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格列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NF-kB和PARP表达的影响

2013-05-05 09:18祝慧慧冯春梅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列酮吡格尼莫地平

刘 洋 祝慧慧 冯春梅 俞 波

吡格列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NF-kB和PARP表达的影响

刘 洋1祝慧慧1冯春梅1俞 波2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梗死区炎症介质NF-κB和PARP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动物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和吡格列酮组。观察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损害NSS评分,应用RT-qPCR检测梗死区NF-κB和PARP基因的表达。结果吡格列酮组较模型组NSS评分显著降低(P<0.05),梗死区NF-κB和PARP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能通过下调炎症介质NF-κB和PARP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脑缺血损伤神经功能恢复。

吡格列酮;脑缺血/再灌注;NF-κB;PARP

吡格列酮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 γ, PPARγ)的合成激动剂,是新一代噻唑烷二酮类代表性药物,其作为胰岛素敏感因子[1],已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疗效显著。近年来有研究者发现[2,3],吡格列酮还可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White等[2]通过meta分析发现在许多大鼠脑梗死模型实验中,经静脉注射或脑室内注射吡格列酮能够显著降低脑梗死体积,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炎症转录因子NF-κB和DNA修复酶PARP能够协同调节多种炎症因子转录,在脑缺血损伤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吡格列酮对脑梗死后炎症因子NF-κB和PARP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吡格列酮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盐酸吡格列酮片(烟台方正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229),尼莫地平注射液(河北永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1882)。反转录试剂盒、Trizol和Taq酶购自Takara公司,引物合成购自大连宝生物公司,NF-κB上游引物:AAGAAGCGAGACCTGGA,下游引物CCGGAACA CAATGGCCA;PARP上游引物:CCAGGGTCTTCG GATAG,下游引物GCGTGCTTCAGTTCATACA;β-actin上游引物GGGTATGGGTCAGAAGGA,下游引物GCTGGGGTGTTGAAGGTC。

1.2 动物造模及分组健康成年SD大鼠,体重160~180g,由哈医大动物中心提供[SCXK(黑)许可证号:2007D200]。线栓改良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9只,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20mg/kg)、吡格列酮组(20mg/kg)。尼莫地平组、吡格列酮组从造模前7d开始每日一次灌胃给药,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根据Culman等[3]的报道,本研究采用吡格列酮为最大有效剂量。

1.3 NSS法检测再灌注96h后,依据NSS评分标准评价大鼠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功能缺损最严重时得分为22分,无功能损伤为0分。

1.4 RT-qPCR检测提取各组脑组织内总RNA,参照PrimeScript™ RT-PCR说明书进行反转录、PCR检测及荧光定量分析。通过2-ΔΔCt方法进行样本相对定量比较。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以(±s)表示,各组间比较用LSD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损害评分与假手术组[(0)分]比较,模型组[(11.22±1.06)分]、尼莫地平组[(9.25±0.79)分]和吡格列酮组[(7.72±0.94)分]NSS评分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模型组和尼莫地平组比较,吡格列酮组NSS评分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27,P<0.05)。

2.2 RT-qPCR检测模型组PARP和NF-κB mRNA相对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多(P=0.000,P=0.000),模型组PARP和NF-κB mRNA相对表达均与尼莫地平组无统计学差异(P=0.124,P=0.598)。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PARP和NF-κB mRNA相对表达均显著降低(P=0.00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梗死区PARP和NF-κB mRNA相对表达(2-ΔΔCt值,±s,n=9)

表1 梗死区PARP和NF-κB mRNA相对表达(2-ΔΔCt值,±s,n=9)

注:*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组别 PARP NF-κB假手术组 0 0模型组 0.3587±0.045*0.875±0.061*尼莫地平组 0.315±0.029*0.856±0.026*吡格列酮组 0.175±0.025*△0.649±0.053*△F86.710 274.320P0.000 0.000

3 讨论

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s, TZDs)是PPARγ合成激动剂,PPARγ是核内受体超家族中的配体激活转录因子,在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炎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吡格列酮、罗格列酮和曲格列酮[1]均为噻唑烷二酮类代表性药物,吡格列酮作为胰岛素敏感因子已广泛应用于临床2型糖尿病的治疗。临床研究发现[3],吡格列酮治疗能显著降低心肌梗塞、脑梗死和2型糖尿病的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吡格列酮还能够促进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其在短期内即可显效,且无心力衰竭、水肿和体重增加等副作用。研究发现吡格列酮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大鼠脑梗死体积,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且其治疗无时间依赖性。White等[2]发现脑缺血后吡格列酮治疗组在任何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收缩期和舒张期的血压、心率和其它生理学变量均无显著差异,在体内未表现明显毒性,安全可靠。本研究发现与模型组和对照组比较,吡格列酮组NSS评分显著降低,再次证实了吡格列酮能够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

研究发现,炎症转录因子NF-κB能够启动脑缺血后炎症反应,影响炎症级联反应,放大炎症效应。而DNA修复酶PARP是NF-κB的共活化物,两者在炎症趋化过程中发挥协同促进作用,诱导静止的小胶质细胞转化为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促进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向脑梗死区迁移,加剧早期脑缺血的局部损伤,导致梗死区神经细胞的死亡。本实验发现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梗死区NF-κB和PARP基因表达显著增高,而使用吡格列酮可显著下调NF-κB和PARP基因表达,提示吡格列酮能够抑制与NF-κB和PARP相关的炎症反应。从而推测其机制可能与吡格列酮通过PPARγ途径抑制NF-κB和PARP等前炎症因子的转录有关[3]。

综上所述,吡格列酮治疗能促进脑缺血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吡格列酮下调脑梗死区PARP和NF-κB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1] Kataoka Y, Yagi N, Kokubu N, et al. Effect of pretreatment with pioglitazone on reperfusion injury in diabetic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Circ J, 2011,75(8):1968-1974.

[2] White A, Murphy A.Administration of thiazolidinediones for neuroprotection in ischemic stroke: a pre-clinical systematic review[J]. J.Neurochem, 2010,115(10):845-853.

[3] Culman J, Nguyen-Ngoc M, Glatz T, et al. Treatment of rats with pioglitazone in the reperfusion phase of focal cerebral ischemia:A preclinicalstroke trial[J]. Exp Neurol, 2012,238(2): 243-253.

R743

A

1673-5846(2013)01-0211-02

1 黑龙江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2 浙江省诸暨市中医院胸外科,浙江绍兴 311800

猜你喜欢
列酮吡格尼莫地平
PPAR-γ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增殖的影响
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采用凉血散瘀汤联合尼莫地平的临床疗效
吡格列酮保护糖尿病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吡格列酮对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罗格列酮保护氧糖剥夺复氧PC12细胞通过减少HMGB1释放和上调DUSP8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罗格列酮联合依那普利对腹膜纤维化大鼠的腹膜功能的影响
辽宁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基因T45G多态性与吡格列酮疗效的相关性
吡格列酮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43例临床研究
尼莫地平静脉泵入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