明月”,明代著名学者李濂在其所著的《明月山记》的这两句诗中的明月即指月山寺。
月山寺在唐代名为“清风寺”,金大定二十年更名“大名禅院”,元代改为“宝光寺”,明永乐三年改为“月山寺”,一直沿用至今。月山寺历史上曾与开封相国寺、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并称为中原四大佛教寺院。月山寺鼎盛时期在明、清两代,当时的寺院规模宏大,有寺僧数百名。由该寺第二代住持仓公所创的八极拳发源于此,被誉为中华三大拳之一,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的美誉。寺内有著名的将军柏、观景台、大士阁、课蜜泉、苍公洞、清风殿、连环井、凤凰台八大景和金鸡叫、玉碑亭、迎风壁、藏经楼、小浅井、水龙头、钟鼓楼七小景。
景区山门的“入云”二字,源于乾隆皇帝巡游月山寺时所作诗句“月地由来号月山,蜿蜒一径入云关”。据说乾隆皇帝曾三游月山,题匾三块、对联一副,作诗七首;过了入云门,便是“金鸡叫”了,传说若是虔诚向佛之人,双手合十静听,便会听到天籁般的金鸡啼鸣。再往前行,一条人工水渠映入眼帘。总长3.39千米的转山渠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项浩大的群众性工程。渠内水潺潺而动,有鱼儿快乐地游动,娴静而恬适,为美丽的月山平添了些许浪漫和妩媚。沿转山渠漫步前行,不时会看到一块块饱经沧桑的历代碑刻,因年代久远,文字多已模糊不清。大明皇四子朱棣起事前屯兵所用的藏兵洞,早已没有了当年的肃杀之气,望着斑驳的洞口,颇有物是人非之感。
群峰之上,一座极为罕见的三重檐佛教建筑巍峨高耸,这便是著名的“大士阁”。并立于大士阁左右的是饱经风雨侵蚀的玉碑亭,建于明嘉靖四年,厅内各有巨碑一块,石碑上雕盘龙下座赑屃,碑文介绍了佛教的由来和发展。玉碑亭的建筑结构堪称一奇,它是河南省境内现存的唯一一处砖石仿木建筑。你必须仔细观察,才能从斑驳之中发现那些巧妙堆砌在一起的“木头”,原来是砖石材料。葱葱郁郁的万千松柏之中的六公塔院,是月山寺历代高僧住持长眠之地,见证了千年以来中原大地的兴衰以及寺院的沧桑。
拾级而上,登上最高处的观景台,极目远眺,群山连绵,阡陌纵横,山头漂浮的雾气如同一条条白色的丝带缠绕其中,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难怪乾隆皇帝会发出“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再来游”的感慨。
在这群山的环抱下,梵音的宁静里,树木的掩映中,络绎不绝的游客大多轻声细语,都不愿去打扰这千年古刹的清修。闭目倾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放眼望去,一切都是那么安详。那一刻,所有的烦恼都已忘却,那一刻,心仿佛有了归宿,那一刻,你会突然顿悟:哦,原来,这里真有一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