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明忠
(广东医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水球是一项流行和要求高的运动[1],包括男、女子项目。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男子国家水球队获得第十二名,女子国家水球队更获得第四名的辉煌成绩[2,3]。目前开设男子水球项目的省队有:广东、上海、湖南、广西、北京,广东、上海、湖南均有一、二线队伍,而广西、北京还不足以有一支完整的一线队伍;女子水球项目的省队有:天津、北京、广西、成都、上海。造成队伍少的原因之一是参与水球运动的人少。在水球运动员选材的数量缺乏时,科学选材的质量更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科学选材与育才,是当前中国水球的迫切需要。
竞技体育竞争日益激烈的发展趋势和成材率相对低下的客观事实表明,当运动成绩发展到一定阶段,运动员的先天条件就成为促进或制约运动成绩提高的主导因素,所以选材工作更为重要。虽然科学训练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和途径,但运动员本身是否具有运动天赋,无疑是其科学训练能否发挥成效的先决条件,因此运动员的科学选材也成为世界各国竞技体育界密切关注的领域之一。
依选材学科领域区分,单学科选材法包括:形态学选材、生理学选材、生化学选材、心理学选材等几种[4]。
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水球选材相关文献,特别是国内外关于水球运动员形态选材的研究,分析总结我国水球形态选材的不足进而指出努力方向,为水球的科学选材提供依据。
运动科学选材就是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客观指标的测试,全面综合评价和预测,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某项运动的人才从小选拔出来,进行系统地培养,并且不断地监测其发展趋势的一个过程[5]。
竞技运动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体型与运动成绩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是运动选材的一个重要内容。体型选材研究,就是探讨各运动项目(群)的体型特点、分析影响体型的主要因素和生长发育过程中体型变化规律、预测其体型发展的趋势与可能达到的水平,并且通过体型选材指标测量细则与评价,为不同专项选拔最佳体型的优秀苗子[4]。
形态选材是运动员选材的重要环节。环境因素对于身材变化的影响远大于遗传因素[6]。自从 19世纪中叶起,特别是20世纪前半叶,工业化国家的人民有一个体格增大、生长速度加快的趋势[7]。这种长期积极的趋势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生活条件、营养、传染病控制的改善[8]。通过观察上世纪人类体格的长期趋势发现,童年期结束时的身高每平均十年提高1.3Cm,青春期中期身高平均每十年提高1.9 Cm,青年平均每十年提高 0.6 Cm[9]。人体形态不仅直观反映了整体体貌特征,还反映了局部形态特点。运动员身体测量的结果反映了身体形态、比例和成分[10],是决定可能获得竞技比赛胜利的重要因素[11]。
水球是一项要求非常高,对抗激烈的同场对抗性项目。水球比赛由高强度的冲刺或对抗和中低强度的游动组成[12]。水球运动员身体形态和组成不同之处,归因于生存环境和水球训练、比赛的变化[13]。既然优秀的形态指标可以为选材成功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形态选材的成功与否和专项成绩的提高关系密不可分,也就意味着优秀的形态指标为水球运动员选材的成功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优秀运动员与众不同的身体测量特征是经过世代自然选择遗传下来的和适应运动训练要求的结果。最终的身体形态和组成是“运动形态最优化”的产物[14]。所以我们必须挑选一些经过早期训练后,有可能产生水球“运动形态最佳化”效果的运动员来进行专项训练。
经过多年周期性专项训练后,总结技能主导型同场对抗类项群形态特点(篮球、手球、水球)是:身高体长、躯短肢长、围宽厚度不大、皮下脂肪少、手大脚大、跟腱清晰、足弓明显[4]。
杨东潮指出:我国水球运动员身材较高;体重较大; 躯干短,四肢长;胸围、上臂围和大腿围粗壮, 小腿围细小;肩宽臀窄; 手大足小等特点[15]。
优秀水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是经过多年周期性专项训练后,身体产生“运动形态最佳化”的结果。
优秀运动员的模式特征是指高水平优秀运动员在最高竞技状态时、各主要竞技能力因素状态模型的客观描述[16]。根据运动训练学,任何一个运动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高低,都是由运动员的心、技、体、战、智五个方面的能力所决定的[17]。其中,体能又包含形态、机能及素质三个方面的状况。高水平运动员的选材也应从这七个方面着手。水球运动员选材内容的确定是依据自身项目的特点及竞技能力构成因素在运动中的地位来确定的。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主要为七类,各类因素在不同项目中的地位表现是不同的,其在水球运动中的地位表现见表1 。
表1 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要素的理想模式[17]
水球属于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根据表1 可知,对水球运动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素质、技术和战术。有研究指出:水球是一项依靠不同位置上的每一位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多样化竞技能力而取胜的运动[18]。从不同位置的任务来看,水球的中锋和边锋就是在激烈的身体对抗中制造射门机会和造成防守队员严重犯规被判罚离场而获得定位六打五的射门机会。更有研究指出水球中锋消耗大部分的比赛时间与对手搏斗,就像摔跤[19]。当比赛时,水球运动员的身材大小被认为是重要的因素,它可以使运动员在场上占据有利的位置,并且在传、接球过程中占有优势[20]。所以,形态在水球专项中也占据重要的地位,而水球运动员形态选材也是必要的。
现有国内外文献主要 是从身体形态来作为水球运动员的选材依据:
杨东潮指出:我国水球男子运动员身材较高;体重较大;躯干短,四肢长;胸围、上臂围和大腿围粗壮, 小腿围细小;肩宽臀窄; 手大足小等特点[15]。潘盛华指出:身高、体重、臂长、肩宽、臂展在水球运动员的选材中比较重要,其中中锋运动员更是要有身高、体重的绝对优势[21]。它首次提出在水球运动中,不同的位置对运动员形态上的要求。Lozovina,V.和Pavicic, L.于1980年和1995年分别测试克罗地亚水球俱乐部运动员的形态指标,指出:运动员的身材更高、四肢更长、腰部更细、肩更宽、体重不变、肌肉脂肪比提高,这些测量结果可能是人类长期发展趋势和形态适应训练的结果[22]。Lozovina, M.等根据司职位置的不同,把水球运动员分为中锋、边锋、外围、后卫、守门员5个组别,测试他们23个形态指标后指出:除了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其余变量组内、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中锋、后卫的骨骼与守门员、边锋、外围的骨骼有显著性差异,中锋、后卫的骨骼比守门员、边锋、外围的骨骼更长更粗;中锋的体重、体积与其他位置的运动员相比有先相互性差异,中锋比其他位置的更重更大;中锋、后卫的体重、胸围、前臂围与其他位置的运动员有显著性差异;中锋的皮下脂肪组织、皮褶厚度比其他位置的运动员大(有显著性差异)[23]。
我国形态选材所运用的指标与国外几乎一样,也开始按照不同的位置要求来分析形态指标的差异。水球形态选材有一个趋势,细化每个位置上特定要求的形态特征,根据不同位置形态特征来选材。2005年国际水球协会更改了水球比赛规则,这就要求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水球运动甚至是具体位置的制胜规律,从而挑选符合规律的青少年进行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训练。
