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没有最难,只有更难。今年,全国毕业生达到历史最高的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叠加国内外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市场因素,2013年的招聘岗位与往年相比下降15%。于是,2013年被普遍评价为“最难就业年”。
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28.24%,其中研究生36.59%,本科生26.6%,专科生16.84%。毫无疑问,签约率又创新低,上海等地也大抵如此。
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明文禁止“招聘设年龄户籍等限制”。这一禁令,如同暖风,安抚了人们的情绪,也广受媒体好评。然而,用人单位对就业设置种种门槛,除年龄户籍外,花样多得是,令禁令转眼成空,也令暖风一吹而过。
不过, 本周“火箭提升”的话题正火,招聘时“量身定制”“萝卜招聘”也随之浮出水面,俨然成了招聘潜规则。从接二连三的丑闻看,确保就业机会的“均等”与“公平”,严禁“拼爹”,倒也具有现实意义。
虽然 “大学生就业难”毫无新意,但媒体还是合力炒了把“最难就业年”概念。许多专家、学者的悲观解读,解决方案也常常是“大学生要调整就业期望值”“要拓宽择业眼界”“要重视面试技巧”等陈词滥调。
不过,即使在“最难就业年”,初出茅庐的90后仍看似轻松。 《2012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就业压力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09 年至2012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感受平均得分依次为19.12、17.80 、18.00、16.93 分。人才量逐年增大,压力感却逐年变小,究竟何以至此?
“直接、创新、国际化、向往自由、敢于付出……”这是前辈们对90后这群初涉职场的新生力量的评价。相比70 后和80 后,他们在求职意向和心理需求上呈现出新的特征,也许会让2013 年的就业形势出现新机。
如果说70后、80后毕业生就业时,还愿意为了“铁饭碗”暂时忍耐,90后毕业生对实现个人价值则要求更高,新人中不乏“不重薪水重自由”的选择。
“不开心就辞职”“没工作就创业”“创业不成就SOHO”,尽管不成熟,但这些职场菜鸟择业更加灵活。甚至有人索性不急着找工作,利用毕业与正式工作之间的间隔年打工游学、寻找自我。在他们眼中,这段经历远比毕业后盲目投入职场更加重要。
著名职业规划顾问专家、 人力资源专家姜博仁对90后的就业形态有很深的研究。在他看来,“60、70后的职业生涯就像一块冰,是固态的,常常在一个城市、一个岗位一干就是一辈子;70后、80后开始流动了,就像水一样,但是还是成形的、有规可循;但是90后就不一样了,他们就像漂浮在天上的水汽,随时变动,不可捉摸。”而这种变化,是因为不同年代的人经济环境变了、家庭状况变了,个人需求也变了,选择增多了。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年轻人轻飘飘地应对“最难就业年”,证明他们还不是暮气沉沉的一代,不是未老先衰的一代。无论如何,90后是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更具全球视野和创造活力的一代人。如果将他们禁锢在一个功利世俗的社会秩序里,而不是致力于激发青年人的热情和创造力,只会让他们越来越保守、沉闷,停滞不前。
好莱坞红星安吉丽娜·朱莉5月13日自曝已经接受预防性的双乳腺切除术,以降低罹癌风险。朱莉在给《纽约时报》的文章中写道,自己之所以做手术,是因为她有基因缺陷,罹患乳癌和卵巢癌风险较高。
2012年一份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过劳死”人数已达60万,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大国。基于我国“过劳死”既不算工伤,又不算职业病,不断有业界人士提议,应将“过劳死”作为“视同工伤”的一种情况,纳入劳动保障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