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玉玲
(高平市水利局,山西 高平 048400)
章庄水库位于高平市原村乡章庄村附近,是黄河流域沁河水系丹河支流许河的原村河上的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养殖的小(二)型水库。总库容56万m3,原设计兴利库容21万m3,调洪库容30万m3,死库容5万m3;原设计汛限水位932.50m,设计标准为3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935.10m,校核标准100年一遇。根据2007年实测资料,水库已淤积23.5万m3。
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卧涵输水洞等建筑物组成,大坝、溢洪道为5级建筑物。水库左岸紧邻陵沁公路,交通便利。
章庄水库于1958年10月开工,1960年3月竣工。建库时受历史条件限制,资料短缺、资金不足,且未采取质量控制措施,致使工程质量较差,遗留问题较多。为提高水库的防洪标准和大坝的安全性,对水库陆续进行过局部维修,但遗留问题未能彻底解决,50余年来一直带病运行,水库效益不能正常发挥。
水库大坝为碾压式均质土坝,最大坝高17m,坝顶高程在936.35~937.31m之间,坝顶长度120m,坝顶宽度2.65~3.00m;坝顶无防浪墙;大坝上游边坡1∶2.5,下游边坡 1∶1.5,迎水坡为干砌石护坡。修建陵沁公路时,弃渣堆至下游坝坡,形成16~21.7m宽的平台,平台顶高程在934.22~934.88m之间,自然坡比1∶1.52~1∶1.95,存在滑坡隐患。
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岸,为开敞式宽顶堰,堰顶高程932.50m,总长170m,泄槽断面型式为梯型,底宽3.0m,顶宽5.0m,深2m,纵坡 0.015,采用 M7.5浆砌石护砌。消能采用陡坡跌水,净宽3m,无衬砌。
卧管输水洞位于大坝右岸,输水洞尺寸0.6m×0.9m。卧管为浆砌石结构,共11阶11孔,孔口直径0.3m,最大泄量0.3m3/s,因年久失修,不能正常使用。
一是工程防洪标准低,达不到部颁标准。二是坝顶无防浪墙,坝顶高低不平。下游坝坡堆有弃渣,且坡比较陡,存在滑坡隐患。三是溢洪道进口约100m范围内,紧邻陵沁公路,库岸无防护设施,且公路路面高程低于水库校核标准洪水位,直接影响公路路基安全。四是溢洪道出口无消能设施,泄水冲刷坝脚,威胁大坝安全。五是卧涵输水洞年久失修,不能正常使用。六是缺乏必要的大坝监测设施。
此次除险加固大坝坝轴线向下游偏移2.856m,坝顶宽由3m加宽至5m,坝顶长140m。改建后大坝坝顶高程为937.15m,坝顶上游侧设防浪墙,防浪墙顶高程937.65m,宽0.5m,为M7.5浆砌料石结构。坝顶下游侧设路缘石,宽0.4m,高0.5m,露出路面0.1m,为M7.5浆砌块石结构。上游坝坡1∶2.5,采用反滤层加干砌块石护坡,反滤层厚0.3m,干砌块石厚0.3m,维持现状。下游坝体坝坡1∶1.5,存在滑坡隐患。此次对其削坡至1∶2.5,上覆50cm厚的虚土和草皮护坡,并在坝坡增设纵横向30cm×40cm的M7.5浆砌石排水沟。
坝顶路面采用C15混凝土路面,厚20cm,下铺20cm厚的碎石垫层。路面坡度2%,倾向下游。
3.2.1 溢洪道设计泄量
根据调洪演算,20年一遇设计洪水情况下,溢洪道最大泄量28.41m3/s,相应设计洪水位935.20m;200年一遇校核洪水情况下,溢洪道最大泄量57.92m3/s,相应校核洪水位936.85m。
3.2.2 工程布置
引渠段(桩号 0+000—0+010)为溢洪道引渠段,底板为30cm厚的C20钢筋混凝土;侧墙为重力式挡土墙型式,墙顶高程937.40m,墙高4.90m,墙顶宽0.5m,底宽 2.76m,背坡 1∶0.4,采用 M7.5 浆砌石结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值为1.21,大于规定值1.05,满足抗滑稳定要求。
