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傲冰
摘 要:《高等教育理念》首先提出了高等教育本质,分析高等教育双重基础削弱的现实情况,在剖析了高等教育的四个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建自由高等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自由高等教育;批判思维
1前言
高等教育理念是英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权威罗纳德巴尼特所写的一本关于高等教育理念的一本特别经典的书。罗纳德巴尼特是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是英国著名的高等教育理论权威。当读第一遍的时候,我被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对高等教育的反思和理念剖析所深深吸引者,带着对高等教育理念的诸多兴趣和疑问,我开始认真研读了第二遍,作者对高等教育的本质和高等教育的思想重建的构思更加让我深深的震撼了,作者的思想带有对高等教育深刻的洞察力,抛开了以往传统对高等教育的分析和探讨,作者把社会理论、科学哲学、批评理论、教育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都融为一体,并且以学生的批评思维为核心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对高等教育的理解。
本书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高等教育的本质,第二部分是关于高等教育的公理基础,第三部分是高等教育的关键概念,第四部分是自由高等教育的重建策略。
2 我所理解的《高等教育理念》的思想简谈
2.1高等教育的本质
作者首先就对高等教育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高等教育到底是什么呢,高等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作者提出了深深地一问,这个开篇问题也引出了作者对高等教育本质的讨论,作者分别对希腊的高等教育理念、中世纪的高等教育理念、纽曼的大学理念以及卡尔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理念进行了分析和深刻的挖掘,虽然各有不同但是作者认为这些概念“存在惊人的一致,我们很容易发现存在若干反复出现的论题,如知识、真理、理智、整体、对话和批评等。”①作者进一步指出“存在一种对大学的基本忠诚,这种忠诚已经成为个体通过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探求知识和真理——来进行合作形成的共同体的主要理念。”“因此,这种探究应本着一种批判精神,对熟视无睹的事物采取新的方式进行。推进高等教育最基本的就是要逐步减少个体想当然的因袭陈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高等教育本质上体现为一种自由观,抑或按照我们今天的说法,体现为一种解放的自由观(emancipatory concept of education).”②到这个阶段,作者已经对高等教育的概念的异议提出了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和洞见。
提出了高等教育的解放观之后,发现,现在的高等教育的理念的基础却因为现代社会的冲击正遭受着双重削弱,一部分是因为客观知识的问题——认识论基础的削弱;另一部分就是现代国家内部高等教育的定位问题——社会学基础的削弱。接着作者就顺其自然的提出了问题:在这种情形下,高等教育理念就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我们怎么把这些理论给结合起来,能否把高等教育传统的解放教育观与其面临的双重削弱形成一致呢?这也是本书论证的问题所在。
2.2高等教育的四个关键概念
继而作者转到了对高等教育的四个关键概念——文化、理性、研究和学术自由——的具体剖析上,以达到在此基础上找出重建高等教育的策略。
文化和高等教育有什么内在的关系呢?作者认为高等教育的文化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内部文化,一个外部文化,而作者重要说明了内部文化的两个方面,学术共同体文化和学生体验的文化。文化理念是一系列的观念、价值观、信仰和观念的不同,每个学术共同体文化之间都建立了它们自己的特有的语言和话语,只有掌握了这学科的“潜规则”才能有办法进入一个学科之中。各个学科文化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自我批判,这种学科特定的话语之间由于其学科限制的影响仍然属于属于一中狭隘的自我批判。作者比较赞同哈贝马斯有关“真理取向”的话语分析,这种话语才是学术性话语的核心所在。这种问题该如何融合呢?当然就有必要重建学术共同体,“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保留课程团队和评议小组之间面对面的批判性对话;评议小组包括一些来自受评院校外部的成员;来自受评院校内部的小组成员通常是由被评议课题之外的其他学科专家构成。”③132这种学术共同体的构建突破了原始的自我话语之间批评的限制,拓展了全新的视野。第二个内部文化就是学生体验的文化,高等教育可以理解为学生的文化体验,这种文化应该是学生自我批判的开始。文化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继续学习的能力,而且使他们能以批判性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不在于让学生体验某种具体的文化,而是让学生在不断地体验中超越这种文化,对其他的文化持一种批判性的态度。
