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彬
我院机电系开设有机电一体化、机制、模具、数控、汽车运用与维修、通信技术等专业,各个专业的课程中均开设有物理这门基础课。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掌握一定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高级应用性人才,所以学习物理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力学,运动学,电磁学等相关知识打下坚实基础。我院机电系各专业的教育主要以就业为导向,对于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在改革,为了实现机电系各专业物理课程在高职教育中作用很好的发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使物理课程的课程内容与职业实践相联系,开发优质物理课程产品,旨在提高我院对于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物理作为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首先需要协调公共与专业之间的平衡,其公共意味着高职院校一般专业都需要学习这门课程,这门课程讲授的是专业基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总体水平至关重要;专业意味着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对于物理课程的侧重点不一样,即关注的焦点有所不同。
我院除了机电类各专业,对于物理知识的要求较其他专业更高一些,在此基础上,我院机电类专业的物理课程设置按照模块化的体系结构,知识单元划分为专业、基础和拓展三个模块,基本思路是,面向实际应用、淡化学科特征、突出能力培养。其中三个模块的基本作用为,(1)专业模块主要是以目前的物理学习知识去适应学生所学习的相关专业需要的内容。该模块是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需要以及所在行业的需求,深入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从而培养相关的技能。专业模块活动设置一些与日常生活、生产的实际密切相关,充分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为进一步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2)基础模块是所有专业必须要学习的基础性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物理知识和技能。(3)拓展模块主要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继续学习所需要的内容,该模块属于基础教学模块以及专业模块拓展和延伸。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建议专业模块与基础模块相互联系。例如在进行电磁学教学中,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教学的要求需要直接上升到相对应的专业模块要求中,不需要在基础模块教学中内容全部完成后才开始学习专业模块。
对于上述的物理课程设计,下面从三个方面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1.课程理论基础。学校的课程基础主要是学科分类,核心是学科教学,目标是掌握学科的基本规律、基本知识及相应技能。如,物理学科取出热、力、电、光、声等内容组成普通物理学。学科课程的重点为传授文化遗产与科学知识,也强调自身的逻辑系统。目前,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一般所采取的课程是这种类型。这种课程具有明显的特点:长期实践情况下,这类学科的结构、目标以及内容都与整个教育体系有明显成熟特征,所以组织教学实施很容易。对于学生来说有利于获得完整的、系统的学科知识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正是在这些特点的基础之上,学科课程在整个学校的教育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也使得许多人觉得学科课程是唯一课程类型,同时觉得学科课程教学为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唯一手段,也把学科课程的教学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师的教学效果唯一的标准。事实上,关于学科课程的教学,一般情况下是很难完成大纲教学过程的发展、教学及教育三大功能。
2.学习理论基础。学生的知识学习主要是通过类别化的信息加工活动,积极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或知识的类目编码系统的过程。学生在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同时,还要掌握学习该学科的基本方法,其中发现的方法和发现的态度是最为重要的。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学习是认知结构的改变过程。学习过程并非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知识或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这主要涉及到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也就是说,建构主义认为个体的学习是双向建构的过程。
3.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伴随着高职教育的逐渐发展,采用传统的课程体系已经无法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高要求,换句话来说是无法完成现代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目的。长时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都是模仿普通教育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而不去认真仔细思考一下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以及高职教育的目的性和特殊性。当前的学生学习的效率不高,学习的兴趣低下,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顾此失彼等问题。寻找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必须要探索研究出适合当前高职教育的课程模式。所以在高职机电类专业物理课程内容设置提出了模块化设计构想,总体组成由专业模块、基础模块以及拓展模块组成。专业模块主要包括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需要限定的选修的内容,使学生在熟悉基础模块的基础上,根据所学习专业需要和行业需求,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培养相关的技能。基础模块是所有学生必选的内容,是基础性内容以及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物理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拓展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继续学习的需要所设定的选修内容。
本文采用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质量保证体系来构建高职机电类专业物理课程的质量保证体系,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运行程序、覆盖范围和组织结构。这样的体系比较符合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实际。
高职机电类专业物理课程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程序分四个阶段:(1)计划。主要制定质量保证体系要解决的问题:物理课程主要做什么,该怎么做,也就是要清楚物理课程质量保证体系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本文中以 “目标,标准和措施”来描述。目标是相对稳定和宏观的描述,标准是对目标的具体化和量化表述,可以灵活调整。(2)执行。主要指的是具体执行物理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的过程,分为两个步骤:谁来做与我该做什么,详细来讲就是要明确质量保证体系中各部门和各成员的职责。根据全员参与原则,本文中涉及到的学院职能部门有科研处、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审计处等,各教研室、系部、以及学校领导、各科教师、学生以及管理人员等。(3)检查。主要是指对实践活动实施全程监控的过程,这个环节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找到问题发生原因的重要环节。(4)处理。主要是指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相应分析和归纳过程,也是提出问题相应改进建议的环节,含有诊断、判断、反馈、纠偏、改进等含义,但是在教育文献中使用“处理”词语表达的比较少见。上述运行程序的四个阶段用“高职机电类专业物理课程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程序流程图”来加以形象的表达,如图1所示。
图1 高职机电类专业物理课程质量保证体系运行程序流程
根据全面管理与全程控制的理念,高职机电类专业物理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的覆盖范围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1)课程活动展开的各个环节。本文中主要是指物理课程的设置、物理课程的实施和物理课程的评价,因为它们自身就是构成物理课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处于体系覆盖的核心位置;(2)影响物理课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和环节。本文中定义为物理课程研究、物理课程资源和物理课程管理,这些要素和环节虽然本身不直接构成课程质量但是会对课程质量的形成产生直接或间接,外显或内隐的影响。体系覆盖范围如图2所示。
图2 高职机电类专业物理课程质量保证体系覆盖范围图
物理课程管理组织是物理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要素之一,从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规模来看,许多院校教职工和学生数量已经超过了万人规模,因此,相对来说高职院校课程管理可能比较适合采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院校的课程管理最高组织是课程管理委员会,由教务处及分管教学的院长(或校长)共同组成的一级课程管理组织,系主任与教学秘书组成了二级课程管理组织,教研室和教师构成三级课程管理组织。课程管理委员会构成成员需要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才更加有说服力。由于课程管理委员会属于以改善课程管理保证课程质量而组成的非正式机构,所以,由教务处来代表委员会实施具体功能,但是课程重大问题决策权还在课程管理委员会。教务处本身课程管理行为应当在全校师生的监督下进行,体系组织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高职机电类专业物理课程质量保证体系课程管理组织结构
在当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下,基于我院机电类专业基础物理课程的特点,本文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职业实践,以及传统课程教育模式的弊端,对于我院目前物理课程设置,提出了针对我院机电类专业物理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从理论上对物理课程的设计提供依据,并提出了高职机电类专业物理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的结构模型,为开发优质物理课程和培养高技术高水平人才提供理论基础。
[1]王宁,于天贵,司毅.浅谈五年制高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2004,(4)
[2]李红莉.建设类五年制高职物理课程的改革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3)
[3]龚素涟.问题研究-学生评教[J].高教评估,1991,(5)
[4]郭继东.我国课程管理体制改革小议[J].教学与管理,1998,(7)
[5]付俊薇.主要发达国家高职课程的比较研究与借鉴[D].河北:河北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