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人:说话做事都像演小品

2013-05-03 08:47文/赵
读者(乡土人文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小品自卑沈阳

文/赵 宇

沈阳人:说话做事都像演小品

文/赵 宇

我是小沈阳,我为沈阳人说话,但我不是沈阳人哦!

以前,沈阳人被称为“傻大壮”:“傻”是指在沈阳城里分不清东南西北,只能说前后左右;“大”是指口气大、脾气大、架子大、胆子大;“壮”是指人高大结实,让人有安全感。

如同沈阳那些直来直去的街道,沈阳人说话不绕弯子,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他们可以在酒局上当众打架,然后在酒局后相拥哭泣,称兄道弟。沈阳人似乎天生带着幽默感,讲话一股子大渣子味儿。沈阳人喝酒吃饭大大咧咧,不拘小节,说话做事都像是自导自演的一出出小品……

一边自信一边自卑

骨子里,沈阳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义气。这种义气始终挂在脸上,那表情似乎一直在说:“你有什么困难?没关系,毛毛雨,哥们儿去帮你摆平。”如果朋友从远方来,就算囊中再羞涩,沈阳人也会把你拉到路边的大排档喝上几瓶:“还是爷们儿不?是爷们儿就干了!”桌上的空瓶子越来越多,两个人的脑袋就凑得越来越近,沈阳人只顾自说自话:“有事你说话,只要哥们儿能办到的事,头拱地也要办!”

沈阳人自信,喜欢吹牛,喜欢说别人不行而自己行,说自己行的时候经常手舞足蹈,唾沫星子飞溅;说别人不行的时候经常连贬带损,讽刺挖苦,让人无地自容。笔者认为,沈阳人的这种自信有多种原因:曾经,沈阳城是清朝的开国都城,满族和清王朝的发祥地;新中国成立后,沈阳又是东北重镇、省会城市,许多家庭都用过产自这里的双喜牌压力锅和红梅牌味精,喝过产自这里的八王寺汽水……

沈阳人有时也欺软怕硬,他们看似高傲,其实内心深处经常被某种自卑左右。比如在弱势群体面前,他们往往显得优越和高傲,甚至对弱势群体常常嘲笑和挖苦。但也许你并不知道,他们可能正在以一种高傲的方式,来掩盖内心的自卑,因为这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但是,当弱势群体需要帮助时,第一个站出来的往往也是他们,沈阳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会找到自己的价值,让自卑消失,让自信建立。

沈阳人还有那么一点排外。和陌生人交往时,会不自觉地在自己身上罩一个坚硬的壳—他会向你撒谎、哭穷。比如明明住在繁华的和平区,他偏偏要说住在偏僻的于洪区—言外之意就是他很穷,你就不要惦记他的钱了;再比如明明有很体面的工作,却非说自己下岗了或失业了。也许这是与陌生人交往的一种策略,等他跟你熟了,他才会跟你说真话,热情地把你领回家,和你同吃同住,不分你我—这时如果你跟他见外,他又会立马跟你发脾气,骂你不讲义气,跟之前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外地人面前,沈阳人会把自己居住的城市说得一无是处,但如果对方随声附和,那就是彻头彻尾的傻瓜—就像他们可以打自己的孩子,却绝不允许外人碰孩子一个手指头。外地人对沈阳说半个不字,他就会跟你翻脸。在地域攻击盛行的网络世界里,凡是对沈阳说三道四的帖子,一定会招来成群沈阳人的集体拍砖。著名网络语“来信砍”(意为“信不信来东北我砍死你”),据说就是发源于沈阳……

说话做事像演小品

央视《我们与藏羚羊》节目组曾在街头采访,让沈阳的被访者们在微博上火了一把。主持人问他们对藏羚羊是否了解,沈阳姑娘答:“好像挺贵的,白色的,四川成都那旮旯,遍地都是藏羚羊吧!”一位沈阳大爷答道:“会上山,要保护它们,别让它们在危险之地蹲着。”—看看,沈阳人似乎随时都在演小品。

