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羽
吴迪醒来的时候时间刚到八点,他感觉有些头晕。大米正趴在他的枕头边,呼呼地喘着气。吴迪突然想起了什么,下定决心对大米说:“大米,如果今天再见到那个白衣女孩,我们一定要问她叫什么名字,好不好?”
大米摇了摇尾巴,表示赞同。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楼里住进了一个白衣女孩。一开始吴迪并没有注意,可后来见的次数多了,吴迪发现女孩总是穿着一身白衣。除了上班和带大米散步,吴迪出门的次数并不多。可这段时间以来,经常会在坐电梯的时候遇到她。
女孩很美。不是那种艳丽的美,她的美非常恬静。吴迪觉得她的微笑很迷人,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让他有一种希望认识她的冲动。每次在电梯里遇见那个女孩,吴迪都忍不住想要对她开口说话,可电梯里每次都有其他人,他实在是不好意思。这次他下定了决心,只要再见到她,一定开口。
下楼的时候电梯里没有人,可能因为今天是周末,时间也还早,白衣女孩并没有出现。吴迪有些失望。大米却显得很精神,一路上欢快地小跑着,不时在感兴趣的东西前面停下来瞅瞅嗅嗅。
等到从街角的公园散步回来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九点。吴迪带着大米拐过楼梯口的时候,看到电梯门正要关上,他连忙喊了一声:“请等一下!”带着大米冲了过去。
电梯的门又开了,让吴迪意想不到的是,开电梯门的竟然是那个女孩。她还是一身白衣,按着电梯的开门键,微笑地等待着吴迪。吴迪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愣在原地没动,倒是大米一下就蹦进电梯里,绕着白女孩的脚边打起转来。
女孩开口了:“你不进来吗?你的狗狗都等不及了。”
吴迪这才如梦初醒,赶紧进了电梯。这是他第一次听到女孩说话,她的声音和笑容一样甜美。吴迪忽然觉得非常不好意思,低着头不敢看女孩。
“你要去几楼?”女孩问吴迪。
“二十……二十六楼,谢谢……”吴迪变得结巴起来,脸也涨得通红。看到他这副样子,女孩忍不住笑了出来。
“你的狗狗都比你胆大呢。它很可爱,叫什么名字?”
吴迪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觉得一辈子最囧的时刻就是现在了:“它……它叫大米。”
“大米?为什么叫大米呢?”女孩一边问,一边饶有兴致地蹲下,轻轻地抚摸着大米。大米很惬意地摇晃着脑袋,还舔了舔女孩的手。
“因为……因为它毛的颜色很像大米,所以我以前的室友就给它起名叫大米了。”
“呵呵,原来如此。”
女孩没有再开口说话,一直逗着大米,电梯一直上到二十六层。在电梯门打开的一瞬间,吴迪带着大米几乎像逃跑一样冲出了电梯,身后留下女孩的笑声。
太突然了!怎么会这样!回家好一阵子吴迪才恢复过来,心还怦怦直跳。不是说好了见到女孩要主动开口说话吗?怎么女孩主动问话自己都不敢回答?真是太没用了!大米在沙发上打滚,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可是吴迪觉得自己失败极了。
“大米,你怎么能这样,关键时刻你要为我打气加油啊。”大米好像听懂了吴迪的话,爬到他的膝盖上,轻轻地叫了两声。吴迪找回了勇气,对大米说:“走,我们上楼去找她。”
刚才在电梯里,吴迪好像看到顶层的按键亮着,看来女孩住在顶层。这栋大楼一共有46层,吴迪也时常带大米到最上面的天台散步,但从来没有去过顶层。
电梯在46层停下的时候吴迪又有些犹豫,可门一开大米就跑了出去,吴迪只能跟着走了出去。46楼一共有二十八户,吴迪正在思考女孩住在哪里,大米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在地上嗅来嗅去,很快就找到了目标,欢快地冲到了4604室门口,还回头对吴迪叫了两声,好像在告诉吴迪女孩就在这里。
事到如今也想不了那么多了,吴迪走到4604室门口,硬着头皮按响门铃。门开了,他看到白衣女孩的笑脸。
“进来吧,吴迪,我等你很久了。”
吴迪很是吃惊,女孩居然知道自己的名字,还知道自己要来找她。他不由自主地跟着女孩走进房间,才发现更让人吃惊的还在后面。在女孩转身关门的一瞬间,吴迪感到自己好像走进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4604室本来应该和吴迪家一样是一套普通的三居室,可出现在吴迪眼前的,却是一个几乎比篮球场还要大的房间。简直是不可思议!
房间里的灯光非常明亮,有许多穿着银白色紧身衣的人在忙碌地工作着,他们都戴着口罩,吴迪看不到他们的样子。有些人正在移动着某种仪器,有些人在旁边的工作台上调试着某种试剂,房间里飘浮着许多透明的屏幕,快速地移动着却完全不会互相碰撞。不时有人在某个屏幕上标记了一下以后递给身边的另一个人。大米跑到一个金属圆球旁边,饶有兴致地拨弄它,圆球突然发出蓝色的光线,浮上了半空,吓得大米跳到旁边。
“这……这究竟是什么地方?”过了很久吴迪才从震惊中缓过神来。
“不用紧张,吴迪,这里是一个中继站。”
“中继站?你们是什么人?”