我国现有的水球形态选材研究只描述形态方面的特征,并没有建立形态指标模型、权重模型、评价模型。
在多年运动训练周期计划中,尽管运动员选材和早期育才是非常有价值的阶段,但是这些过程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检查和精炼[24]。
我国水球运动员形态选材研究十分缺乏,以往研究对水球形态模型指标权重不清、且缺乏评价。建立水球各级运动员形态模型(包括指标模型、权重模型、均值模型与评价体系), 为水球运动员科学选材提供实证意义上的参考,是水球运动发展中迫切解决的问题。
[1]Farajian P, Kavouras SA, Yannakoulia M, Sidossis LS.Dietary intake and nutritional practices of elite Greek aquatic athletes. Int J Sport Nutr Exerc Metab ,2004,14:574–585.
[2]http://2008.sports.cn/sports/wp/chn_news/2008-08-22/1 612326.html
[3]http://2008.sports.cn/sports/wp/chn_news/2008-08-19/1 606693.html
[4]王金灿.《运动选材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5]曾凡辉,王路德,邢文华.《运动员科学选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6]Johnston FE.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on growth:extent and significance. In: Hauspie R, Lindgren G, Falkner F, editors. Essays on auxology presented to James Mourilyan Tanner. London: Castlemead Publications,1995:402-13.
[7]Tanner JM. The secular trend towards earlier physical maturation.Belg Tijdschr Geneesk. 1966,44:524-39.
[8]Hauspie RC, Vercauteren M, Susanne C. Secular changes in growth and maturation: an update. Acta Paediatr Suppl.1997,423:20–27.
[9]Meredith HV. Finding from Asia, Australia, Europe,and North America on secular change in mean height of children, youths, and young adults. Am J Phys Anthropol,1976,44,:315-25.
[10]Carter JE, editor. Physical structure of Olympic athletes. Part II. Kinanthropometry of Olympic athletes.Medicine and Sport Science. Basel: S. Karger; 1984,18.
[11]Battinelli T. Physique and fitness: the influence of body build on physical performance. New York (NY):Human Sciences Press,1990.
[12]Hohmann A, Frase R . Analysis of swimming speed and energy metabolism in competition water polo games. In:MacLaren D, Reilly T, Lees A (eds)Swimming science VI:biomechanics and medicine in swimming. E& FN Spon, London,1992: 313–319.
[13]Lozovina V, Pavièiæ L, Lozovina M. Analysis of Indicators of load during the game in activity of the second line attacker in water polo. Coll Antropol.2003,27:343-51.
[14]Norton K, Olds T.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athletes over the 20th century: causes and consequences.Sports Med,2001,31:763-83.
[15]杨东潮等.我国优秀水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的探讨.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0,10(1):87-90.
[16]周树海. 我国男单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身体形态选材的研究.广州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
[17]田麦久.运动训练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2.
[18]Smith, H. Physiological fitness and energy demands of water polo:Time motion analysis of goaltenders and field players. In FINA(Ed.), Proceedings of the 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Notation Amateur (FINA), First World Water Polo Coaches Seminar.Lausanne:FINA.1991:183-207.
[19]D’Auria, S and Gabbett, T. A time-motion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women’s water polo match play. Int J Sports Physiol Perform ,2008,3:305–319.
[20]Tsekouras, Y. E., Kavouras, S. A.,Campagna, A.,Kotsis,Y. P.,Syntosi, S. S.,Papazoglou, K.,Sidossis, L. S. The anthropometr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lite water polo players. Eur J Appl Physiol,2005,95(1):35-41.
[21]潘盛华.浅析优秀女子水球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特点.游泳:37-39.
[22]Lozovina, V. and Pavicic, L. Anthropometric changes in elite male water polo players: survey in 1980 and 1995.Croat Med J,2004,45:202-205.
[23]Lozovina, M. and Durovic, N.and Katic, R. Position specific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lite water polo players. Coll Antropol,2009,33:781-789.
[24]Durand-Bush, N. and Salmela, J. The development of talent in sport. In handbook of Sport Psychology, 2ndedn.(edited by R. N. Singer, H. A. Hausenblas and C.M.Janelle).New York: Wiley,2001:26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