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 唐绍林 李兵
在一所学校内部,正式组织主要是党、政、工、团及科研组织等。除了这些正式群体之外,其内部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形式、交往深度不一的“小圈子”——非正式群体。然而,在学校民主管理中,学校领导往往注重统战、群团、工会、教代会等正式群体组织的建设,而忽略了非正式群体在民主管理、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不予重视,放在学校领导的工作视野之外。事实上,非正式群体在学校构建和谐校园中起着其他正式组织无法替代的作用。学校领导要切实重视非正式群体的发展与建设,多策略进行引导、协调,促使其在学校发挥积极健康向上的作用,构建民主和谐校园。
基于对学校教职工“非正式群体”的认识,作为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正视教职工中存在的“非正式群体”现象,允许教职工之间由于兴趣爱好相同而经常聚在一起交往。对这些非正式群体,绝不简单的斥之为“小圈子”或“小团体”,特别是不能对与学校决定有不同意见的,或对学校领导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不满的,甚至提出批评的非正式群体,采取打击报复或压制的错误做法。要正确引导和利用好教职工中的非正式群体,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到学校建设中来,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撑。要充分依靠学校党组织、工会、共青团、年级组、教研组的主导作用,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切实摸清家底,建立台账。特别是要清楚教职工中每个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以便开展工作。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入手。
提高非正式群体组织的管理力
通过对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引导,建立协会,打破年级、学科界限,增进学校非正式群体成员的了解,加强与学校正式群体的联系,扩大交际面。通过自主申报建立羽毛球协会、乒乓球协会、教职工男子篮球协会、钓鱼协会、自行车骑行协会、排球协会等一系列的正式组织。
比如,学校有一部分教职工就喜欢打羽毛球,经常相约打羽毛球,打球的地点很不固定。随着学校体育馆的改建,学校改建的羽毛球馆为教职工打羽毛球提供了场地,加入的教师越来越多,还成立了相应的协会,不仅丰富了老师的业余生活,还以此为平台,将羽毛球办成了学校的第一大协会,成为了学校的一大特色。
学校原来也有一支教师男子篮球队,主要由工会组织,参加上级工会组织的教职工篮球比赛,平时在一起打球的时间很少,都是临时组织起来参加比赛。后由学校老师牵头,组织成立了教职工男子篮球协会,每周四下午定期开展活动,同时也有和兄弟学校的篮球队举行比赛,增强了学校与兄弟单位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了解。
学校通过对正式组织成员的引导,将原来一些非正式群体组建成协会,纳入学校工会组织的视野,开展各类活动,提高了对非正式群体组织的管理力。
增强非正式群体组织的向心力
尊重教职工非正式群体成员的民主权利,主动与他们“为伍”“为谋”。在学校内部,一定要充分发扬民主,形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民主氛围。特别是涉及教师根本利益的一些工作,如评优、选先、职称、晋级、工资等一定要坚持校务公开,用公开、公平、公正的作风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铲除消极型群体、破坏型群体产生的温床。学校尤其要注意亲近非正式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倾听他们的意见,成为他们出谋的导师,策划的参谋,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与教育,使他们能在学校校务公开中充分发表意见,行使好非正式群体成员的民主权利。
学校领导要根据个人兴趣爱好,主动参加到教职工非正式群体中,参加活动,及时掌握教师的思想动态和他们对学校各项方针、政策、措施以及规章制度的意见和看法,做到下情上达。党政领导主动加入各种协会,中层干部也参加了协会,并成为一些非正式群体活动中的中坚力量。学校这些非正式群体都能支持工作,并围绕学校工作开展诸多有益活动,学校非正式群体中的向心力明显增强。
发挥非正式群体组织的示范力
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岗敬业、拼搏进取的优秀教师群体。如学校省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他们是各个学科的带头人,是学校精神的忠实实践者,是最早为学校精神所同化的群体。他们往往也是某些非正
式群体的核心和骨干。而他们所在的非正式群体往往也是正向性
群体,学校领导要抓住这些优秀教师群体的闪光点,通过大会、座谈会、板报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弘扬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来的精神。这些“先行者”在与其他教师、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使“其他教师”对学校精神也逐步地认同。从而发挥正向性非正式群体的示范力。
提升非正式群体组织的正向力
通过工会组织,学校充分了解并掌握各非正式群体的情况,做好核心人物的工作。对那些品德高尚、业务能力强、有组织管理能力的核心人物,学校要大胆地使用,把他们提拔到基层领导岗位上,使其既是非正式群体的首领,又是正式群体的骨干,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对那些不适合做管理工作但又有一定特长的核心人物,学校应肯定他们的长处,为他们发挥特长提供条件,同时还要理解和尊重他们,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让其了解学校的有关情况,争取他们与正式群体合作,以减少内耗。对那些起消极作用的非正式群体的核心人物,学校应严格要求,加强教育。
对因个人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相近而形成的处于中性的非正式群体,如扑克迷、棋迷、球迷等,要认真分析其对学校总目标的利弊影响。采取恰当的引导方法,将其引入学校正式活动的范围和轨道。对沉迷于麻将的教职工,学校工会积极为他们组织有益的活动,开展竞赛,让教职工在课余时间尽情活动,并增强教职工对这些有益活动的兴趣。对那些注重个人利益,因种种需求未满足而表现消极,有些行为往往很不理智,甚至对组织目标起破坏作用的非正式群体,学校可以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
在具体工作中,要认真分析,摸清消极因素产生的根源。对某些成员的合理需要,要及时予以满足;若需要合理而暂时做不到,要予以说明。对打抱不平的教职工,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他。对职称、工资不满或受了某种处罚的教职工,要从不同角度加以说明,要认真帮助、引导、感化校园非正式群体,使之提高认识,解除心理障碍。对那些拉帮结派、与组织相对立,起破坏作用的极个别人,要严肃处理。通过疏导,促使大部分组织成员向组织目标或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转化。从而提升非正式群体的正向力。
形成非正式群体组织的凝聚力
充分依靠和发挥学校党组织、工会组织的作用,有意识地把学校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文体活动、组织教职工聚餐、外出活动、参观学习等活动载体,努力将非正式群体引入学校正式活动的范围和轨道,扩大其成员交往的圈子,让他们感受到大集体的温暖,领悟到融入大集体的乐趣,从而增强全体教职工的凝聚力。如举行教职工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等,比赛调动了教职员工的运动积极性,既锻炼了身体,又提高了团队凝聚力。
增强了非正式群体的影响力
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参加活动的人不仅锻炼了身体,增进了了解,还结交了朋友。影响力越来越大,加入协会的人员也越来越多,不仅有兄弟学校的体育教师、本地企业的老总参加,还有区委、区府的领导的加入。不仅有利于学校非正式群体组织的凝聚力的增强,也为学校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之,在一所学校内部,教职工“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和存在是客观的,也是合理的。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充分重视非正式群体在构建和谐的校园,推进学校发展中的作用,要客观分析其特点,熟悉掌握其基本情况,采用切实有效措施和策略,加强对教职工“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培养教职工的群体意识,形成良好组织文化,建设风清气正、阳光向上的教职工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