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非
有客问:“现在的学生和以前的学生比,有哪些不同?”
这个问题没法简单地回答。每个年代的学生受时代风气的影响,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当然有很多不同。比如,和二三十年前比,现在的学生物质生活条件好,学校和家庭的“硬件”都非同一般。当年哪个同学坐了一回小车,大家就会说他“坐了公家的车”“有背景”;现在放学时,学校门口的三条路堵上两条半,像停车场,而在学校附近租房、步行上学的才是有钱人。总而言之,如今学生的生活目标太直接,生活单调,学习比较功利;简而言之,“不好玩”。
大约20年前,看过两个学生打赌兑现,甲撕了一元钱食堂菜票给乙,说:“我服。”原来考前二人设赌,乙说:“期中数学准备考个65分,多一分不要,少一分不行。”甲则表示:“这回考个80分就够了。”考完后试卷发下来,甲“不小心得了个85分”,乙则“准确地得到65分”。也就是说,他们在比操控能力,在他们眼中,考试成了游戏。需知掌控考试得分,要比回回得满分更难。他得仔细揣摩试卷,看清结构和分值,估算阅卷标准,了解老师的批改习惯,算好了、算准了,才动手。依我看,这是真正有管理才能的人,只有他们才有能力去从事卫星发射、空间对接、宏观经济调控以及情报搜集、精确制导打击一类的技术工作,而这些工作未必需要考试回回得满分的人。教育界流传的所谓“第十名现象”的主角往往就在你身边,有许多大活人给你做例子,就看你有无见识了。聪明的教师及明智的家长根本不在乎考试名次是否“数一数二”,只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一种学生,既适应成群结队,也爱独往独来,有集体观念,但畏惧“集体主义”,这些,也多是能成事的人。一个人独处,不感到孤独,效率高,爱思考,这种学生才是所谓的“狠角色”。通常学校教育往往关注学生中的活跃分子,其实素质最高的学生,几乎都是沉潜型的——中学时代就能习惯寂寞,宠辱不惊,淡定从容。有几个这样的朋友,一生受益无穷。
1989年送考,上午考过,下午还有一场,天热,我和学生在草地上休息。大门外送考的人虽不及现在多,但也是前呼后拥。我带的那个“少年班”多是外地学生,坐在草坪上吃午餐,只有面包和水,两大包榨菜,当时也就这个条件。除我们这一群人,校园里只看到一个男生,孤身一人,坐在草地边,用个玻璃酱菜瓶喝水,啃的烧饼是那种最便宜的,南京人称作“侉烧饼”。然后,他从容地整理好讲义夹,放在石凳上当枕头,睡下。我悄悄对学生讲:“以后上了大学,要注意结交这样的同窗,独往独来,生存能力强,他们是真正的狠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