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大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能捂盖

2013-05-14 16:53王全宝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非典型卫生部疾控中心

王全宝

十年过去了,但谈起SARS事件,殷大奎依然欲言又止。

殷大奎,卫生部原副部长,在任时长期分管全国公共卫生工作。2003年,在SARS爆发之时,殷大奎从卫生部副部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已近两年,但一个电话把他又重新送到SARS攻防战的第一线。

2003年4月21日,也即卫生部部长张文康被免职的第二天,国务院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总指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办公室给殷大奎打了一个电话。“她(吴仪)让我出山。我说我都退了,但她坚持说,不管你退不退,现在是危难当头!”殷大奎回忆说。

于是,殷大奎再次被委以重任,成为国务院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督察组成员、河南督察组组长。在这场新中国遭遇的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中,他亲历了全过程。

在SARS爆发十周年之际,2013年2月22目,殷大奎在西安市一所宾馆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的专访。

中国新闻周刊:你大概是在什么时候知道爆发SARS的?

殷大奎:实际上在2002年年末,我就听说出现一种呼吸道疾病,但是详细情况不是很清楚。真正知道SARS的发生,应该是在2003年元旦以后。一方面是出于职业的敏感,另一方面,是部里有些同志向我请教有关这种传染病的问题,我由此就知道了。到了2月,有更多人向我提供了有关SAILS的信息。

最初我曾经怀疑是“鼠疫”,也怀疑过是“禽流感”,但后来很快排除了。

中国新闻周刊:知道这个情况后,如何处理呢?

殷大奎:我记得3月初的时候,信息还不是很透明,但当时的情况已经相当严重。在疾控专家圈子里,大家都知道这个事情,北大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地坛医院也将相关信息陆续反映过来了。我着急得不得了。

正值两会期间,我当时是全国人大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案审查委员会委员。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我发言了6分钟,主要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问题。我谈的内容是有所指的,但没有说得那么透。我当时提到,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必须要做到信息透明,及时公布,否则将来要出大问题。

期间,我还向时任中国疾控中心的领导建议说,根据我的经验,这个(非典型肺炎)多半是新发的呼吸道疾病,你们要找一些临床专家来一起研究。因为疾控中心主要是负责公共卫生事务,要把公共卫生和临床专家的研究结合起来。

到了4月,世界卫生组织赴中国调查,说明情况已经相当严重了!那时已经有些医生感染了病毒,甚至在工作岗位上牺牲了。我是中国医师协会会长,看到我们大家庭的成员、我们的战士一个个倒下,我很心酸。于是决定召开一次研讨会,给医护人员普及一些预防知识。不到三周时间,会议就筹备好了。4月20日,第三届中国医师论坛在亚运村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了。

广东是较早接触这种传染病的,有预防经验。于是,我把钟南山请了过来。会上,钟南山就SARS在广州怎么被发现,怎么处理的以及临床诊治等情况作了专题报告。

当时,信息还是不透明。让我很欣慰的是,那次会议给医生们普及了有关知识,减少了SARS对医务人员的危害。

4月20日刚刚开完会,我就接到一个电话,说张文康和孟学农被免职了。

中国新闻周刊:重新上岗,成为防治工作督察组成员后,又发生了什么?

殷大奎:4月21目,我就接到吴仪办公室电话,说国务院近日陆续派出督查组,对各地非典型肺炎防治情况进行督查。一开始让我去山西,后来又让我去河南督查。

临行前,吴仪副总理专门召集督察组成员开会,会上先是宣读了温家宝总理关于督查组的六点意见。吴仪说,现在大政方针已定,关键是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派我们督导组到各地,就是为了督促工作是不是落到了实处。

