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聿南
看完“掉了链子的姜戈”后,跟网友发生了一点争执。有人认为,昆汀是鬼才,是神级导演,拍片百无禁忌,擅长剑走偏锋,用现有的“学院派”的电影规则来衡量他的作品是愚蠢可笑的,只有不了解“昆神”的门外汉才会这么干。笔者认为,岂有此理。昆汀虽有一鸣惊人的才华,履历上有多部脍炙人口的杰作,但绝不至能藐视任何现有电影法则而独创一套的境界。他的不按理出牌,归根到底还是以赢牌为目的,即作用于影片的娱乐性和艺术性,为观众提供感官愉悦和智力乐趣。他的电影能同时诉诸不同层次的观众,外行可以欣赏跌宕的历险、饶有韵味的对白、滑稽的动作、血淋淋的画面,内行会注意到各种细微的典故、隐喻、呼应、致敬,油然而生找到迷宫出口般的满足感。
昆氏博采环球各大派所长,但施展起来,就浑然不见别家风范,倒像是他自创一般。要不是他时不时安插些诡异的镜头、雷人的道具、不合时宜的装束来表明“俺致敬了某大师”,谁也看不出他这一手出自何家。昆氏出道二十余载,作品不多,除了《杰克·布朗》是改编自畅销小说、被昆迷视为最缺乏昆氏特色的作品之外,其余长片作品都是昆汀亲自编剧,是真正意义上的作者电影。
其个人招牌式的鬼马风格,可分作两类。
一是打造超现实世界。一部影片中冒出一两句荒唐台词,保证会拖低整体质量,但若满篇都是恶搞胡闹、前言不搭后语,反倒能成就一部无厘头佳作。这是观众的心态使然。《杀死比尔》是世界观的超现实,女杀手、日本武士、白眉老道、墨西哥枪手、大锤萝莉,共冶一炉,天花乱坠。《金刚不坏》是角色内心的超现实,特技驾驶员久经刺激成了飙车杀人魔,翻开任何犯罪心理教材,都找不出这种案例,只在昆汀的宇宙中存在。前者是现实角色被架空世界改造,后者仿佛另一时空的人莅临现实世界,都有一份劝人“别当真”的虚幻感,为了追求各种奇观,可尽情填充不合常理的细节。
另一类可以归纳为遵照银幕逻辑可以成立,但该领域别人罕有涉足。《落水狗》《低俗小说》《无耻混蛋》单看剧情简述无甚出奇,但劫匪大谈麦当娜、黑帮大哥惨遭“爆菊”、希特勒葬身一群无良敢死队之手,无不别出心裁。任何影片的叙事都是封闭的,但世界设定本身是开放的。昆汀大胆打破了类型片的封闭性,将叙事延展到人迹罕至之处,让观众思维预设内的东西与外部冲撞,越是博览群片的影迷,反而越容易被他的出乎意料“闪瞎”。但打破壁垒是需要技术含量的,一旦开垦处女地,就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不留神便会从新鲜好玩堕入荒唐无稽。昆汀的分寸感把握极佳,让人新奇又不反感。
《被解救的姜戈》显然不属于第一种,没有混淆的时代特征,没有暧昧的文化背景,角色塑造脚踏实地,以德国神话比喻姜戈的使命,从大仲马、贝多芬描画牙医的动机抉择,从姜戈对法语称谓的着迷、对主人的“鞠躬尽瘁”勾勒邪恶黑白庄园主仆二人的面貌,纵有夸张也很有限。动作上也只是把子弹穿肠的壮烈、敌营灰飞烟灭的爽快拍得更R级。昆汀向多部意大利西部片致敬,但若论夸张噱头,上世纪60年代的独臂枪手、盲人枪手、神经病枪手、癫痫枪手、无手枪手你方唱罢我登场,故事之离奇只有想不到,没有拍不出。相比之下,“姜戈”倒有被穿了束身衣的克制。
其实,看看“黑人奴隶被解救后大破白人庄园,抱得娇妻归”的梗概,已经能将本片归入第二类。此类剧作属于火星撞地球,要让观众“当真了看”(注意此处“当真”的含义),就不能胡天海地填塞酷元素,要比一般商业片更注重逻辑严谨,必须在细节上更下功夫。你要让人相信《低俗小说》里的朱尔斯能保持职业杀手和上帝信徒两种身份,要说服人《无耻混蛋》里的“犹太猎手”会在步步占优后突然满盘皆输,就必须将角色刻画、故事前因后果交代得巨细靡遗。这细致有一种副产品,即与无厘头截然相反的另一种逗乐:白头巾众匪对这玩意之不实用抱怨连连,姜戈射杀两个仇人后牙医赶到撂下一句“他们是谁”,都是毫无设计感、不动声色的笑料。这细致也有副作用,即让逻辑的稀疏格外醒目:比如极力展示牙医的老练世故和姜戈的心机与定力,计划编排也滴水不漏,可是到了餐桌旁却被看出破绽;又比如冬季姜戈已成为“南部最快枪手”,却在牙医突施袭击时反应比保镖还慢。
笔者对这部《被解救的姜戈》多少是带点遗憾的,剧作上恼人的纰漏倒在其次,主要因为那个爱玩电影的昆汀似乎在逐渐离我们远去。玩电影和使电影看上去好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许多朋友评价昆汀的作品时,常将两者混为一谈。前者出于率性,并不将观众的感受放在首位考虑,玩得惨败的不计其数,包括某些“先锋艺术片”导演,凤毛麟角如昆汀玩出了风格,便成为邪典教主;后者是匠人心态,琢磨观众嗜好,算计影片原料。昆汀一直同时扮演两种角色,在一部典型的昆氏作品中,两者也能完美和谐地共存。但观众的口味变得快,新世纪以来,昆汀的作品已被主流商业片吸纳,从《杀死比尔》《刑房》到《无耻混蛋》,本身并不缺好玩的东西,但从中品出的“玩性”却越来越淡了,《被解救的姜戈》延续了这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