高等教育的第二个关键概念是理性,理性是文化的核心所在。理性在上社会上存在很大的抨击,每个人都有对理性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对理想也存在着很多批判,根据哈贝马斯对理性的分析,现代社会已经陷入了手段——目的形式的理性理解之中,高等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我们又该如何证明自己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做法是理性的呢?一个学科形成自身的概念、理论、方法和规则的时候,本身就是不理性的,而且一门学科的真理标准也常常是和一定的价值观念联系在一块的,这些无法摆脱个人价值观的影响,理性的伦理体现更是有目共睹的,“理性”表现为一种特定的话语。我们应该达到哪种程度上的理性呢?作者认为在学科的理性运作方面有不同的态度,理性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奠基”(groundedness)、启蒙(enlightenment)和解放(emancipation)。奠基是理性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它仅仅是为一个人的信仰或者行动提供足够的理由,当然这些仍是有价值趋向存在的。启蒙是理性稍高层次的表现,在这种理性中,人们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已经形成了一种观察世界的方法和据此能够判断世界的视角,它虽然表现上看着似乎是中立的,但是也许隐藏着更加隐晦的利益。最后的理性表现是解放,人们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能够正确的认识思想和行动中存在的羁绊,加以克服的前提下就可以达到自我认识的自由状态。从理性的三个层面来看,它是一种自我意识、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和超越的过程,从而达到解放的终终极目标。作者认为在高等教育方面“学生不应局限于在某一思维模式内仅仅获得若干理性形态(即自我界定的“奠基”),甚至也不应局限于全盘接受理性生活本身(“启蒙”),最为根本的是,学生应该在思想和行动方面上升到不断自我反思和自我超越的阶段(“解放”)。”④155高等教育无论在学科内部还是自我组织等过程中也都应该成为一种实现理性的模范。
高等教育的第三个关键概念是研究,研究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它们之间真的有关系吗?在院校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知道研究在院校中所起的作用,但是院校中就一定必须要有研究吗?这个问题值得思考和探讨。作者论述了研究和高等教育的六个论点,以及教师和学生在研究中的角色和作用。最后认为高校无须通过研究来证明高等教育的存在性,如果我们真的想改变高等教育质量的话,应该求助于高等教育而不是研究。
第四个关键概念是学术自由,学术自由是高等教育是不可缺少的话题,但是大多数的研究都认为学术自由就是关于教师权力的自由,这个是片面的和没有根据的,学生的自由才是实现高等教育的条件,从最低层次上来说,学生应该能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2.3重建自由高等教育的策略
最后一个部分是关于高等教育的回归问题,文章提出了四个策略,超越教与学——让学生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思,批判性事业——把学生的学习置于哲学和社会学的背景之下,交叉学科重构——批判性学科交叉,回归自由高等教育——开放式学习。
超越教与学是一个非常批判性的建议,在高等教育的学习中,教育不是主要的,学习更不是,真正称得上高等教育的是学生的是如何理解的,如何思考的,并且形成了一种批判性思维的态度。高等教育的学习要超越所学的内容和方法,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智力发展空间,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这样的学习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学习。
批判对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批判性思维也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特征。批判在高等教育中占据着什么样的地位呢?在学科学习中批判存在着两种评判标准,一个是外部评判标准,一个是内部评判标准,内部评判标准对一个学科而言是有局限性的,为了拓展学科视角就要从其他学科的角度来思考学科的发展和问题。学生如果仅仅学习一个门课程或者都是学科内部的课程的话,这样的课程不能被认为是高等教育课程的学习,仅仅也就是一门课程的训练而已。只有当学生能够对自己所学的东西进行独立的评价和说明,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和问题的批判性分析时,这样的学习才被认为是真正的高等教育的学习。学生就要追求一种自由的状态,形成一种对真理的追求和向往。学生不盲目相信定理、概念、规则,不再对“真理”采取来者不拒的态度,要本着一颗批判的思维和立场,经过自己的分析和评价,超越偏见,超越规则,超越文化,超越概念,超越常识,达到心智上的自由和解放。内部批判性是真理本身,外部批判是更深层次的自由和,能够暴露学科偏见、意识形态、潜在利益、专业欺诈、阴谋和假象等。