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2013-04-29 00:44王亮声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直角勾股定理边长

王亮声

一、分类讨论思想

例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的边长分别为3和5,求该三角形的第三边的边长。

分析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未指明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因此边5可能是直角边,也有可能是斜边,所以要进行分类讨论求解。

解 根据三角形的边角大小关系可知,3一定是直角边,而5可能是直角边,也可能是斜边,故可分类求解。

(1)当边5为直角边时,三角形的第三边为斜边,长度为==。

(2)当边5为斜边时,三角形的第三边为直角边,长度为===4。

所以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的边长为或4。

点评 直角三角形的第三边分为两类:直角边和斜边。当已知两边求第三边时,要分析其边是直角边还是斜边,若题目未指明,则要进行分类讨论求解。

二、方程思想

例2 如图1所示,折叠矩形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AB=8 cm,BC=10 cm,求EF的长。

分析 折叠就是轴对称,因为△ADE与△AFE关于AE对称,知AD=AF=10 cm,DE=EF。在Rt△AB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F=6 cm,所求EF在

Rt△ECF和在Rt△AEF中,但都只知道一边,不能求解。而在Rt△ECF中,FC=4 cm,EF+EC=8 cm,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即可求得EF。

解 因为△ADE与△AFE关于AE对称,所以AD=AF,DE=EF。

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所以∠B=∠C=90°,在Rt△ABF中, AF=AD=BC=10 cm,AB=8 cm,

所以BF===6 cm。

所以FC=BC-BF=10-6=4 cm。

设EC=x cm,则EF=DE=(8-x)cm。

在Rt△ECF中,EC 2+FC 2=EF 2,即x2+42=(8-x)2,解得x=3。

则EF的长为5 cm。

点评 勾股定理只能用于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当在直角三角形中,只知一边,又知另两边的相应关系时,可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即可求得该三角形的边长。

三、化归思想

例3 如图2,已知:在△ABC中,∠B=60°,AC=70,AB=30。求BC的长。

分析 题中的三角形未确定是直角三角形,不能用勾股定理,由条件∠B=60°,想到构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为此作AD⊥BC于D(如图3所示),则有∠BAD=30°,BD=AB=15,再由勾股定理计算出AD、DC的长,进而求出BC的长。

解 作AD⊥BC于D,因为∠B=60°,所以∠BAD=90°-60°=30°,所以BD=AB=15。

根据勾股定理,在Rt△ABD中,AD===15。

根据勾股定理,在Rt△ACD中,CD===65。

所以BC=BD+DC=65+15=80。

点评 利用勾股定理计算线段的长,是勾股定理的一个重要应用。当题目中没有垂直条件时,经常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以便应用勾股定理。

四、转化思想

例4 如图4所示,△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D是斜边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且DE⊥DF,若BE=12,CF=5。求线段EF的长。

分析 已知BE、CF,要求EF,但这3条线段不在同一三角形中,所以关键是转化,根据直角三角形的特征以及三角形中线的特殊性质,不妨先连接AD。

解 连接AD。

因为∠BAC=90°,AB=AC。又因为AD为△ABC的中线,

所以AD=DC=DB,AD⊥BC,且∠BAD=∠C=45°。

因为∠EDA+∠ADF=90°。又因为∠CDF+∠ADF=90°。

所以∠EDA=∠CDF。所以△AED≌△CFD(ASA)。

所以AE=FC=5。同理,AF=BE=12。

在Rt△AE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EF2=AE2+AF 2=52+122=132,所以EF=13。

点评 此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等知识。通过对本题的解答,我们可以知道:当已知的线段和所求的线段不在同一三角形中时,应通过适当的转化把它们放在同一直角三角形中求解。

猜你喜欢
直角勾股定理边长
缘起“一线三直角”
勾股定理紧握折叠的手
用勾股定理解一类题
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应用勾股定理的几个层次
《勾股定理》拓展精练
多少个直角
化归矩形证直角
巧比边长与转化思想——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为例
初识“一线三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