沈阳人说话“贼逗”:管“太阳”叫“日头”,管“地方”叫“旮旯”,每发表一句感叹前总要先说一句“哎呀妈呀!”问你话时,顺口一句大渣子味儿贼浓的“你直(知)道不?”话里话外都是喜感,让人不自觉地就会想起小沈阳在小品舞台上那一口东北方言。

比如“儿子被女朋友抛弃”这个简单话题,放到沈阳大妈嘴里就完全变成小沈阳腔调的小品:“你直(知)道不?我儿子那完蛋玩意儿,对象把他给踹了,他立马就瘪茄子了,天天欠儿登似的老找人家,死乞白赖地求那小丫头片子别踹他。”“你叫你家儿子把那个小丫头片子给忘了,让她远点删着去,姨我领他上不远匣的婚姻介绍所相亲去。我去看过了,那家介绍所漂亮姑娘贼多了……”

城市的幽默自然也会有许多衍生物,比如让赵本山发家的“刘老根大舞台”就诞生在沈阳,除了这个,沈阳本地人还特别喜欢去北市场或北陵军人俱乐部剧场看二人转—吃过晚饭,约上几个朋友,花20元买一张票,往“转”场的座椅上一坐,享受着免费的瓜子和茶水,看魏三、孙小宝、郭旺、孙小明这些二人转名角演出。可以肆意地笑,也可以尽情地喊。在二人转场子里,绝对是一片欢腾景象,让人打不了瞌睡,走不了神—那是释放压力的绝佳场所。

有人说沈阳人尚武好斗,但在这座充满幽默感的城市里,再大的“斗”也起不了架势。经常的情况是,本来剑拔弩张的俩哥们儿,几杯酒一下肚,就互相拍着肩膀大喊一声“哥,再喝!”这一声之后,刚刚硝烟弥漫的“战场”,立马就变成了一个欢腾的二人转场子……

过了山海关,举杯就得干

“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是沈阳人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他们喝酒时,以将别人灌醉为荣。但遗憾的是,沈阳人的酒量在东北地区属于一般,往往吆五喝六地灌别人的时候,自己先就醉了。

“过了山海关,举杯就得干;到了沈阳城,不倒都不行。”这句顺口溜绝对道出了不少关内好汉的心声。倒不是因为沈阳人真的个个都是海量,而是他们热情豪爽,怕朋友喝不好、喝不够。为了让对方喝得高兴,他们就是舍命也会陪君子。

和酒量比起来,沈阳人劝酒的功夫要高明很多。沈阳人最厉害的劝酒武器,就是沈阳女人。沈阳女人的酒量,在全国也是响当当的,那股豪爽劲儿绝不输给男人。在关内,女人喝酒是啤酒用大杯,白酒用小盅—但沈阳女人不这样,她们无论喝什么酒都用大杯。许多地方的女人喝酒的时候不仅要划拳,还要说劝酒词;但沈阳女人从不废话,“咣”地碰一下杯,接着就干了—那句“咱女人都干了,你一个大老爷们儿磨叽个啥!”比什么话都厉害。

沈阳人劝酒的第二大武器就是劝酒词。沈阳人的劝酒词里“感情”两个字说得最多,几乎不离口。除了“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已经随着黄宏的小品红遍了大江南北之外,还有“感情薄,喝不着;感情厚,喝不够;感情好,喝到老”等各种相声般的劝酒词,舌灿莲花让人不服不行。

沈阳人过日子,和他们喝酒一样洒脱。只要高兴,他们雅得起来,也俗得下去,开着奔驰宝马的公子哥,随时可以坐在小马扎上吃东北大烤串儿;前一分钟还在买奢侈品的沈阳大小姐,下一秒就可能出现在批发市场,扯着大嗓门儿跟卖衣服的大婶儿砍价。他们用行动告诉人们,在沈阳幸福不幸福其实和钱无关,这旮旯的快乐,沈阳人自己说了算。

(梦依然摘自《环球人文地理》2013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小品自卑沈阳
《临宋人小品》
最小和最大
一个自卑者的自白:“觉得做什么都不行”
Women in Dilemma—Analysis of Janie’s frustrations in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自卑,本质上是自虐
自卑的地方
十二生肖诗书小品
世相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