“和你一样,我也是地球人。我的名字叫艾达。这里的大部分工作人员也都是地球人。你现在所看到的,只是地球上一百个中继站中的一个。”
艾达让吴迪坐下,一张小圆桌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面前,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艾达端起水杯递给吴迪:“喝口水吧,喝了你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她的声音温柔而坚定,让吴迪无法拒绝。他也确实口渴了,接过水一饮而尽,水里有一种淡淡的甜味,真好喝。
“你可能会感到奇怪,这个房间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其实你现在已经不在大楼里了。这个中继站是通过特殊的空间连接进入的,大楼只是它的出入口之一。”
“你们到底在这里做什么呢?”
“中继站是一个观察的窗口,也是不同星球间联系的纽带。其实人类并不只是生存在地球上,仅仅在银河系中,就有超过七十个星球居住着人类。”
只有在科幻电影中见过的场景居然变成了现实,吴迪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我也是最近才转移到这个中继站的。我的工作,就是每天对地球的各项数据进行观测和评估,并且与其他的星球进行交流。”
艾达招了招手,空中飞来一块屏幕。她在上面点了几下,屏幕上很快出现了地球的三维影像。“你看,每天地球上所有的气象变化、人口的流动,还有资源的消耗,这里都会有详细的记录,并且随时可以和从前的数据进行对比。”
随着艾达手指的划动,屏幕上的影像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很快吴迪就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城市。艾达在屏幕上点了一下,吴迪突然看到自己刚才带着大米在公园散步的影像。
“你也许会感到奇怪,我为什么知道你的名字。其实我们这里可以观测到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对于我来说你早就不是陌生人了。”
看着微笑的艾达,吴迪脸红了。原来在自己关注艾达的同时,艾达也在观察着自己呢。他更加感到难为情了。
这时候屏幕又发生了变化,由整幅画面分割成了几十个子画面,吴迪可以看到此时此刻这座城市不同角落正在发生的一切。艾达手一挥,全部画面又合并成地球的影像,同时有很多不同的数据显示在屏幕上,不断地滚动刷新。吴迪注意到,画面的右下角有一个黄色的数字65,和其他数据不同,一直没有变化。他忍不住发问了:
“艾达,这个不动的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屏幕上的65突然变大,并且显示在正中。艾达用赞许的口吻对吴迪说:“吴迪,你很细心,这个数字就是地球此时此刻的生存指数。”
“生存指数?”
“是的。地球生存指数是中继站存在的主要意义之一。每天对所有数据汇总评估之后,就会得到当天地球的生存指数,并由这个指数来确定地球是否还适合人类居住。”
“那么怎么样才算是适合人类居住呢?”
“生存指数的最高值是100,代表完全适合人类居住。数值越小则生存指数越低,一旦低于20就代表不再适合人类居住,需要撤离了。”
“撤离?”
“是的。一旦数值低于30就会变成红色,同时发出预警信号,低于20我们就只能放弃地球,安排整体的撤离,将所有生命转移到其他的星球上了。”
“那么,到目前为止,出现过的最低数值是多少呢?”吴迪好奇地问道。
“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数值是25,那次几乎就要安排撤离了,只差那么一点点。那是在1945年,你应该知道是为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
“没错。之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也曾到过30的低值。”
“那么现在算是和平时期,为什么生存指数也只有65呢?”吴迪不解地问。
“那是因为此时此刻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在发生,它们都在影响着这个指数。你只看到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也许觉得生活还算美好,可世界上的另一些地方却并非如此。”艾达的手指在屏幕上跳动,影像也随之变化。吴迪看到了战争中的残垣断壁,看到了饥荒中骨瘦如柴的儿童,看到了海湾中被屠杀的海豚,还有被砍倒的参天大树,在油污中挣扎的海鸟……这些画面在屏幕上不断闪现。吴迪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艾达把画面切换回生存指数,让吴迪放松一下。“你所看到的,不过是我们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的事实,只是有些离你太过遥远而感觉不到罢了。人类对地球索取太多,同时又给地球带来了太多的伤害。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迟早有一天我们不得不离开我们的家园。”
“这一切难道不能改变吗?”
“当然可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出改变,每个人都可以让世界变得不同。”艾达微笑着将屏幕切换到另一个画面。这次吴迪看到了草地上欢笑的儿童,看到了蓝天上飞翔的小鸟,阳光下盛开的鲜花,还有烛光里祈祷的人群。“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只要每个人都对世界做出积极的改变,我们就能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在他们相谈甚欢的时候,屏幕上的数字突然开始闪烁,并在片刻之后变成了66。艾达十分激动:“看!生存指数又提高了!这是半年以来的第二次提高了!这说明有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我们生存环境的重要,开始向着正确的方向努力了!”
吴迪被艾达的情绪感染,也由衷地感到高兴。他想站起来,却突然感到一阵头晕,不由自主地又坐了下去。他感到身体变得沉重,四肢也开始无力。在失去知觉之前,他仿佛听到艾达的声音从遥远的地方传来:
“很抱歉,中继站的一切都需要严格保密。你刚才喝的水里包含的药物会删掉你在这里的所有记忆,当你醒来的时候会完全忘记这里的一切。不过请放心,你的生活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很高兴认识你,吴迪,希望我们大家能够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吴迪醒来的时候时间刚到八点,他感觉有些头晕。大米正趴在他的枕头边,呼呼地喘着气。吴迪突然想起了什么,下定决心对大米说:“大米,如果今天再见到那个白衣女孩,我们一定要问她叫什么名字,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