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琼
【摘 要】由于学校教学的形式都是以课堂的形式开展的,所以课堂理所当然就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要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生活情境,增强课堂教学氛围;重视情感策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优化小学数学课堂,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教材;情境;策略
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是课堂,由于学生在学校中接受知识,学习本领最主要的形式就是课堂教学,所以数学教学中所要完成的目标任务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就成为教师们一直关心的话题。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经验,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谈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深入钻研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备好一节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基本条件,因此,在备课时,就要认真钻研好教材,弄清楚教材中的一字一句、了解清楚前后顺序、掌握每幅插图的作用和例题习题。备课中,除了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教学,更要注重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的空间,创造的余地。教师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法、学法时,除了要备好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等认知方面的内容,还要备好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个人能力方面的内容。而后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被老师所忽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讲解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让学生不自觉地喜欢上数学,让学生受到数学的吸引和感染,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主动探索,主动求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学科应用的广泛性,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对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作用,从而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公理、定理、公式、法则、图形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需数学”,更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对数学产生兴趣,进而对数学产生主动求知的情感,教学中,充分体现数学的抽象美、逻辑美,诱发学生联想,在美感中提高追求真知的动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并结合课本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有关数学背景知识或有趣的数学思维性题目,给学生补充一些有益的课外知识,设计一些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教学的内容,以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
二、创设生活情境,增强课堂教学氛围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时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切入口,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题材,激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喜欢数学的思想感情。布鲁纳也曾经说过:“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没有主动探索,主动求知,就不会有数学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用好教材,花大气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反应并不强烈,没有丝毫激情,处于待激活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善于组织教学内容,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需要情感,充分调节他们的学习心理,让他们爱上数学,主动学习数学。对于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组织能力都有很好地发展,有较强的好胜心、进取心和强烈的自尊心,这些都让他们有较为强烈的自我表现需要。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根据教学内容实际,采取适合儿童特点和能力的学习活动方式,激发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发展才智和自我表现的空间,增强其学习信心和成就感。
三、重视情感策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才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后者对学习的学习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据教育专家的调查,得出这样一个结果,只有当学生喜欢这个教师时,就会爱屋及乌,由喜欢教师到喜欢听从教师的意见,喜欢听这位教师的教学。
1.要善于用语言来表达教材内容中的情感
现在的教学言语的要求,除了在讲授中准确清晰外,还要注重体现生动活泼、形象具体、富有情趣和感染力;教学中有一定的幽默感,让学生在感受到数学知识性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通过语言教学,让课堂教学变得既传神又传情,完善地把数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统一起来,这要求数学教师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力
2.要善于用表情来传递教学内容中的情感
在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是言语表情。言语表情是通过在教学中的语音、语调、语速、节奏、停顿等变化来表达情感的。抑扬顿挫、缓急有致的讲课声,既能传情达意,感染学生,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引发兴趣,而且言语表情的变化还会刺激强化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性和稳定性。
此外,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畅所欲言,畅所敢言,畅所能言,使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相互提高,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改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为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