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山海
阅读与写作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融合的,阅读教学在积累感悟的同时应渗透习作方法,写作教学在写法指导的运用、整合间应迁移到阅读积累。只有如此,语文教学才能由肤浅走向深刻,由浮躁走向从容,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写作教学习作方法语文素养阅读与写作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融合的,阅读教学在积累感悟的同时应渗透习作方法,写作教学在写法指导的运用、整合间应迁移到阅读积累。只有如此,语文教学才能由肤浅走向深刻,由浮躁走向从容,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有利于学生从读中积累写作素材,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学生作文时,我们常常能听到学生无奈的叹息:“老师我没什么可以写的!”是学生的生活接触面太窄了吗?非也,是教师没有交给他们如何储存生活中的素材。曾有一位学生在连续的几次习作中选用“学自行车”一个实例,还有许多学生一遇到写一件事情的,不是帮推车、让座位就是捡到钱,甚至有的学生不惜拿父母的命做假设。这种失真的做法不仅影响学生的作文能力,还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素材库,以供习作时能信手拈来。
1.捕捉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或阅读中自己觉得有趣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用一两句话把它记录在创建的“素材记录本”上,一段时期后,引导学生再去翻一翻自己所记录的素材,或回想素材叙述的情景,或从中试选出一个来写。学生从练笔中不仅学会了方法还应用了素材。
2.读书摘记
学生习作素材知识不仅来源于生活、还来源于课本,还来源于课外阅读等方面。因此,鼓励广泛阅读,随时积累格言。警句、谚语、古诗、对联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段等,还可以对所阅读的内容简要写出自己的感悟、联想,一段时间后,利用阅读交流课让学生将自己积累的语段进行交流和共享。
二、读中领悟写作方法
宋时有禅语曰:“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水。”学生的作文应该是一个由“模仿——大同小异——小同大异——个性表达”的过程。模仿是人的天性,而且课文只是一篇篇例文。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所选择典型课文作引路,把习作与阅读相结合,把习作作为阅读的延伸。
1.模仿练习
如六年级下册的《和田的维吾尔》一课,在学习课文后就可以先让学生体会文章的结构形式和倒叙的表达方式,然后让学生练习家乡的风俗、人文精神来进行练笔。这不仅先让学生模仿,还让学生通过构思选材中反思家乡值得赞扬的风土人情、精神面貌,而达到热爱家乡的教育。又如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后,也可以结合本单元的写法学习重点“学习用具体的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来教学,并让学生具体地总结出写人记事的文章的表现手法。在学习五年级的“人物描写课文一组中”紧扣本组人物描写的训练要点,充分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写动作细节描写、神态细节等,让学生模仿课文练笔后,再运用所学的方法修改以前的习作。这样学生会在领悟一定的方法后写起作文就不会无话可说。否则,一只还不会走路的鸟怎么能飞上高空呢?
2.写法指导
读写结合的写法指导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揣摩阅读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习作的开头结尾、构思选材,以及描写叙述等作文方法的适当讲解。但讲解需要把握一个“度”,若过细,把一些材料按一定的定格组装起来,就会出现“孪生”作文,甚至千人一面。若不讲解指导,则会出现“无头苍蝇撞哪儿是哪儿”。
三、写中提高阅读能力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联系并相互作用的。阅读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反之,写作也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写作是学生所积累、沉淀下来的语言的再运用,是一种创作活动。当学生写作遇到词句不够优美活泼时,当学生遇到材料不够丰裕时,当学生遇到构思困难时,教师就应该结合课文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阅读实践中去寻找、提炼。
如教学《荷叶圆圆》后,老师结合第一學段课标对写话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给学生设置一道拓展练习(写话类的),围绕“其他小伙伴会把荷叶当做什么?”来写,学生在模仿课文的写法时,写出了:蝌蚪、蚂蚁、蝴蝶、乌龟等。同时,学生在动笔写作时竟也能理清课文在表达时(水珠、蜻蜓、青蛙、小鱼)是按天上、半空中、陆地、水里的从高到低的顺序来排列的。学生的这一自主发现将能有效地提高其自身的阅读能力,当然,理清顺序这也是阅读的一种能力。
四、结语
读写结合作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广受好评,在读写实践中有助于提高学生读写能力。读写结合的习作教学中,以阅读为基础,读中学写,写中促读,使读写真正结合起来,习作不仅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还把习作与生活紧密相连。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知道写什么,懂得怎么写,进而喜欢阅读与写作,实现爱读写、会读写。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崔峦.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EB].
[3]杨晓红.善用文本,让读写结合有效有趣[J].小学语文教师,2009,(6):30-31.