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谷听风:锻炼最考验人。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一天天的重复。身边的人,锻炼的多,坚持的少;时尚的多,追求的少;被动的多,主动的少。非被垮下的身体所逼,实在难坚持啊!
@逆时针Johnson:别人都在跑,你还站在原地吗?
@ Sunflower_琳:放空头脑,追随脚步!喜欢的就是这种感觉!可这空气能跑吗?
@王石:为今天、明天奔跑。
本刊记者/唐磊
从今年夏天开始,我分散在各地的同学,陆续开始晒跑步。大家用Nikeplus之类的APP,把里程、路线、速率上传,相互晒状态、卖萌、揶揄其他不锻炼的人。
能够拿出来晒的跑步是会传染的,APP给跑步者一个塑造平民英雄的机会,“那个谁,每天跑8公里,两个月瘦成那样。”我也动心了,于是从今年夏天开始,断断续续夜跑,每次坚持40多分钟,跑跑走走,虽距离不长,但每每累得生不如死。
我本来一直都恨跑步,太枯燥太虐人了,学生时代如遇体育课是练中长跑,常借故请假。不过,人过三十,为了不做“肥得流油的死胖子”,勉强撑下来,跑了五六次后,竟然感觉轻松不少,更有种说不出的畅快。
在上期报道中,接受我采访的跑步者大多像我一样,是要健身、减肥才开始跑的。但是,随着对这项运动的热爱和执著程度不同,我们和他们有了区别。对采访对象程旸来说,跑步是很严肃的事,42.195公里的马拉松是自己和自己对话的过程,像是浓缩的人生。而对于我这类普通的锻炼者而言,每次能撑过5公里,就够有成就感了。
能坚持长跑的是一类人,不跑的是另一类人。如今,在全国井喷的马拉松赛上,在奥森公园的跑步道上,在手机的朋友圈子里,跑者不再是晨练的老人孩子,而是那些在沉重压力下展现勃勃生机的中产精英。变得高端大气上档次,或许算是跑步在社会潮流中的另一个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