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跃朋等
【摘 要】目的:观察苗药痛风停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两组间歇期均予苯溴马隆片口服治疗,急性发作时均予美洛昔康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痛风停汤口服。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94.80%,对照组有效率占77.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在改善患者关节疼痛数、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关节疼痛度、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及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结论:苗药痛风停汤能改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及实验室指标,疗效确切。
【关键词】 关节炎,痛风性;苗药痛风停汤;临床观察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导致尿酸在体内关节等处沉积而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病,属于中医学“痹证”和“痛风”范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其治疗方法目前多为单纯西药治疗,疗效虽然尚可,但仍存在症状难以控制、复发率高、药物不良反应多等情况。为了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课题组对所观察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在给予苯溴马隆片治疗基础上,加服苗药痛风停汤,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我院住院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56例,女4例;年龄23~78岁,平均(55.42±16.97)岁;病程最短9个月,最长23年,平均(5.37±4.74)年。对照组男28例,女2例;年龄25~76岁,平均(52.80±10.75)岁;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21年,平均(5.43±4.91)年;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依据 参照文献[1]制订以下诊断标准。⑴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⑵炎症于24 h内达高峰;⑶为单关节炎;⑷关节充血肿胀;⑸第1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⑹单侧第1跖趾关节肿痛发作;⑺累及单侧跗骨关节;⑻有可疑或证实的痛风石;⑼血尿酸升高;⑽非对称的单关节肿痛;⑾X线示骨皮质下囊性变不伴骨浸润;⑿关节炎症发作期间,关节液细菌培养阴性。具有以上12项中6项以上者可确诊,或具有以下3项者亦可确诊:①典型关节炎并出现无症状的间歇期;②对秋水仙碱有特殊疗效;③高尿酸血症。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除外关节重度畸形、僵硬、丧失劳动力,及肾功能重度损害者;③知情同意,自愿接治疗和观察;④无心、脑、肺、肝、肾、造血系统的重大原发病及精神病患者。
1.4 中医辨证 湿热蕴结型: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伴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低嘌呤饮食、禁酒、多饮水,每日饮水不少于2 000 mL。间歇期均予苯溴马隆片口服,每次50 mg,每日1次;急性发作时均予消炎止痛药美洛昔康口服,每次7.5 mg,
每日1次;症状缓解即可停药,一般不超过3 d。治疗组在以上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苗药痛风停汤(药物组成:生石膏30 g,知母、青风藤、大血藤、肥猪苗、络石藤各20 g,桂枝15 g等)口服,以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
2.2 观察项目 ①临床症状:关节疼痛数、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关节疼痛度。②实验室检查:血尿酸(BU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③中医证候积分(主症:关节红肿热痛。次症:关节屈伸不利,遇热加重,大便秘结,小便短黄。根据证候重,中,轻,无分别记3,2,1,0分)。④安全性评价: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行心电图,胸部X线片,血、尿、粪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测,并行安全性评估。
2.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订。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或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减轻,血尿酸水平下降。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血尿酸水平无下降。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符合正态分布满足方差齐性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用非参数检验。
3 结 果
3.1 病例脱落情况 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其中治疗组1例服药5 d后出现难以忍受的全身瘙痒而停药,1例在用药1周后因不能耐受中药而停药;对照组2例用药1周后害怕苯溴马隆会导致阳痿而停药,1例因用药2 d后出现恶心、腹泻而停药。以上5例患者因疗程未满3周无法进行疗效统计,故未进行疗效分析。
3.2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完成58例,显效23例,好转32例,无效3例,有效率占94.82%;对照组完成27例,显效5例,好转16例,无效6例,有效率占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3.3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P < 0.05或P < 0.01),治疗组在改善患者关节疼痛数、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关节疼痛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见表1。
3.4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下降(P < 0.01),且治疗组在降低ESR、CRP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见表2。
3.5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下降(P < 0.05或P < 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见表3。
3.6 不良反应 治疗组6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5例(8.30%),其中3例为胃肠反应,1例头痛,1例患者用药5 d后出现难以忍受的全身瘙痒而停药。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3例(10%),其中胃肠反应2例,尿频1例。除治疗组出现1例皮肤瘙痒及对照组出现1例胃肠道反应停药外,其余患者经处理后均恢复正常。
4 讨 论
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历节风”范畴,临床上以风湿热痹者居多,多表现为湿热之征。本病多因患者酒食不节、湿热内生或感受风寒湿邪,加之素体阳盛,外邪郁而化热,邪气瘀阻肌肤,流注关节经络,以致气血不畅、经络不通而发病。因此治疗风湿热痹的基本法则是清热除湿、祛风通络、消肿止痛。我们根据标本兼顾的原则,在常规服用苯溴马隆的基础上加用苗药痛风停汤。苗药痛风停汤中知母、桂枝、石膏清热疏风通络;甘草、粳米养胃生津;苗药青风藤、大血藤、肥猪苗祛风除湿;络石藤祛风通络,活血止痛;连翘、黄柏除湿通络,清热解毒。全方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清热解毒之功效。
治疗结果提示,苗药痛风停汤能改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及实验室指标,因此,苗药痛风停汤内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5 参考文献
[1]孟昭享.痛风[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120-121,13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