这种对学科局限的超越和重建是走向自由高等教育的关键一步。那么在开展外部批判的过程中,什么才是批判的关键工具呢,一个是哲学,另一个就是社会学。学生在学习主修课程的同时要加进哲学和社会学的视角,哲学是最有洞见性的学科,它可以追问这个学科的本质以及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并且可以对主修学科的客观程度加以分析,社会学则可以揭示出主修学科和社会利益的关系以及整个学术共同体存在的利益基础。列举的与学科有关的可能的哲学问题和可能的社会学问题都深刻的对学生主修学科采取了批判性的反思和诘问。在这些问题对学科的重申下,学生对学科的视野就拓展了。高等教育还要不断的为社会提供独立的批评性评论信息。“与自己展开批判性对话的能力,这可谓真正的高等教育的标志。学生在某一特定领域获得了知识、理解与能力,但他们还要能够不断审查自己肩负的责任,并质问自己所在位置存在的紧要问题何在。这种内部对话将不受学生内部设计的问题限制。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学生将自问:不仅问“是这样吗”,还要问“其要害何在”。”⑤这段话是文章阐述了批判性思维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并且还指出了和社会上的联系。这种社会角度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学生仅仅学会了学科知识而无法知道在广泛的社会存在的作用和影响,这对学生而言将是不自由的。
第三个策略就是交叉学科的重构。学科在高等教育中是一个媒介的作用,学科是在知识的分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学科恰恰是实现自由高等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障碍,学科之间不同的规则和概念造成了心灵上的狭隘和局限性。解决办法是什么呢?实现一种特定的学科交叉——批判性学科交叉。这种交叉学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能具体化的,因为它恰恰就是为了破除单独学科之间的障碍。不应该为批判性交叉学科设定特定的规则和制度。诸如历史、美学、伦理学、实证科学、数学等此类的学科都可以作为批判性学科的工具,当然其他的学科也是可以作为交叉学科批判性的工具。不同的学科之间可以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点在各种学科之间进行拓展和研究,这种拓展的方式是没有特定的步骤和规则的。需要说明的是各种学科之间的交叉不仅仅是建立联系,而是减少任何知识形态对学生的束缚,使学生能够从学科局限中脱离出来,达到完全的解放。学科交叉的意义是非常广泛的,拓展学生的视野,能够在不同的话语之间进行合作和对话,构建跨越不同学科的桥梁,而且还可以和更多的公共问题统一起来。
第四个策略是开放式学习,开放式学习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自己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不管是学习契约还是按照自身步骤利用学习资源进行学习的便利,还是远程学习,这些都是保守式的开放式的学习方式,所以在这个策略中激进和保守的思想总是会彼此竞争。
作者最后提出了共同构成高等教育的六个条件。1.学生对某些知识主张的深入理解。2.学生对这些知识主张的根本批判。3.与其他人一道不断发展开展这种批判的能力。4.学生参与决定这种批判的形式和方向(如某些独立探究方式)。5.学生的反省及批判性地评价自身的成就、知识主张和业绩的能力。6.学生在开放式式对话和合作(避免不必要的指导)中参与这种探究的机会。⑥
三 对本书的总结
作者先说明了现在高等教育的公理基础正在受到严重的削弱,在高等教育四个核心概念——文化、理性、研究和学术自由——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建高等教育的策略:超越教与学、形成批判性思维、交叉性学科构建和开放式学习,最后得出结论高等教育的本质就在于人的解放。
文章提出的关于自由高等教育的重建策略都是归根到底都是围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来论述的,学科、理性、教学、学习、学术共同体内部都是有局限性的,学生的经验是由命题知识组成还是由行动获得的知识组成,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能形成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并且要能够对自身经验进行批判性反思,这样的教育才成为真正的高等教育。
参考文献
[1](英)罗纳德·巴尼特.蓝劲松译.高等教育理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32.
[2] (英)罗纳德·巴尼特.蓝劲松译.高等教育理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33.
[3] (英)罗纳德·巴尼特.蓝劲松译.高等教育理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32.
[4] (英)罗纳德·巴尼特.蓝劲松译.高等教育理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55.
[5] (英)罗纳德·巴尼特.蓝劲松译.高等教育理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219.
[6] (英)罗纳德·巴尼特.蓝劲松译.高等教育理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