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大熊猫
—— 中华白海豚

2013-05-02 07:36撰文欢休
海洋世界 2013年11期
关键词:白海豚海豚水域

撰文 欢休

水中大熊猫
—— 中华白海豚

撰文 欢休

中华白海豚是世界上78种鲸类品种之一,一般称为“印度太平洋驼背豚”。中华白海豚属于鲸类的海豚科,是宽吻海豚及杀人鲸的近亲。素有“长江里的大熊猫”之称,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清朝初期,广东珠江口一带称它为“卢亭”,也有渔民称之为“白忌”和“海猪”,其他俗名尚有粉红海豚、镇江鱼、白等。

广东俗话称为“乌忌白忌”,意味是一个坏预兆。此称起源于广东渔民,因为他们声称中华白海豚等海豚吃他们渔网中的捕获。然而,一般汉语多写作为“乌白”,“”在古时的汉语中解作“海豚”。“乌”指黑色的江豚,“白”则指中国的白豚。 这两个种类曾经经常被指破坏的鱼获。而在广东,“乌”指中华白海豚的幼海豚;“白”则指成年中华白海豚,出现此不同意思可能是因白豚不存在于香港和广东。现今汉语中,“海豚”已不称为“”,而海豚逐字地解意味“海猪”,因“豚”在中文解作“猪”。

中华白海豚的摄食消化系统与陆上哺乳动物完全一致,拥有牙齿、食道、胃、肝、脾、肠

中华白海豚眼睛较小,位于头部两侧,眼球黑色,视力较差,其辨别物体的位置和方向主要靠回声定位系统

整个哺乳过程母子形影不离,保护周到

中华白海豚身体修长呈纺锤型,喙突出狭长,刚出生的白海豚约1米长,性成熟个体体长2.0~2.5米,最长达2.7米,体重200~250千克;背鳍突出,位于近中央处,呈后倾三角形;胸鳍较圆浑,基部较宽,运动极为灵活;尾鳍呈水平状,健壮有力,以中央缺刻分成左右对称的两叶,有利于其快速游泳。眼睛乌黑发亮,上、下颌的每侧都有32~36枚圆锥形的牙齿,齿列稀疏。吻部狭、尖而长,长度不到体长的1/10。喙与额部之间被一道“V”形沟明显地隔开。脊椎骨相对较少,椎体较长。鳍肢上具有5指。全身都呈象牙色或乳白色,背部散布有许多细小的灰黑色斑点,有的腹部略带粉红色,短小的背鳍、细而圆的胸鳍和匀称的三角形尾鳍都是近似淡红色的棕灰色。

白海豚身上的粉红色并不是色素造成的,而是表皮下的血管所引致,这与调节体温有关。一般会从初生的深灰色慢慢褪淡为成年的粉红色。除了母亲及幼豚,白海豚组群不会有固定的成员。它们的群居结构非常地有弹性,而组群的成员也时常更换。根据记录,组群最多可有23条白海豚,而通常为4条。

中华白海豚与陆生哺乳动物一样肺部发达,用肺呼吸。外呼吸孔呈半月形开放于头额顶端,呼吸时头部与背部露出水面,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并发出“Chi-Chi-”的喷气声。 中华白海豚眼睛较小,位于头部两侧,眼球黑色,视力较差,其辨别物体的位置和方向主要靠回声定位系统,在鼻孔下有一气囊,靠鼻塞肉的开闭发声,这种声线在前额隆起处一个由脂肪组成的特有器官集中,按一定的频率进行发射;声音碰到不同的物体反射回来的不同频率信号,通过海豚下腭一个由脂肪组成的凹槽接收,传入内耳进行定位。这个回声定位系统虽然复杂,但反应极其迅速准确,可以测出前面物体的大小、形状、密度结构和属性,并做出判断和反应。海豚这种特殊功能已被生命科学部门和军事部门进行仿生学研究。

