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度开发公共教育学课程资源的经验与启示

2013-05-10 02:30孙来成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3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启示实践

【摘 要】公共教育学是所有师范生的必修课,多向度地开发课程资源,不失为进行公共教育学教改的有效途径。主要开发路径包括:坚持专业标准,统整课程内容;优化资源组合,改革教学方式;实行课程审议,学生参与决策,使学生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者和创造者,发挥多方面的潜能、积极性和主体性。

【关键词】公共教育学;课程资源开发;实践;启示

师范院校的公共教育学课程与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课程结构封闭、课程内容空泛、教学时空阻隔、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示范性缺失等弊端。为了树立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理念,培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构建具有地方办学特色的公共教育学教学模式,乐山师范学院最近几年进行了公共教育学教改尝试,尤其在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和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新的体验和收获。

一、坚持专业标准,统整课程内容

国际教育组织在论及师范教育和师资培训问题时,曾就教师教学学科培训的最低标准基础课程内容提出如下建议:当代各种世界性问题对教育的影响;教育哲学、一般美学知识和设计知识;管理和系统理论对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的影响;对学习者、人际关系和学校生活质量的了解;教育学和教学法研究、信息论和交流理论对学习的影响等等[1]。根据这一教师专业化的知识标准,我们对教育学这门课程的内容进行了如下建构。

(一)专题教学方面:把握基本理论,理清基本问题。曾经有一种倾向,认为师范生只需要极少的理论或者不需要理论,需要的只是技能。前新东方学校的校长俞敏洪在给大学生作演讲时说过:“我发现现在的大学生和我们那个时代的大学生相比,在读书方面很功利,只读有用的书,不读无用的书,殊不知,你最终成长的高度取决于你底蕴的厚度。”[2]试想,如果没有持续的理论提供给养,那么,师范生技能的高度会是多么有限。

(二)教学实践方面:打通教育见习、实习和学科教学论之间的阻隔。由六位教育学专业的老师负责“专题”教学中的课堂实践教学、三位学科教学论指导教师负责学科教学实践、两位辅导员负责教育见习的管理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管理与检查、两位中学学科教师负责学科教育教学的实践指导。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观摩、教育见习与教育教学体验等,旨在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

(三)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方面:增强底蕴与素养,学会做事和与人共处。我们的公共教育学一般都是安排在学年度的下半期,为了保持学习的连贯性、体验性、探索性和实践性,我们从寒假开始,就要求每个学生:读一本教育名著或教育教学经典案例,形成读书报告;上一堂课,自寻教育教学体验机会;写一篇上课的教案或教学反思日记。在学期中,学生自行组成问题探究小组,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基于一定的现实教育教学问题展开研讨,并发表或呈现小组观点和经验。暑假里,要求学生对三字一话等不达标的进行自我改进;写教育小论文一篇,看教育方面的影视一部,写观后感;去中小学听课(次数不限),作好听课记录;与中小学教师主题交流一次,作好交流记录等,以提高学生素养和能力。

二、优化资源组合,改革教学方式

公共教育学课程资源具有开放性,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就是要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将不同的课程资源组合起来,最优化地加以使用。针对目前公共教育学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运用了下列三种教学方式。

(一)案例纷呈式

案例纷呈式就是以典型案例组织教学,广泛启动和利用课程资源并缤纷呈现于课堂之中的开发方式。案例教学法在公共教育学课程中使用,能够有效地将多种课程资源启用起来。案例教学可以拓展教学时空。从具体的教育情景中选取出的真实的事例,每一个事例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逼真的教育教学情景,学生通过感知这些事例,如同进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将书本上的理论与案例中的“现实”对接起来。第二,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师生通过讨论、对话、交流与沟通,使学生对复杂的教育实践产生比较清晰的认识,透过纷繁复杂的案例认识教育理论的实际,加深对抽象教育理论的理解。教师与学生构成了真实的“学习共同体”。第三,可以丰富教学手段。由于案例材料的载体形式是多样的,因此在案例的呈现过程中也应采用不同的方式:口头描述、文字叙述、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脑光盘等。[3]

(二)专题组合式

专题组合式就是将教学内容组合成不同的模块,以此来整合教学组织形式、教法、师资力量、评价方式等课程资源的开发方式专题的设置,可以将过于分解的内容根据不同的目标整合起来,同时也有利于解决教育理论相对稳定与教育实践变化迅速的矛盾,便于适时调整更新内容。不仅如此,专题教学还有利于整合课程资源,根据专题所承载的任务和包含的内容不同,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方式,如理论专题可以采用课堂教学,实践专题则可以采用现场教学与个别实践等方式。此外,还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师资源。我们有六位教师进行专题教学:理论功底比较扎实的教师承担教育原理专题的任务;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则完成教学原则、方法、教学工作基本环节等任务;有班主任工作经验的去讲班主任工作;有较高的科研水平的教师向学生面授教育科研方法;同时聘请一线教师来完成与实践密切联系的相关专题。这样,不仅能使教师在教学中得心应手,而且还能为学生提供精彩的样板。最后,还有利于完善评价方式。由于每个专题都是相对独立的,学生每学完一个专题,经考核合格,便可进入下一个专题的学习,而且不同的专题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也为组织弹性教学创造了条件。