4月22日,作为河南省督查组的组长,我飞往河南开始督查。记得动身那天,在北京机场人相当多,大家像逃难一样,其中大部分是学生。

河南是人口大省,到外地的流动人口多。我压力还是很大的。刚到河南当天,我还搞了个“小动作”,让一位专家到公用电话亭给河南当地疾控中心打电话,说我们是北京来的,还没有住下来,其中有个人发了烧。结果,当地疾控中心接到电话后很紧张,问你们在哪里,不能动啊!接着,疾控中心医护人员穿着隔离服赶过来了,速度非常快。事先他们也不知道是我们,说明他们很重视这个问题。

当时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是李克强,省长是李成玉。河南对疫情很重视,李克强亲自抓这个工作。尽管当时全国的情况相当严峻,但我到河南的时候没有发现二代病例。后来出现的病例,都是外地输入的病人。河南人口密集,交通四通八达,如果出了问题,麻烦就很大。

有个事情我记得很清楚。有一个河南打工者在北京某医院担任护工,因为护理SARS病人感染了,医院要把他撵回河南。为此,我到河南当天晚上,就给国务院非典防治办公室写了一封信,建议“就地隔离”。后来,中央很快就下发了文件,要求对SARS病人就地隔离治疗。

中国新闻周刊:当时中央高层对SARS有哪些担心?

殷大奎:4月下旬,有一次我陪中央领导同志下去视察。领导问我:大奎,你分析一下明年情况会如何?我当时回答说,SARS还可能再来,但我们绝不会像今年这么狼狈,毕竟我们有了一定的防治经验。但我也说,在SARS的应对方面,如果10分是满分,我们现在最多只能打5分。还有不少问题没有搞清楚。

中国新闻周刊:10年前,如果出现重大传染性疾病,卫生部门一般会采取什么态度?是公开还是不公开?

殷大奎:这要看什么情况。在卫生部任副部长时,我曾主管公共卫生以及传染性疾病防治。当时对于突发性疾病,一般是采取“内紧外松”的政策,也就是说,卫生系统内部抓得很紧,但外面都还不知道(发生了疾病)。

在副部长任上时,我就曾处理过另一起在我国首发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但我们很快就把它干掉了!当时,我感觉压力非常大。

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采取“内紧外松”的政策?

殷大奎:是情况还不完全清楚,如果这些重大疾病弄不好,容易引起社会动乱。但是非典之后,“内紧外松”的观念有些变化,更主动地对于传染性疾病采取公开态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该向公众公开。目前,在信息化网络化的背景下,国内外信息交流非常频繁,出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不能捂盖,否则要承受更大损失。

殷大奎
殷大奎,祖籍湖北,1940 年 10 月 出 生。历任华西医科大学主任医师、华西医科大学副校长、四川省卫生厅厅长。1993 年至2001年任卫生部副部长。2003年SARS爆发期间,被任命为国务院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督察组成员。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中国医师协会会长。

中国新闻周刊:SARS的经验教训,对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意味着什么?

殷大奎:公共卫生最体现公益性。最近北京雾霾天气,这是最具有公益性质的,做好了大家都受益。每个人都要呼吸空气,北京的PM2.5值这么高,穷人和富人都逃不过。所以,公共卫生是政府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担任卫生部副部长前,我当过四川的卫生厅长,我开玩笑说我当的是“叫花子厅长”,要四处讨钱。从四川卫生厅长到卫生部副部长,我很清楚公共卫生投入前后的变化。

SARS虽然是件坏事,但它推动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SARS之后,我们国家对公共卫生工作有了更多的重视,疾病预防的控制也得到更多关注,特别是早期的预防。国家在公共卫生方面投入也增加了,特别是在医疗保障上投入非常大。

SARS之后,国家也加大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尤其是在基层,这个体系已基本建立起来了。而在10年前,卫生防疫体系只是一个框架,很不完善。作为一个老卫生工作者,我对此感到很欣慰。

猜你喜欢
非典型卫生部疾控中心
超声造影对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果分析
疾控中心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与护理干预
疾控中心健康教育在慢性病防控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2019新型冠状病毒效果图
德国流行“非典型就业”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辨证论治之我见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药辨体施防的思考
卫生部崔月犁部长寄语本刊
卫生部顾问钱信忠为本刊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