中华白海豚的摄食消化系统与陆上哺乳动物完全一致,拥有牙齿、食道、胃、肝、脾、肠。成年海豚上下颌共有锥形齿125~135枚,排列稀疏,其功能不在于咀嚼,而是用于捕食。摄食对象主要是河口的咸淡水鱼类,不经咀嚼快速吞食。解剖分析海豚的胃含物,主要有棘头梅童鱼、凤鲚、银鲳、乌鲳、白姑鱼、龙头鱼、大黄鱼等珠江口常见品种,食性以中小型鱼类为主。

中华白海豚的寿命一般为30~40年,3~5岁达到性成熟,常年都可交配,动情期多集中在4~9月的温暖季节,怀孕期10~11个月,每胎产一仔。刚出生的幼豚体长接近1米,幼体出生时尾部先从母体内露出(陆生哺乳动物头先露出),防止出生过程中幼婴呛水而死。出生后即由母体带领学游泳,母豚有乳汁分泌,哺乳期8~20个月。由于整个哺乳过程母子形影不离,保护周到,幼豚的成活率均比其他水生动物成活率要高得多。

白海豚活动的密集区主要在伶仃洋的东南部,其中内伶仃岛周围、马友石至大屿山之间和桂山岛附近,海豚的目击率较高

白海豚的回声定位系统虽然复杂,但反应极其迅速准确,可以测出前面物体的大小、形状、密度结构和属性,并做出判断和反应

中华白海豚喜欢栖息在亚热带海区的河口咸淡水交汇水域,在澳大利亚北部、非洲印度洋沿岸、东南亚太平洋沿岸均有分布。在中国中华白海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据文献记载,最北可达长江口,向南延伸至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和广西沿岸河口水域,有时也会进入江河。

据最近几十年有关调查资料,中华白海豚在我国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有两个,一个是厦门的九龙江口,一个是在广东的珠江口。珠江口的中华白海豚群体,主要分布在河口的伶仃洋、万山群岛和香港西南部水域。据1997—2000年南海水产研究所的调查资料显示,海豚分布的北界在深圳机场对开水域,南界在东澳—小蒲台岛一带;东侧的大铲岛、深圳湾、龙鼓洲、香港新机场北部水域和大屿山沿岸,西侧的香洲湾外和澳门对开海面,均有中华白海豚分布,分布范围面积不小于1200平方千米。白海豚活动的密集区主要在伶仃洋的东南部,其中内伶仃岛周围、马友石至大屿山之间和桂山岛附近,海豚的目击率较高;而从淇澳岛至澳门之间的西部水域,海豚的目击率较低。分布态势呈东高西低,而且差异显著。另外,珠江口一带也有江豚分布。江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江豚的分布位置比中华白海豚稍为偏南,经常在桂山岛附近和香港以南水域活动,其群体规模较小,多以2~5头的小群体出现。(责编:沈婷婷)

胸鳍较圆浑,基部较宽,运动极为灵活

白海豚身上的粉红色并不是色素造成的,而是表皮下的血管所引致

小贴士

厦门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

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也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的物种,20世纪80年代前,在厦门海域随处可见中华白海豚,常可目睹海豚跃出海面欢腾嬉戏的画面。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海岸工程建设和水产养殖过度开发及水质恶化、电炸鱼非法作业等原因,使白海豚失去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如今在厦门也成为极为珍贵、难得一睹的物种。1997年8月25日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厦门中华白海豚省级自然保护区(非封闭式)。2000年4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组建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以中华白海豚、文昌鱼、白鹭三个自然保护区保护物种为核心,兼顾多种珍稀海洋物种。

猜你喜欢
白海豚海豚水域
海洋中的“大熊猫”
第五届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活动启动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海豚
抗疫,在三峡两坝船闸水域
进博会水域环境保障研究及展望
柳江水域疍民的历史往事
海豚的自愈术
聪明的海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