控制段(桩号 0+010—0+015)溢流堰为开敞式宽顶堰型式,堰顶高程932.50m,堰长5m,净宽4m。堰底板厚0.5m,采用C20钢筋混凝土结构;侧墙为重力式挡土墙型式,墙顶高程937.40m,墙高4.90m,墙顶宽0.5m,底宽2.76m,背坡1∶0.4,采用M7.5浆砌石结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值为1.21,大于规定值1.05,满足抗滑稳定要求。
泄槽段桩号0+015—0+185。其中,桩号0+015—0+105段为直线段,该段横断面为矩形,底坡1.3%。底板为0.3m厚的C20钢筋混凝土,下铺设30cm厚的碎石,纵横向并设排水管。边墙为M7.5浆砌石重力式挡土墙型式,墙高4.90~3.08m,墙顶宽0.5m,底宽2.76~1.83m,背坡 1∶0.4。
桩号0+105—0+135为水平转弯段,转角62°,中心线转弯半径27.8m。该段横断面为矩形,底坡1.3%,底板为0.3m厚的C20钢筋混凝土,下铺设30cm厚的碎石;边墙为M7.5浆砌石重力式挡土墙型式。墙高3.08m,墙顶宽 0.5m,底宽 2.03m,背坡 1∶0.4,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值为1.18,大于规定值1.05,满足抗滑稳定要求。
桩号0+135—0+185为陡槽段,该段横断面为矩形,底板为0.3m厚的C20钢筋混凝土,下铺设30cm厚的碎石;边墙为M7.5浆砌石重力式挡土墙型式。墙高 3.08~6.30m,墙顶宽 0.5m,底宽 2.03~3.32m,背坡1∶0.4,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最小值为1.18,大于规定值1.05,满足抗滑稳定要求。
消能段(桩号0+185—0+205)采用20年一遇设计标准,消力池长20m,坎高1.0m,消力池底板始端厚度0.6m,末端厚度1.2m。
溢洪道泄槽底板每隔10m设1道横缝。泄槽边墙分缝和底板横缝一致。泄槽底板下设30cm厚的碎石排水和纵横向无砂混凝土排水管,将水排至下游。
卧管输水洞位于大坝右岸,卧管为浆砌石结构,由于年久失修,不能正常使用。此次对其维修改造,型式不变。
此次除险加固工程对大坝增加了观测设计,增设大坝变形观测、大坝浸润线观测、大坝渗流量观测等。
大坝变形观测:包括大坝垂直位移观测和水平位移观测。大坝变形观测垂直坝轴线在桩号0+030,0+060和0+090处布置3排测点,平行坝轴线在坝顶上下游侧布置2排测点,共9个。在左右岸布置工作基点和校核基点,共6个。
大坝坝基渗水压力观测:垂直坝轴线在桩号0+045和0+075处布置2排测压管,平行坝轴线在坝顶上下游侧布置3排测压管,共6个。
大坝浸润线观测:垂直坝轴线在桩号0+050,0+065和0+100处布置3排测压管,分别在坝顶上游侧、下游侧、下游坡各布置1个测压管,共9个。
大坝渗流量观测:在坝后设纵向排水沟,将大坝渗水排向下游。
章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共完成投资223.0532万元,土石方开挖 5169.09m3,土方回填 2292.07m3,混凝土 581.4m3,钢筋制安 13.91t,浆砌石 2928.46m3,坝坡削坡6657.98m3,下游草皮护坡3520m2。工程竣工后,取得了明显的防洪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大提高了水库蓄水能力,为水产养殖奠定了基础。同时增加了水库的调洪库容,达到了20年设计、200年校核的防洪标准,有效保护了6.5km省道和下游原村乡政府、原村乡中学及8个村庄1.2万人生命财产及耕地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