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宝
“在我个人的经历,在读书、做事、文化熏陶当中,悟出一个道理,就是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面对全世界,作为中国国务院总理首次亮相的李克强如是诠释自己的人生感悟。
3月17日上午10时30分,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后,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携四位副总理张高丽、刘延东、汪洋、马凯会见中外记者。
前几任国务院总理首次中外记者招待会,几乎都是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
有细心观察者发现,在大厅,地板与主席台之间是斜坡铺就而成的,这被解读为每届新任总理的“上坡路”,亦即要努力“爬坡”之意。
“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把努力实现人民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作为神圣使命,以对法律的敬畏、对人民的敬重、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政府,去造福全体人民,建设强盛国家。”没有过多的套话,李克强的开场白简单明了。
观察人士分析称,在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说“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与同一天在人大会议闭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说“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有呼应之意,预示依法治国理念高度一致。
整个记者会上,李克强表现放松自如,语言朴实中不失幽默和机智。作为法律专业背景出身的官员,他多次运用法律术语,这一点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回答美联社记者有关“黑客攻击”有关问题时,李克强回应称,“刚才你说的话我怎么有‘有罪推定的感觉啊?我想我们还是少一些没有根据的相互指责,多做一些维护网络安全的实事。”
此外,在回答记者有关反腐问题时,李克强还提到了“公职”一词。
“‘忠诚于宪法‘对法律的敬畏‘有罪推定‘公职等词从国家领导人口中说出,令人感觉很亲切,很职业。”一位观察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评价。
李克强是第一位出生在1949年之后、并同时拥有经济学博士和法学学士学位的总理。过去5年间,作为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等方面多有表现,其协调能力也受到各方认可。
“凡事想要做成的话,总是要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作出可能的选择。”在被问及“这次改革是不是您理想的方案?”这一问题时,李克强如此回答。
今年两会的重要议程之一,就是审议国家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这也是李克强在记者招待会上被问及的第一个问题。
去年十八大以后,李克强操刀的第一项重大改革就是行政体制改革。他也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文件起草组组长。李克强认为,这次改革方案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当然也是简政放权。“如果说机构改革是政府内部权力的优化配置,那么转变职能则是厘清和理顺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说白了,就是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
机构改革不易,转变职能更难。李克强在地方调研的时候,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办个事、创个业要盖几十个公章,群众说恼火得很。”
为此,他开出的药方是,“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来转变政府职能。现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
改革要从自身做起,但“割自己的肉”谈何容易,以至于每一次机构改革都是一场艰苦的革命。而此次“削权”改革,也不例外。
正像李克强所言,“要削权,要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
尽管要政府主动放弃权力并非易事,“但这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相游戏。”李克强如此阐释新政府的决心。
“自古有所谓‘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我们愿意接受全社会、接受媒体的监督。”在被问及反腐问题时,李克强表态说。
反腐虽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在记者会上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李克强的回答并不限于宣示决心,而且还具体谈及新政府反腐的措施。
他表示,要把权力涂上防腐剂,只能为公,不能私用。要建立和完善不能贪、不敢贪的反腐机制,让腐败行为、腐败分子依法受到严惩,绝不手软。更重要的是,要让权力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行,使人民能够更为充分和有效地进行监督。
同时李克强还约法三章,“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这三条中央政府要带头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
“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对于未来的施政方向,李克强的表态主要体现在“改革是最大的红利”,以及“城镇化是拉动内需的最大潜力”。
观察人士认为,新政府意图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力推新型城镇化,试图解决中国现代化的最大难题——农民问题以及城乡差距,并以此带动内需,进而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李克强坦承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已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
“但再深的水我们也得,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这需要勇气、智慧、韧性。所幸的是,这些可以从我们的人民当中去汲取,来使改革迈出坚实的步伐。”李克强说。
记者招待会的次日,李克强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务院第一次常务会议,会议强调,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发展市场经济、法治经济的保障。
如果从1993年算起,到今年,总理记者招待会已是连续20年举行,从未中断。回顾往届新任总理记者会,每一任总理的表现和言辞都有其个性和风格。
十五年前,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朱基的首场记者见面会时,朱基被问道:“人们称您为‘经济沙皇等,您对此有何感想?”
朱基非常坦率地回答:“我不高兴。”他又说:“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虽然很怕辜负人民的期望,但是很有信心。”
十年前,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温家宝的首场记者见面会时,被问到及如何评价自己的工作风格。温家宝回答:“在我当总理以后,我心里总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我今后工作的态度。”
17日,李克强首任记者会上,在被问到“从政生涯一路走来,从最基层到最高层您个人的情怀”问题时,李克强说:“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这九个字不是什么典籍的原话,是我的心得。我坚信做人要正、办事要公,才能利国利民”。
观察人士认为,李的个性语言平实且突出做人做事要遵循规则,亦透露出其个性和风格特点。
此外,三任总理记者会上,“改革”总被多次提及。不同的是,前两任总理都曾被问及过政治体制改革或民主制度问题,而在李克强的记者会上,这些“敏感话题”没有被提及,于是有评论认为这是“媒体的失职”。
据统计,李克强在记者会上提到“改革”的次数多达29次。此前两任总理的首场记者见面会,温家宝34次讲到改革,朱基讲改革有26次。
尽管三任总理都谈改革,但是内容却不尽相同,对其进行梳理可呈现出中国15年来的改革轨迹。
15年前,朱基被问得最多的是国企改革;10年前温家宝被问及较多的是金融体制改革;李克强的首场记者见面会,记者们关注的则是如何深化改革。
显然,现在的改革已不是十年前或十五年前单兵突进的改革模式,新政府面临的是如何统筹谋划改革,这也将考验新政府在传承中如何寻机谋变。
正如李克强在记者会上的表态:今后改革既要突出重点,也要统筹协调。要推进各个领域的全面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