(三)环境陶冶式

环境陶冶式就是通过整合丰富的环境资源,为师生创设一个优美的舞台,帮助或烘托他们展示和挖掘自身的潜力的开发方式。学校环境是一个有着巨大开发潜力的资源库,这些资源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挖掘开发。如,学校为课改的实施提供了最好的教学场所、设施设备,鼓励开展教学改革;通过板报、报纸专栏、广播、 网络等形式宣传课改的必要性、价值和意义。这些不同层面、不同方式的资源要素,尽管许多不直接作用于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的实施,但是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其中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对教育事业的尊重、教师职业的责任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其中,必将以内在的影响力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发挥价值导向、动机激励功能。而且,这种剥离了直接说教的浸润方式所发挥的作用是弥散的、高效的、持久的。从这种意义上讲,环境陶冶式是课程资源开发中备受关注的方式,但也是难度最大、需要长久的多方面的努力才能达成的开发方式。

三、 实行课程审议,学生参与决策

课程审议是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反复讨论权衡,以获得一致性的理解与解释,最终作出恰当的、一致的课程变革的决定及相应的策略。我们成立了由专家教授组成的公共教育学课程指导委员会和由主讲教师、辅讲教师、学科教学论指导教师、辅导员、中学学科教学指导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的课程集体,分别负责两个层次的课程审议。

首先是对《课程纲要》的审议,主要由课程集体实行。课程纲要是由我们6位教师合作设计的公共教育学的具体方案,它包括学生与资源情况分析、课程目标、学习主题或活动安排、评价建议等。审议的主要问题涉及:与学校教育哲学或教育学课程目标的一致性;与总体规划的一致性;该方案要素的完整性以及要素之间的一致性程度;目标的陈述、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关于实施与评价的建议等是否规范与可行;所需要的条件或资源是否具备等等。

其次是对《公共教育学教改实施方案》的审议,由课程指导委员会负责实行。对实施方案的审议,主要聚集于下列几个方面:(1)方案在课程定位、学生学业负担、教师工作量等方面是否符合国家课程计划以及相关的政策?是否有利于推进创新教育?(2)课程目标是否科学、合理、有效?(3)是否有利于学习方式的改变或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4)课程评价的方法是否多元,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5)是否关注学校现场的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是否具备条件?(6)是否考虑到校际合作与资源共享问题?(7)方案本身是否体现实用性、可行性、适切性?可以这样说,方案的形成和实施,是相关人员集体参与、共同商讨和审议的结果,其实质是参与式决策。

由于学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分享了应得的课程权利,他们在课程定位、课改实施与评价、如何保持教育学和学科教学论的连续性、课程内在逻辑的一致性、教改的资源和条件等方面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看法,并且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学生也真正成了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纵观整个公共教育学教改方案的实践,我们得到了很多启示:

首先,教改是必须的和可能的。不仅公共教育学需要教改,其他教师教育的课程都需要教改,之所以公共教育学要先行一步,这是由它的示范性决定的。尽管公共教育学的教改可能会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样受到同一个宏大叙事的制约,甚至还受到不同的微观叙事的一致曲解。但是,新课改和我们公共教育学教改所倡导的理念,是在许多国家行之有效的,在中国,最终也是要达成这些教育目标的。其次,教改的路是漫长的。就微观而言,公共教育学教改在整个师范教育体制这个巨大的锁链之中,仅占据重要的一环,要靠它的突破撼动整个链条的松动、升级换代、最终形成良性发展,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从宏观而言,教师教育机制要在现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框架内运行,升级空间或实现整体突破的空间并不是无限的。可以说,我们尝试的公共课教改承载了许多本不该属于它的重负。然而,从目前的现实性来考察,多向度地开发课程资源,不失为进行公共教育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S·拉塞克 G·维迪努著,马胜利等译.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67.

[2]王利芬.俞敏洪谈大学生就业[EB/OL].http://space.tv.cctv.com/act/video.jsp?videoId=VIDE1212992324839168.2008,5.

[3] 李允,陈立峰.对我们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反思与构想[J].当代教育论坛,2006,(5):22.

作者简介:

孙来成(1968-),男,江苏常州人,乐山师范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从事课程与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开发启示实践
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性研究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